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摄影记录民族文化湘西苗族娶亲纪实
- 来源:旅游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摄影,记录,纪实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25 20:44
来凤凰古城旅游,必不可少的就是去看一看苗寨,感受一下苗族风情。
苗族,是凤凰县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凤凰古城的苗族属于红苗中的一系,具有鲜明的红苗服饰特征和风俗习惯特征。远古时期,苗族生活在黄河流域,其先祖蚩尤曾与炎黄部落作战,失败后苗裔退居江汉、洞庭湖一带,建立三苗国。商周时,三苗被破,苗祖迁徙到湘西“五溪”一带,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又由湘西分迁到西南各地。
湘西的苗家风俗有很多,最出名的要算“赶尸”和“放蛊”,它们都是苗族巫文化的精髓。到底是否真实存在,我也不敢断言。毕竟世界之大,有很多事情是充满了神秘的传奇色彩的。
除此之外,在丰富多彩的苗寨文化中,苗寨婚礼是最为重要的一项社会活动,充满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苗家婚恋,奇特而谐趣,充满浪漫情调。
苗族青年男女大多是利用喜庆节假之日或赶场的机会相识、择偶,即俗称的“会姑娘”、“赶边边场”。苗族小伙如果看上了某位姑娘,便会通过讨要糖果、手帕或腰带等物件的形式向这位姑娘表示爱意。而姑娘是不会轻易把自己的东西送人的,须通过多次的相会、交谈、对歌加深相互的了解,感情逐渐升华,到了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之时,方赠物定情。此后,经过“求婚”、“吃放口酒”、“过礼”、“讨红庚”等婚俗程序,最终迎来了嫁娶的大喜日子。
第一天是接亲。男方必须派一支由接新娘及挑抬嫁妆的汉子组成的接亲队伍,带着灯盏、火把、挑着酒肉大米赶到女方家,给女方送“迎亲酒”。
等到男方的接亲队伍到了女方的村寨时,女方的迎亲队伍也早已盛装打扮整齐,在村口把守着,一字排开唱起拦门歌,这个环节苗语里称为“卡萨”,要对上几个回合双方满意才能放行。苗歌是很优美的,现在年轻人大多不会唱了,只能扯起喉咙唱起流行歌曲了。
结过十多个回合的对唱,拦门歌唱罢,拦门酒喝毕,接亲队伍端着彩礼和礼金走进女方家。当晚女方家便把亲朋好友及族人请至家中与男方客人一起喝酒、唱歌,通宵达旦。
第二天,待吉时一到,新娘及女方家的送亲队伍便于“发亲”的鞭炮声中离开娘家,浩浩荡荡的出了村,随男方接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地嫁到男方家。
到达新郎家时,会有寨子里的亲朋好友热烈欢迎,举行一系列仪式,如燃放鞭炮、唱歌喝酒等,增加喜庆氛围。
进入新房后,会有妇女儿童前来闹洞房,增加欢乐气氛。在堂屋里,新郎家会分发糯米团子给看热闹的孩子们,寓意婚姻美满长久。
第三天,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谢亲。男女双方的家族成员,包括各自的叔伯姑姨都要聚齐,摆上一桌祭祀用的物品,由主婚人来述说苗族的婚礼祝词。祝词的内容从苗族的洪水神话讲起,人类是如何从傩公傩母繁衍下来的,如何造就了万水千山,苗族的一些传统语言夹杂其间,苗族的历史就在这种低吟浅唱中一一演绎出来。然后,女方给男方赠礼,男方给女方还礼,给媒人赠猪头。
最后,婚礼主婚人在洒酒祈福中结束了结亲的所有环节。
苗族婚礼不仅是两个人结合的仪式,也是两个家庭和社会群体的联结,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家族观、婚姻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近年来,我多次深入苗寨,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并亲身参加了多场盛大的苗寨婚礼。作为摄影师,我更是用镜头记录了无数个感人的瞬间,他们的质朴,他们的赤诚,他们的情感,都让我深受感染。用摄影记录民族文化,在影像中感悟家国情怀——这是我创作这组作品最大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