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云起,静待上汽集团“王者归来”

  • 来源:汽车纵横
  • 关键字:消化,净利润,创新
  • 发布时间:2024-10-22 20:35

  文 / 本刊记者 施芸芸

  “2024 年上半年总营收2846.9亿元,净利润66.3亿元;连续11 年进入全球百强行列,2024 年位于《财富》世界500强第93 位。”

  如果说,这是一家中国车企取得的成绩,大概不少人会觉得挺好,但有意思的是,当成绩单的名字显示为“上汽集团”时,评论的风向却突然转变了,“压力”、“迷茫”、“危急”这样的字眼均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当然,除了个别报道,大部分媒体还是因为抱着对上汽有更高的期待,才会如此焦急。然而,对于这家长期以来始终都处于行业领跑地位的“老大哥”而言,转型绝非一日之功,汽车行业本身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经历过低谷,甚至绝境后“重生”的车企更是大有人在。因此,我们绝不应只看一时之成绩,而是需要认真观察:上汽准备朝哪走,毕竟方向对了,才比什么都更重要;上汽这些年又做了些什么,因为只有向下扎根越深,才能在阳光到来时,更好地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自主创新,坚定走新能源之路可以说,通过“引进- 消化

  吸收- 再创新”来铺就自主品牌成长之路的做法,上汽集团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批实践者。

  早在2002 年,上汽就组建了汽车工程院,搭建自主开发技术平台,主要负责集聚、整合国内外资源,同时积极寻找和利用世界资源来助力建设自主品牌。从第一款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荣威750 的诞生,到实现向包括欧洲在内的海外主流市场批量出口的突破,上汽集团率先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在自主品牌势如破竹、节节攀升的今天,自然几乎所有人都能明白发展自主品牌,独立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又有几个人记得,在自主品牌汽车国内市占率跌破40% 的2014 年,上汽与阿里巴巴集团携手,在行业里首次提出了“互联网汽车”这一创新概念;又有谁会想起,在自主品牌被合资品牌“围攻”的那些艰难岁月里,明明可以依靠合资品牌“躺平”的上汽集团,始终不忘初心,大力推进自主品牌的发展。2016 年,上汽乘用车销量达到32.2 万辆,旗下MG 名爵品牌更是开启海外市场,成功“走出去”;2018 年,在中国汽车市场遇到28 年首次下滑的背景下,上汽乘用车销量超过70 万辆,同比增长超30%。

  即便面对行业深度内卷的挑战,上汽2023 年整车销量依然达到502.1 万辆,保持国内第一,自主品牌整车销售277.5万辆,占公司销量比重超过55%;新能源汽车销售112.3万辆,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头部阵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整车批售182.7 万辆,终端交付量达到211.5 万辆,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其中,上汽自主品牌整车终端交付124.4万辆,占公司销量比重提升至58.8%;新能源汽车终端交付量达52.4 万辆,同比增长29.9%,位居中国车企第二;海外市场终端交付量达54.8万辆,同比增长12.7%,继续领跑国内车企。

  客观而言,如果结合自主品牌销量的整体规模量与占比的综合成绩来看,上汽在中国车企队伍里的排名也是相当靠前,这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实属不易。

  迈向国际,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事实上,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墙内墙外均开花”的中国车企之一,上汽也是国内率先实现“全产业链出海”的汽车企业,目前在海外构建了包括创新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内的汽车产业全价值链,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 年,上汽在海外市场销售120 万辆,连续八年保持国内整车出口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上汽努力巩固西欧、南美等基盘市场,加快拓展东欧等新兴市场,持续完善海外服务体系建设。尽管受红海危机、欧盟反补贴税等因素影响,上汽MG 品牌在欧洲汽车市场上仍然成功超越特斯拉,进入品牌销量TOP20,1~6 月份上汽MG终端交付量超过12万辆,做到了“每出口欧洲10 辆中国车,就有7 辆是MG”。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近期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信息预披露,其中对上汽集团加征36.3% 的最高税率。对此,欧盟给出的理由是“未能提供缺失的信息”,但实际上,针对欧盟反补贴调查,上汽通过提交调查问卷、书面抗辩、专题听证会陈述意见等多种方式,提供数以千计的文件材料和书面证据,积极进行法律抗辩。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所言,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上汽是对欧出口量最大的中国车企,最好的证据就是欧盟针对中国车企加征关税的高低与后者在当地的销量排名完全一致。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上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远高于中国车企平均水平,以至于面临了“木秀于林”的困境。当然,上汽对此也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明确表示:“今年上汽在欧洲的销量不会比去年低,现在对HEV 产品的热情超过我们的想象,有些订单要到明年一季度才能交付。”

  十年一剑,技术底座强力赋能

  在这个流量为王,焦虑不安的时代,最是锚定目标、把舵前行最为艰难。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产品固然重要,但技术才是实现长远发展,保持领先优势的关键。十年来,上汽集团研发投入累计近1500亿元,累计获得26000 余项有效专利,并形成了包括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等七大技术底座。

  今年5 月,上汽在“向新十年 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依托高效动力总成、固态电池、全栈软件架构、全新电子架构、自动驾驶等创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七大技术底座”跃迁升级进入 2.0 时代。据悉,今明两年“七大技术底座”2.0进入全面落地应用阶段,将强力赋能上汽自主、合资品牌推出近30款全新车型。近期,代表中国智驾最佳水准的智己城市NOA,成功开启“全国地图”,为用户打造“全国都能开、全国都好用”的高阶智驾体验;应用VMC 技术的全新智己LS6在成都车展上首发亮相,轻松应对各种复杂路况和行车痛点,打造更灵活、舒适和安全的驾乘体验;搭载光年固态电池的智己L6 也即将正式交付用户,续航里程超过一千公里。

  “技术领先”从来都不是自吹自擂,既需要拥有同行的认可,更应当得到来自合作伙伴的肯定。5 月20 日,上汽集团和奥迪汽车正式宣布,共同为上汽奥迪开发三款高端智能电动新车,联合开发AdvancedDigitized Platform 智能数字平台;6 月27 日,上汽与大众签署新产品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开发3 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2 款纯电车型。这两项合作的达成,意味着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快步入电动化、智能化全新时代,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共创”,上汽集团引领着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进入“在中国、为中国”的新阶段。依托自身领先的智能电动技术,上汽将与外方合作伙伴联手“技术赋能”,共同支持合资企业打造新核心能力、开拓新业务市场、开创新出行生活。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有理由相信,只要紧紧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发力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加快向技术升级化、业务全球化、品牌高档化、体验极致化的用户型高科技企业转型,上汽集团就能够穿越当前市场纷繁变幻的迷雾,厚积薄发,王者归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