说起上虞棉纺织厂,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人会跟你聊上几句。曾经那段工作、生活的时光无论怎么讲,都听起来都津津有味。哪怕是车间里的工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在经历了岁月风霜之后,变得更加珍贵与难得。春节上班、元宵灯会、排队打水、纺织杯篮球赛、义务服务等照片,哪怕是一草一木的小事,都值得回忆。食堂里那弥漫着的回锅肉、大众菜香味,至今依然让人回味和向往。
浙江上虞棉纺织厂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国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大型国有企业。一栋栋宿舍、厂房,聚集了来自东南西北的上棉人。他们有的来自宁夏、萧山国有大厂,也有从上虞各地乡镇来的转业人员、知青、毕业学生等。大家一起工作生活,住在里面就像一个大家庭,“以厂为家”是上棉时代的真实写照。对于上虞人来说,它不仅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更是一处“小社会”,这里有幼儿园、小学、俱乐部、商场、医务室、消防队等生活配套设施。在当时能成为上棉厂的工人,是一个家庭的荣耀。
举行技能比武、操作运动会是上棉厂的历年传统,各种形式的操作比武活动提升了员工的操作水平,同时通过技改创新,提高了棉纱、胚布的产量和质量,产品远销全国及世界各地。而在上棉厂不断发展的历程中,也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市级、省级和全国劳模,一批又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优秀党员、十佳工人和技术能手,他们是上棉厂的脊梁和主流,他们是上棉人的榜样和旗帜。
上棉厂还有一群坚强而美丽的纺织女工,她们“眼疾、手快、脚头勤”,在机器运转的声响和节奏中,不分昼夜年复一年完成规定的操作。“一三五政治学习,二四六操作练兵”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口号,每日工作之余进行学习与操作练兵也是常态。纺织女工操作技能提升的背后,同时离不开保全保养工的悉心守护,他们是上棉厂的“蓝领”,用精湛的技术时刻养护着一台台纺织设备,确保它们正常运行。厂内的义务服务小队,把有一技之长的职工组织在一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义务活动,拍照、理发、缝纫、植树和维修等服务,成为了上棉厂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些影像记录了上棉厂历史长河里的许多往事,在时光的洗礼下显得越发珍贵。往事如闪耀的星星,点缀了上棉时空,每当抬头仰望,便能找寻到熟悉的记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