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引领中国食品饮料行业迈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可持续未来
- 来源:国际食品加工及包装商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食品,饮料,高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9-10 11:00
近年来,中国食品饮料消费需求的快速变化推动了产业革新,新兴技术正在重塑整个产业链,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更安全、更具个性化的产品体验。在这场科技赋能的产业变革中,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的创新成果更是引人关注。为深入探讨行业最新技术动向和未来发展趋势,本刊与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2024食品饮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评委丁少辉先生进行了交流,他在访谈中分享了对此次评选活动的总体感受,并带领我们一同探索了技术创新如何引领中国食品饮料行业迈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未来。
本刊:首先,可否谈谈您对今年“食品饮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参赛产品和企业的总体印象? 丁少辉:总体来说,今年“食品饮料包装”和“食品饮料加工及自动化/ 智能制造”两大类别的参赛产品迎合了当下三大热门行业趋势: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自动化与智能化、以及灵活性和多功能性。这些创新材料和设备共同推动食品饮料行业向更环保、更高效、更灵活方向发展,这能帮助品牌商更好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
本刊:在今年的候选产品中,您对哪些产品印象较为深刻?可否挑选2-3 个产品详细展开? 丁少辉:我对广州达意隆提报的“干湿两用柔性无菌线”和西门子提报的“饮料柔性化生产管控系统”印象比较深,这些产品很好体现了食品机械向食品包装材料发展的趋势,通过包装材料和饮料灌装机械的双向促进,可以带动整个公司的业绩的增长;此外,它们也折射出从单机设备向一站式解决方案发展的重要性,这也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食品和包装行业企业在提供定制化机械过程中,节能低碳已经成为从设计环节到生产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莫迪维克(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申报的“PROGRESSA bread 中型面包生产线”和阿法拉伐(上海)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离心机抽真空系统”恰好体现了这个特征,他们早在研发阶段就将绿色设计制造原则融入其中,因而在设计之初采用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以降低机械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时提高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设备高效、精准、“低碳”运行。
本刊:据您观察,面对巨大竞争压力,中国食品和包装行业企业在过去一年中,如何通过创新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丁少辉:2023 年,中国食品和包装行业企业主要从产品创新、构建新生态链、节能减碳、智能化升级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创新,以谋求更好发展:
在产品创新方面,企业通过数字化研发设计促进产品迭代更新,利用“数字化+ 柔性化”模式,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传统生态链是指食品企业需要设备时向食品机械企业下订单,而新生态链则是食品机械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掌握食品工艺知识产权,生产与技术配套的机械设备转而下单给食品企业。由于技术优势吸引众多食品企业增加此类生产线,为食品工业增加了新的赛道,也找到了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节能减碳方面,行业企业不仅从厂房改造、设备升级上践行节能减碳目标,还在食品和包装设备生产上遵循智能化、绿色化、成套化、生态化、安全化战略方向。他们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生产传统食品,通过关键工序智能化、作业流程低碳化、工厂管控数字化、产业链条智慧化等方式,实现智能化生产,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刊:经过多年积累,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整体利润率得到提升,头部企业也进一步稳固了其行业地位。在您看来,他们成功提升行业地位的秘诀有哪些? 丁少辉:确实,各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在过去一年总体发展稳中有升,部分细分领域甚至出现了较高的增速,如液态食品机械及配套设备销售,可达两位数增长。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头部企业普遍增加了研发投入,并把低碳节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产品研发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销售模式上,他们也从单机设备发展到一站式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并纷纷向大包装生态圈进军。
头部企业在数字化车间建设和机械设备智能化改进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工厂陆续引入 SA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WM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CRM(客户管理系统)、SCADA(设备互联系统)、LIMS(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PLM(产品生产周期管理)等多领域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加快建设质量追溯体系和强化智慧供应链管理,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在机械设备智能化改进方面,他们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维护,从而极大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本刊:您认为哪些技术趋势将引领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的发展? 丁少辉:我认为以下几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数字化转型,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二是节能减碳,这应当贯穿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三是向大包装生态圈进军,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四是对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包括增加远程监控和智能维护功能等。
本刊:最后,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您对企业有什么建议? 丁少辉:企业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在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方面。同时,要高度重视数字化人才的培养,这是推动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培训、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员工的数字化技能和创新意识。我们协会每年会定期举办“数字化工程师培训班”,旨在提升培训人员对工艺和数字化知识的理解融合,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推动行业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