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之后回到现实》:解锁“综艺连续剧”新玩法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综艺,连续剧,模式
  • 发布时间:2024-09-16 11:01

  文/杜迈南

  “魔音电铃”“电话亭求生”“轮胎叠罗汉”……39名闯关者在2000万平方米的封闭实景游戏空间内,与世隔绝地生活十天,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关卡和考验。爱奇艺推出的沉浸式生存闯关节目《十天之后回到现实》全程记录,将多种职业人群、多元竞技模式、多样闯关场景融于一体,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观看体验。

  凭借新颖的形式和紧张刺激的内容,节目自播出以来,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讨论,爱奇艺站内热度值超7000,位列爱奇艺综艺热播榜第一名,同名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1亿,讨论量超过1300万。

  把真人秀拍成连续剧

  《十天之后回到现实》中,39位来自体育界、学术界、演艺界等众多领域的不同身份闯关者,在不固定规则下,自主触发各种挑战,接受体力、脑力、心理博弈和团队合作4个维度的考验。

  《十天之后回到现实》总导演、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伟直言,节目自去年7月开始策划,今年年初正式启动,是他职业生涯中最疯狂的一次尝试,“近几年,综艺市场有些冷清,我们一直在寻找综艺的破局之道。想来想去,我还是希望发挥综艺长视频的最大优势,讲一个完整、吸引人的故事,把真人秀拍成连续剧。”

  陈伟表示,剧式综艺区别于片段娱乐式综艺,更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每期节目的剧情走向都会对下期内容产生影响,潜移默化引导观众跟随剧情主线,观看完整故事。强故事情节、强命运感的真人秀适合做剧式综艺,如恋爱、悬疑推理、生存闯关、传统选秀等,“团队最终选择做生存闯关题材,但不想做成架空形式,而是希望既营造真实感,又有超现实部分。”在陈伟看来,剧式综艺这种“去综艺化”的形式,有效减少了传统综艺的跳跃感,能为观众带来沉浸式闯关体验。

  三大核心设定吸引观众“入戏”

  陈伟深知制作这样的节目极其冒险,但《十天之后回到现实》仍在无冠名的情况下“裸奔”启动。相较商业挑战,团队面对的更大难点在创作层面。陈伟介绍,真人秀是非脚本创作,只能制定规则、设定环境及情境,无法规定嘉宾的台词和具体行为,因此要做出连续剧的感觉,难度很大。“更难的是,怎样让观众愿意相信并持续被吸引。这就要求‘高概念设定’要特别极致,如果是很平庸、谁都可以完成的设定,就没有任何吸引力。”不同于传统闯关综艺的固化模式,《十天之后回到现实》在游戏设置、拍摄过程、剪辑方式上力求创新, “10天24小时不间断连续录制”“持续断网”“全封闭环境”为三大核心设定。

  具体执行上,陈伟要求节目每个环节的制作要像筹备剧集一样精细。为确保每位闯关者在无剧本、自由发挥的环境下,全然沉浸于封闭的“十天世界”中,展现本真自我,团队历经无数次头脑风暴并深入市场调研,做了大量前期工作,融合了脑力、体力、心理和社交技巧等多重元素,最终设计了诸多极富挑战性的关卡。“节目既要让观众产生沉浸感,又要满足长视频非垂类用户的需求,不能设置太高门槛。甚至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团队还在做游戏的策划和测试,希望在保证游戏可看性的基础上,让参与者感知节目与现实的呼应。”

  节目还设计了专属闯关系统,满足闯关者的基础社交需求,同时进行实时赛况更新。此外,在拍摄过程中,节目组于4个地点同步录制,大本营总部400台监控、超70块屏幕实时监测每个地点的动态,全组1000名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确保节目24小时不间断录制。

  人性实验”激发共鸣

  在一个完全封闭且随时面临生存危机的环境下,闯关者想要“活下去”,必须调动自己的体力、智力、心理博弈能力、团队协作力等,争取高效完成任务。很多观众评价,《十天之后回到现实》不仅是勇气之战,也是人性实验,整档节目就像“楚门的世界”,为闯关者构建了一个不被打扰的乌托邦。

  不同领域、不同性格的嘉宾在这里寻找边界、探索自己,这也是节目看点之一。嘉宾庞博将《十天之后回到现实》形容为一面镜子,“你在推开每一扇门、按下每一个钮、拉下每一根绳、打开每一盏灯时,都能看到自己,清晰地感知自己那一刻的迷茫,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是怎样的人。但在做出选择之前,你其实一无所知。”

  陈伟表示,“逃离”“面对”“选择” , 这3大关键词是节目主题,而“如何去做”也是闯关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每个游戏关卡都与现实产生共鸣,也是参与者和自我、和伙伴对话,不断探索、突破自我的过程。最终,闯关者将带着勇气和力量回到现实生活,继续努力。这十天是逃离,更是面对。除了节目参与者,我们希望观众也能在节目中看到自己,产生共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