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市场活力仍需提振
- 来源:中外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会展,市场,活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18 13:44
本刊记者/ 马迹
谈到国内最“长寿”的会展场馆,就不得不提全国农业展览馆(简称“农展馆”)。农展馆于1959年9月建成开馆,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从成立以来,农展馆始终扮演着行业先驱的角色,1959 年举办第一个全国性的大型展览——建国10 周年全国农业成就展;1978 年更是开国内商业展览先河,举办北京外国农业机械展览会( 十二国来华农业机械展)。可以说,农展馆见证了中国会展业从筚路蓝缕到辉煌崛起的发展历程。虽然迄今已有65 岁“高龄”,但农展馆仍然“生命力”旺盛。不仅作为场馆承接展会项目,进入新时期还先后举办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周、北京国际非遗周、北京设计与艺术博览会等品牌展会活动。
全国农业展览馆展览服务中心主任张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展馆能够不断焕发生机的秘诀,就在于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不断优化一站式服务,建立展会现场服务快速响应机制,打造展会全链条业务体系,全力提升客户的办展体验。
既是场馆经营者也是展会主承办
张卫告诉记者,农展馆不仅是场馆经营参与者,也是多个展会的主办、承办单位。其中,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简称“农交会”)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唯一大型综合性行业展会,秉承“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办展宗旨,在展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推动农业对外交流合作、促进农产品贸易洽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展于2003 年在全国农业展览馆首次举办,已成功举办二十届。作为农交会承办单位,农展馆在农业农村部市场司的指导下,统筹推进农交会各项工作,为展会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 年11 月9―12 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本届农交会由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国农业展览馆、青岛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承办。展会以“奋进新征程 强农促振兴”为主题,展区面积近12 万平方米,近3000 家企业2 万余种产品参展,3 万余名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到会,观展人数15 万余人次。
在本届农交会的承办过程中,农展馆坚持从实际出发,与农业农村部、山东省、青岛市及西海岸新区“四级联动”,与各省市农业部门充分沟通,首次设立“强农论坛”,开展多场农业品牌推介活动,努力打造高端权威交流平台。“今年,第二十一届农交会将于11月下旬在广州举办。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沟通对接,深入听取各方意见,共同办好这一盛会,推进农产品流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张卫说。
数字化和绿色化已成趋势
张卫认为,2023 年以来,会展行业稳步复苏,正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其中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行业注入新动力。2020年以来,线上展会的兴起突破了传统展会的时空局限。如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已深度革新会展业,助力主办方和参展商更精准地制定市场策略和推广活动,同时也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重塑了展会体验。二是绿色会展越来越成为行业参与者的共识。2021 年,国务院明确要求推进会展业绿色化,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制订《环保展台设计制作指南》等行业标准,为绿色会展指明道路。服贸会、进博会、广交会等国家级展会纷纷响应,中国展览馆协会发布《中国绿色展览发展报告》,绿色办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作为行业一员,我们深信数字化应用与绿色会展理念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无论作为场馆运营者还是展会组织者,我们都会积极采纳新技术和新理念,为推动会展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张卫坚定地说。
市场竞争与供需失衡
张卫认为,对于国内会展场馆而言,2024-2025年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市场竞争与供需失衡。随着国内会展场馆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供大于求的现象可能导致部分场馆利用率下降,对会展场馆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设施改造升级与资金短缺的矛盾。部分会展场馆的设施已经陈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更新和升级,但资金紧张使得设施更新面临困难。三是消费降级和展商参展意愿下降。受经济环境和消费降级影响,部分展商的参展意愿不高,消费类展会现场签约成交量下降,直接影响到展会效果和场馆的招商运营。总之,在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国内经济增长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会展业虽显现复苏态势,但市场活力仍待提振。“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摆在我们各大会展场馆面前的重大挑战。”张卫说。
展望2024—2025 年会展业发展态势,张卫认为会出现以下情形:一是市场活力不足。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消费降级以及行业竞争激烈等背影下,会展经济有所回升,但市场活力仍显不足。二是行业结构重塑。疫情导致行业分化,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大,大型企业则可能通过资源整合应对市场变化。三是地域转移趋势。一些展会可能从一线城市转向成本效益更高的地区,为新兴城市带来机遇。四是部分展会面临转型,相当一部分政府主办的展会积极适应政策的调整,努力向市场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