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已逝亲人被AI“复活”

  文/佟晓宇

  “毛娃。”

  2024年3月17日那天,梁瀚照常去幼儿园接女儿放学。到家时,妻子掏出手机,给他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一点开,“父亲”喊了声“毛娃”,那是梁瀚的小名。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28岁的梁瀚感到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父亲已经去世10年,但是,当熟悉的四川方言从这段称不上精致的视频中传出来,“父亲”对他说“不要觉得遗憾,人总要往前看”时,还是一下子戳中了他的痛点。“那声音真的很像”。

  那是妻子吴婷花了899元找人用AI复刻出的一段视频。

  视频的原素材来自梁瀚的表姐。在她的婚礼上,梁瀚父亲作为证婚人,上台讲了一段祝福的话,这几乎是梁瀚父亲留下的唯一影像。画面经过AI技术的处理,原来背景中的人和物被清除,只留下梁瀚的“父亲”。“父亲”的面前放着话筒,他嘴巴微动,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些话对不上口型。但吴婷说,听到“毛娃”两个字,梁瀚就开始号啕大哭。“你们能想到一个一米七八的汉子,哭成小孩模样吗?在一起7年,我第一次看见他哭。”

  父亲走后的10年间,梁瀚很少梦到他。梦里面,父亲总是不说话,望着他笑。他似乎已经忘了父亲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父亲患肺癌去世时,正在南京读大三的梁瀚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也没有机会尽孝”。

  关于父亲,梁瀚总觉得有很多遗憾。女儿出生后,吴婷发现,他提起父亲的次数变多了。有时会说,如果父亲还在,就能看到自己成家立业,看到自己的小孙女。女儿已经4岁,不止一次问他:“爷爷怎么不来幼儿园接我咧?”梁瀚常答不上来,有时他解释说:“爷爷变成天上的星星了,下次带你去看爷爷。”

  2023年夏天,聚焦于跨国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的电影《孤注一掷》上映,电影宣传期间,吴婷常刷到关于针对AI换脸的反诈视频。那时她就想,能不能把AI技术用在好的地方,“如果AI视频是关于已故的人,把它当成一种念想是不是可行?”

  在一条反诈视频的留言里,吴婷看到有人说可以利用AI技术帮助“复活”亲人。但她不敢轻易决定,“小时候他算是留守儿童,与父亲相处少,我担心唤起他痛苦的记忆”。她去询问梁瀚家人的意见,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毕竟人已经走了,视频做出来可能会是个念想”。

  为了让视频更逼真,吴婷让梁瀚的家人参与到调试过程中,反复调整梁瀚父亲AI形象说话的音调、语气。半个月后,吴婷拿到了一段只有几分钟的视频。

  视频里,“父亲”说的是梁瀚熟悉的方言,“看到你成了家立了业,我很高兴,女子很懂事,我很喜欢。孙女的名字取得很好,我很满意。但你要记住,一定要少喝酒,少抽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开车一定注意安全。”

  这段话是吴婷写下的。“里面其实都是我们家人对他的关心。”

  梁瀚和父亲只有唯一的一张合照,那是他上初中时与父亲在广州白云山拍的,一直存在他的网盘里。大学毕业,是梁瀚最迷茫的时候,同时收到三份offer的他,想让父亲告诉自己该怎么选;操办婚礼时,很多规矩他不懂,“要是我爸在的话,一切就很简单了”……

  现在有了父亲的AI复刻视频,每个重要时刻,或回老家扫墓的时候,他都能再看一眼视频中“活着”的“父亲”。如果女儿以后再问起爷爷,“我就拿出来(视频)给她看看,让她对爷爷有个印象。”

  梁瀚也清醒地知道,人总要往前走,对于“父亲”的视频,“只要偶尔看一眼就够了”。他已经接受父亲离开的事实,AI复制出来的“父亲”对他而言是一种“锦上添花”。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梁瀚、吴婷为化名)

  摘自微信公众号“北青深一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