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退市 便利店大洗牌

  • 来源:中国品牌
  • 关键字:便利店,股票,交易
  • 发布时间:2024-10-04 20:10

  有网友回忆起在罗森购买的种种美食,担忧退市是要退出中国市场。还有部分网友解释,退市不是关门,不是倒闭,只是股票不能交易。

  那么,上市24年的罗森为何选择退市?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便利店,罗森退市是否会对在华门店经营造成影响?这背后,又折射出中国便利店赛道怎样的变化?

  百亿收购

  据悉,罗森的母公司三菱商事持有罗森50%的股份,2019年,日本国内第二大移动运营商KDDI与罗森展开资本合作,也持有部分股份。2024年2月6日,KDDI宣布,将在资本市场上对罗森进行要约收购,收购总额将达到近5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0亿元)。在此之前,KDDI计划从三菱商事以外的普通股东手中收购股份,从而使持股比例增加到50%。

  3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示了KDDI株式会社收购株式会社罗森股权案。交易前,罗森由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单独控制。交易后,三菱商事和KDDI将各自持有罗森50%的股份,共同控制罗森。罗森将成为两家企业的权益法适用企业,罗森的股票将从交易所退回,不再公开交易。

  根据报道,KDDI跨界收购罗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通信以外的业务,KDDI设想通过罗森的实体店网络,来强化自身的金融和保险业务、吸引顾客。另一方面,日本便利店行业也面临着市场饱和、人手不足的瓶颈,罗森今后将采用KDDI的数字化技术,来提高门店的运营效率、拓展网络销售等新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罗森品牌1939年始创于美国,1975年从美国取得特许加盟许可后在日本开出了第一家店铺。2000年,日本罗森同步于东京证券交易所与大阪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已有24年。1996年,罗森作为第一家外资连锁便利店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开出首家店铺,在中国市场的28年,罗森在区域特许加盟和收购本土便利店等措施的支持下,中国门店总数达6330个。而据罗森公司相关高层表示,计划到2025年把在中国的店铺数量增至1万家。

  对于网友最关心的是否会影响罗森中国门店的正常营业,官方客服回应表示,没有收到相关通知,店面是正常营业的,后续以官网披露为准。罗森中国总裁室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此事系日本罗森内部股权变更及投资战略调整,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外资样本

  2020年,罗森中国先于7-Eleven和全家首次实现全年盈利,成为首个在中国市场实现全面盈利的日资便利店品牌。此前,受鲜食供应链搭建费时费力、盈利周期长,对区域不熟悉等原因,日资便利店的扩张一直很慢,罗森中国的大步快跑和盈利水准,使其成为外资便利店品牌在中国冲击万店的一个样本。

  具体来说,罗森中国很早便开始采用区域授权、大区域加盟一类的模式向陌生地区进军。比如,在京津冀与超市发联盟,在四川收购“WOWO超市”等,借助这些本土大企业的仓储物流体系、供应链及工厂资源、市场熟悉度来实现对陌生市场的快速覆盖。

  截至目前,2019年设立的沈阳罗森已开出656家门店,2021年设立的成都罗森已开出846家门店。

  与此同时,中国便利店市场格局加速变化,特别是三、四、五线城市增速明显。据相关资料显示,2023年新增的门店里面有60%以上是在三、四、五线城市。而与本土企业的深度绑定,加上更多元的加盟模式,同样帮助罗森走进更为广阔的下沉市场。

  据悉,湖北省内的罗森便利店由中百集团和罗森合作开出,门店的中文标识为“中百罗森”。2016年年初,中百集团获得罗森(中国)华中大区域加盟资格,可以引进罗森的门店设计和服务管理,在湖北、湖南和河南采取直营或加盟方式发展便利店业务。七年间,中百罗森便利店门店覆盖了湖北、湖南21个地级市和县级市,门店总数突破800家,在下沉市场打开局面。

  存量难题

  不过,目前国内的便利店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品牌既要面对本土便利店、夫妻店的同业竞争,还有着来自超市线上业务、即时配送电商平台的异业竞争。

  此次罗森退市的行为虽然未影响门店运营,但也揭露了罗森在经营、转型中面临的巨大压力。罗森在官网发布的公告中提到,公司所属的行业除了竞争环境加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之外,还面临原材料费、人工费、物流费等各种成本上升的严峻形势。罗森认为,“本次交易将有助于提高公司价值”。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谈道,目前整个便利店行业面临多重挑战。一是全渠道的影响。如今中国市场已遍布融合了全渠道的有力竞争者,包括便利店在内的所有零售业态都有必要进行转型,这是一大挑战;二是新业态、新零售的挑战。电商、外卖、专业店、餐饮店等模式都可能对便利店形成挑战;三是来自消费周期的挑战。假如某一领域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开始下行,势必影响到该领域的相关企业。

  鲍跃忠指出,目前各种模式的线下门店增多,线上零售形式也日趋丰富,国内零售市场已呈现高度竞争的态势。

  梳理发现,外资品牌像7-Eleven、罗森、全家等进入中国市场后,在管理经验、品牌创新与影响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经过多年发展,该竞争优势日趋平缓,已不具备压倒性优势。从门店规模来看,目前位居中国市场前三甲的分别是美宜佳、易捷和昆仑好客,均为本土品牌。为了更快地跑马圈地,外资品牌放下了一线城市选址的“高冷”姿态,开始深挖下沉市场潜力。

  然而,下沉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中国市场每个地区的差异性,想要下沉的外资品牌,会面临与目前门店集中的一线城市不同的城市人口结构和居住形态,这给外资连锁便利店下沉扩张带来了诸多区域性挑战。除此之外,食品作为便利店中消费频率较高的商品,在全国加速布局的外资品牌,也要面临中国各地口味和饮食文化差异的挑战。

  数字革新

  事实上,要打造“千店千面”难度很大。它不仅需要经营者灵敏捕捉到不同地区甚至社区的细微消费差异,从而调整商品摆放、选品、促销定价和增值服务。还需要利用新技术的赋能解放人工劳动力,实现科技与个性化服务的有效结合。

  面对行业竞争压力,便利店品牌纷纷尝试寻求新的增长点,通过数字化转型、发力鲜食等方式占据优势。今年4月,7-Eleven便利店在广州开出全国首家小食堂。该门店在原来的基础上将热食区域放大,同时新增堂食用餐区,主打现制、现烤、现炸的产品。7-Eleven便利店母公司柒和伊控股集团指出,7-Eleven便利店将重新定义目标客群及价值主张,加大店内的食品占比以满足当地需求。

  美宜佳酝酿数字化变革,并在2024年初正式进入业务变革阶段,进行组织、人才等方面的革新。罗森则希望通过与KDDI的合作,加快数字化建设,采用KDDI的数字化技术来提高门店的运营效率、拓展网络销售等新业务。

  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认为,电信企业的收购或将对罗森的数字化运营带来支持、提升,不过,并购的最终效果仍有待观望。他还表示,对于便利店连锁企业而言,无论是前端的门店运营、商品结构的开发与优化,还是后端的供应链建设、数字化运营能力,都需要着力提升,并根据市场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可以预见的是,精细化运营管理、数字化+AI助力经营提效已成行业共识。《2024 年便利店发展报告》分析指出:在精细化运营管理方面,便利店行业通过自建工厂和物流网络,实现了对上游生产环节和物流环节的深度控制。此举不仅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加强了品控管理,还极大加速了新品的推出速度,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和优质的商品选择。而数字化管理转型则为便利店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便利店能够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优化运营流程,并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