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的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 来源:营销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循环经济,市场,发展研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9-24 15:41
文/ 曹年开
本文从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加强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环境与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它不仅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还关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60 年代,然而这个术语的正式提出是在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但核心思想都是强调“发展”,以满足人们当前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于如何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前与未来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长远利益。也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和社会能够获得持续不断地增长,资源能够持续不断地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环境不被破坏,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改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从上述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不能只从某一个角度或方面来理解,还要从国家、全球乃至全人类的角度来出发,综合考虑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愈发迫切,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特别是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消耗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资源消耗的速度和规模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由于一些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为参考,1990年至2000 年,我国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尽管污染治理的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但环境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经济的迅速增长,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一、自然资源禀赋
自然资源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同时也指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越少,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越低。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会带来较高的环境成本。因此,自然资源禀赋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正常情况下,自然资源禀赋高的国家或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为其拥有较多的资源可以满足自身需求。但是对于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来说,自然资源禀赋高并不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一定高。例如,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因此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
二、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长期来看呈现高于人均收入的增长趋势,表现为资源的持续消耗、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尽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但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和相互排斥。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必须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以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然而,由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必须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协调和处理,以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三、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由经济快速增长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例如,一些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其中,水污染是最为典型的问题之一。据相关数据,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 亿立方米,然而人均水资源量却只有2300立方米,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对于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合理配置资源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只能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建立起单一、粗放的农业生产体系。在工业化社会中,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循环经济体系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合理安排生产、消费和回收利用等活动来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之间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从生产到消费再到废弃物的全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新理念来建立一种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相结合的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第一,市场机制的建立使人们可以在市场中自由交换商品和服务,减少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交易费用。第二,市场机制的建立使人们可以把消费和生产结合起来,使生产者可以集中精力考虑如何将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及时地提供给他们。第三,市场机制的建立使生产者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组织生产,以实现资源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之间的协调和平衡。第四,市场机制的建立使生产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可以及时地组织生产或调整生产规模。
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当经济发展过快时,资源消耗会加大,环境污染会加剧。第二,由于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利己和利他两种力量,当人们不能很好地协调自己的利益时就会产生经济行为与社会行为之间的矛盾,从而破坏社会秩序。第三,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寻租和腐败问题,会导致一些部门职能缺位和错位。第四,当经济发展过于追求速度时,就会忽视质量和效益问题。
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虽然在市场经济中取得了一些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着诸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二、市场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促进关系
市场经济是一个高度依赖市场规律运作的体系,其核心目标是确保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公平分配。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除了需要完善的制度和规则,还需要市场主体具备较高的理性。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则,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推动经济增长。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利益协调机制、保障机制和风险机制等。既要避免市场失灵,也要避免过度干预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因此,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强调运用生态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循环经济有三个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在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环节中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废物产生、减少废弃物排放,具体来说就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材料;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再生材料;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要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对废弃产品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既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环境改善,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和循环经济都遵循基于自然资源稀缺性的成本与效益原则。市场经济是构建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循环经济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因此,市场经济和循环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中国环境保护与市场经济发展1978 年,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带来了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环境保护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和管理体制相对不完善,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在2011 年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中,提出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 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全面控制,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到2050 年,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
要实现这些目标,我国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第一,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依旧严峻。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区域发展不均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都决定了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工业化进程中,能源和资源消耗量大,废弃物排放多,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工业“三废”排放量大、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日益加重、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等问题日益凸显。
第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不健全。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环境执法力度不够、公众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突出。此外,生态保护投入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尚不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也不完善。
第三,经济增长方式依旧粗放。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提高,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我国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第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虽然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整体上看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片面追求GDP 增长速度而忽视资源和环境保护;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损害;居民个人在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坏。
第五,环保投入力度不足。尽管近年来我国环保投资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从总体上看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投资结构也不合理。从资金来源看,以政府财政支出为主的传统融资渠道所占比重过高;从投资主体看,以政府投资为主;从环保技术支持上看,以引进技术为主;从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看,主要以政府为主、企业为辅。因此,如何提高环保投资水平、提高环保投入所占比重是今后我国环保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要考虑环境的保护问题。在环境污染治理成本高昂的情况下,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就必须对市场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转变。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孟溦蕾.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五位一体生产方式的关系研究[D]. 青岛: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2018.
[2] 黄平,杨丹. 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16(11):62-63.
[3] 魏吉华,肖青. 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财政监督,2023(21):75-87.
[4] 邓达,潘光曦,林晓乐.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J]. 当代财经,2021(9):38-52.作者简介:曹年开,硕士研究生,
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统战理论。
(作者单位:中共锦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