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驭未来,引领全球工业创新风潮
- 来源:国际金属加工商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工业,创新,科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27 11:27
本刊编辑整理
科技新力量汇聚
目前激光切割机在多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汽车行业中,激光切割机用于切割车身覆盖件、发动机部件和内饰部件,其高精度和快速性确保了批量生产中的一致性和质量。比如制造汽车内饰板,这些面板需要高精度和一致性,以确保完美的贴合和表面处理。激光切割机能够快速高效地生产设计复杂、尺寸精确的内饰板,减少了生产时间,并确保了每块面板的高质量。此外,激光切割技术还允许更大的设计灵活性,使制造商能够根据个人客户的喜好创建定制内饰板,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本次MWCS展会,各家展商也纷纷“秀肌肉”,展出了其在激光切割领域的全新产品。例如,东海裕祥(ADH)展出了其全新的ULE系列激光切割机,其能够实现复杂图案的快速切割,同时保证切割边缘的平滑和精确。此外,ULE系列还具备智能化操作界面,简化了用户操作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谊科(EKO)发布了其全新的钣金加工复合机床FLTC系列,这款机床将冲孔、冲压成形、激光切割、攻丝、钻孔、倒角等工序整合,一次加工完成,可谓是钣金制造技术的革新。此外,谊科还展出了激光成型复合机、全电动伺服折弯机以及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意在解决钣金制造企业各工序的痛点,减少人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且能实时掌握工厂内设备运行状况,无需人员报工。
据东莞市谊科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监翟洪介绍,传统的观念,认为电动伺服折弯机不能进行大吨位的加工,但谊科经过10多年的沉淀积累,已实现200吨以上高稳定性的全电伺服折弯。除此之外,通过引入智能物联技术,有利于钣金企业实时掌握内部生产运行情况,谊科的技术,可以将工厂内的所有设备有机的联接起来,为企业主提供生产情况,投资决策依据。
邦德激光(Bodor)在2024年发布了其全新的“四卡盘双工序并行加工”的M系列旗舰款激光切管机。据济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市场部总监李磊介绍,一般的四卡盘激光切割机在加工时,必须完成单根管材的整个加工工序,才能开启下一根管材的加工。这样一来,C1C2卡盘在加持管材进行切割时,C3C4卡盘处于空闲状态;C3C4卡盘在进行管材最后一截工件下料时,C1C2卡盘处于空闲状态。
邦德激光洞察这一现象,察觉四卡盘加工在时间利用上的提升空间,自研“四卡盘双工序并行加工”功能,打破四卡盘单向顺序加工的生产方式,全面革新工序与效率,为客户带来更加高效的加工体验:当C3C4卡盘夹持管材最后一截工件进行0尾料切割时,C1卡盘退回原点与C2卡盘开启下一根管材的上料动作,实现边切割、边上料;当C1C2卡盘夹持管材进行切割时,C3C4卡盘执行上一根管材的下料动作,完成后返回相应原点,继续参与后续管材的加工,实现边切割、边下料;切割&下料、切割&上料两大工序并行开展、循环往复,大大缩短管材加工时间,大幅提升综合加工效率。
根据整管加工、长工件及短工件加工等不同工况,四卡盘智能搭配,实现重管加工、0尾料切割等不同加工模式的自动切换,自适应任何加工场景,实现自动下料。相较传统三卡盘最后一段工件处理时无法带料移动,无法实现0尾料切割的加工痛点,四卡盘结构在切割最后一段工件时,能够带料正向或反向移动,实现0尾料切割。
此次展会,华工激光首次展出了搭载全新智能交互系统的第五代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智能装备,搭载数字人“激光君”,AI串联智能装备的“售、教、用、调、保”全流程,简化操作流程。据华工激光智能装备事业群副总经理、三维五轴产品线总经理刘程林介绍,此款装备特别适用于汽车热成形件、金属曲面、管件等异形件的三维加工和高精度切割。
除此之外,华工激光全新一代轮胎模具在线式激光清洗智能装备,从数智化、绿色化、高效率三个方面出发,持续推动轮胎制造行业加速转型“绿色智造”。全钢硫化机两幅模具在线清洗效率最快提升至45min,半钢硫化机两幅模具在线清洗效率最快提升至30min;全新一代4T全向移动车身,操作更简单灵活,设置激光雷达安全防护,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固保障;3D视觉自动清洗路径规划系统,兼备离线模型导入、在线及时建模双功能,适应工厂多种需求。
在焊接技术领域,天田(AMADA)展示了其全伺服自动折弯机器人EGB6013ARce,搭载全伺服马达驱动,以及7轴折弯机器人,实现24小时无人化作业。设备配置了3个上料位置,在加工中也可以进行无停机的上料准备,更快速的切换至下一程序的加工。L轴变位移动后定规系统可对应各种形状的零件,对于斜边的定位也可以稳定挡靠。根据软件的模拟选择对应的夹爪来自动进行模具的安装以及折弯作业,机器人在加工时可在刀刃间插入,解决了人工折弯时的安全隐患,同时保证了高速高品质的加工品质。
FLWENSIS光纤激光焊接机器人拥有模态可变技术,配合独特的光束摆动机构,不依靠机器人进行摆动,而是利用光束转动,在焊接加工中根据焊缝大小,无论是拼焊、叠焊、自溶焊等都可以选择对应的加工模式。除了最常用的同轴喷嘴以外,还可以选择侧喷嘴,气体保护性更佳,可以实现更为优异的焊接断面。另外,如果加工产品的孔部位离焊接位置太近,直接进行加工可能会导致孔部位变形,这时可更换为简易切割喷嘴,在焊接完成之后,再进行三维的后追加切割。
本次展会,萨瓦尼尼(Salvagnini)带来的是P2紧凑型多边折弯中心+机器人解决方案。据萨瓦尼尼中国区总经理黄健东介绍,P2可以对冲剪好的板材进行柔性折弯,仅需一次定位便能自动完成多边折弯。并且,P2集成了萨瓦尼尼独有的板材特性补偿技术MAC3.0,可在折弯过程中检测板材特性与国际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并相应调整折弯模具和机械手的动作,做出相应的补偿。能够有效保证成品的精度,减少原料损耗,在大幅度减少人工干预的同时,有效保证产品的高质量。
同时P2配备的ABA自动上压料器调整装置可以实现折弯不同形状的工件时,无需换模。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还能让用户实现成套生产、单件流生产等各种精益化生产模式。例如此次在展会现场,观众就看到了萨瓦尼尼多边折弯中心实时进行成套生产的过程,形状不同的AB工件原材料通过机器人自动上下料,然后工程师直接在滚道后进行组装,产出成品,中间无需任何人工干预。
蓝昊本次展出针对厚板的LHA05-1400PA系列柔性折弯中心,最厚可以完成3mm的冷轧板、2mm的不锈钢板的折弯。另外一款展出设备是LHA05-2000A自动拼刀系列柔性折弯中心,其独特的技术算法,使动力合页刀可以实现随动拼刀,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化钣金生产需求。
南京蓝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凯介绍说,电气柜使用的板材一般比较厚,冷轧板最厚2mm左右,在未使用南京蓝昊智能柔性折弯中心之前,客户使用传统数控液压折弯机,对工人技术要求高,同时针对不同的钣金工艺,需要配置不同的折弯模具,用工成本高,招工难度大,模具成本高,生效效率低。使用蓝昊智能柔性折弯中心后,淘汰了技术工人,普工就可以完成生产,完全自动化的折弯方式,产能提升了3倍以上。
测量和水冷作为钣金加工的配套产品,在今年MWCS展会也有精彩的展出。例如,绩伟就展出了其数控折弯机压机领域传感器系列GVS202S EC,据绩伟测量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艳利介绍这是一款抗热膨胀系数的光栅尺,除了具有明星产品GVS215型号稳定的技术性能,便捷的安装方式外,其有更高的精度等级和重复定位精度,并且在冷热状态下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高精度和重复性,此外,除了增量式的输出信号(TTL脉冲信号)的产品外, 绩伟还拥有绝对值通讯协议(BISS-C/SSI)的产品如GVS219/GVS206系列, 对于某些追求高效节能减排的客户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这些产品都有限位开关可以作为选择项,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清风环境此次展出了光纤激光水冷却机和致美系列工业冷水机。这两款产品分别应用于光纤激光行业和数控机床行业。据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助刘益川介绍,相对于同行,清风环境主要有以下三点优势:机组集合了物联网技术,客户可以远程集控,实时查看设备状态;控制精度更高,配备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和组件,通过PID计算能够实现高温精确到±0.5℃-±1.0℃的温度控制;支持定制化服务,可根据激光设备厂家、数控机床厂家产品要求进行产品开发。
新质生产力领航
新质生产力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推进和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生产力的新质态,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工业领域而言,生产力的进步有基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通过生产要素重新配置改变生产关系,引发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逻辑。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数据信息是关键性要素,颠覆式创新作为根本策源,能够实现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产生强溢出效应等特征,这些共同构成了工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框架。
蓝昊2024年上半年继续实现销售规模翻倍,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近70%。未来,在柔性折弯中心的设备生产制造领域,必将会向着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设备制造商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王凯表示,自动化程度更高,可以满足更高的产品工艺要求,同时可与上下游生产线实现高效链接,是金属加工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致力于打造蓝昊工业生态体系,顶层以蓝昊云的云端管理平台实现统一调度和企业管理,中层以蓝昊智能数控平台打造统一控制,底层以高端智能装备完成高效的生产制造。我们将会持续投入研发创新,引进更多的高端人才,共建蓝昊工业生态系统。”王凯说道。
东海裕祥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了4.5个亿的销售额,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体现了其在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方面的卓越表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东海裕祥能够实现稳步增长,这背后是公司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对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
“未来钣金加工和工业自动化行业的机会在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定制化生产。随着下游行业如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对精密制造和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增加,自动化和智能化将成为关键。针对此,我们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自动化水平,同时注重环保和能效,以满足市场对高效、环保、定制化产品的需求。”安徽东海裕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沈辉表示。
谊科今年推出的产品都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提高生产力。比如,通过智能物联与机床的结合,实时掌握钣金企业内部的生产运行情况,由于所有的制造企业,基本上都有不同品牌的设备,而不同的设备间是无法进行关键链接的,通过我们的核心技术,可以将工厂内的所有设备有机的联接起来,为企业老板提供生产情况,投资决策的依据数据。
“除了机床以外,虽然数字化提出了很多年,一些企业或多或少的导入各种信息数字化,但和机床直接关联,通过机床反馈运行数据的钣金企业非常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品牌间无统一的标准,我们一直在做品牌间连接的’桥梁’,通过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全领域设备的连接。”翟洪说道。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展商也提及了智能制造给自身带来的显著提升。刘益川认为,青风环境也是新质生产力受益者之一。近年来,清风环境工厂上线了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流水线、智能化控制系统等,这些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不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降低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清风环境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新产品开发中融入智能化、变频节能、远程控制、后台数据实时监控等功能,帮助客户在生产过程更好地做好温度控制,提高生产效益,提升工艺水平。
未来,“仍旧信心百倍”
受各个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2024的世界局势依旧变化莫测,虽然全球经济的复苏趋势仍在延续,但其实际的增长犹面临挑战。今年以来国家也不断地提出新的政策,为行业注入更多稳定性以及正能量,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钣金设备行业在未来会有阶段性的恢复。
黄健东表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各大企业向精益化、少人化和智能化生产转型的需要就变得更为迫切。更少的人工需求和人工干预,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群密集接触,还能够更好地应对加急订单。同时,精益化、智能化生产也能帮助企业降低单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当今时代的市场竞争。
传统的大批量生产简单粗暴,靠大量人力和低端设备的堆叠,在以前全球经济快速增长时代或许还能应付,但由于全球各种突发事件给经济带来的冲击,使得未来外部环境变化多端,不可预测性增加。对于钣金企业来说,降本增效、精益化生产等就不再是仅仅是口号了,在激烈的竞争下,能提升哪怕1%的利润也能在市场上获取更多优势。
在现在的情况下,很多行业的产品需求变化较大。特别是广大钣金分包商,每笔订单可能都是不同产品。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就需要柔性化的设备来满足生产要求。比如萨瓦尼尼的多边折弯中心,生产不同产品无需换模,结合智能化编程功能,只需将图纸导入,一键生成折弯程序,即使每种产品只生产一件,其调整时间也可以忽略不计,非常适合订单多变的当下环境。
2024年上半年的谊科业绩已经超过去年同期20%,而且近几年业绩一直在增长。
“我相信未来钣金行业一定是多种少量的产品为主,大批量的产品不是钣金加工的优势,钣金本来就是多种少量才是优势,多种少量意味着产品变化多,怎样才能降低成本,怎样才能缩短加工周期,如何才能提高产品精度,如何才能让客户更满意,这就需要多种功能的设备,多个工序才能完成的产品,一台机就可以加工完成。”翟洪在采访的最后如是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