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跨城组团谋发展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武汉,发展,引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08 14:19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简宏妮 编辑顾佳贇
武汉新城是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的主引擎。
2022年国内七个城市GDP超过2万亿元,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中部第一城”武汉紧随其后,名列第八,GDP逼近1.9万亿元,同比增长4.0%。根据2023年GDP增长6.5%的目标,预计武汉今年将成为中部地区首个“2万亿俱乐部”成员。
如何扩容经济大盘、打造新增长极?建设武汉新城、组团谋发展正是武汉今年的发力重点之一。
2022年12月,《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随后,《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发布。根据湖北省近日公布的《武汉新城规划》,武汉新城将是“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即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科创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
“建设武汉新城意义重大。对于重振大武汉雄风,推动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打造中部崛起高地,武汉新城要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武汉向东
“大武汉”之称由来已久,但武汉的面积其实并不算大。以成都、杭州和武汉三市为例,前两座城市土地面积分别为14335、16850平方公里,相比之下,武汉仅8569.15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差距明显。
2011年,武汉提出构建“1+6”城市发展格局,按照“独立成市”理念,将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蔡甸、汉南6个新城区,建设成规模中等、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
2017年,武汉提出构建“1个主城+3个副城+3个新城组群”的全域城市体系,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车谷)、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地晋升为副城。同年,武汉提出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超级IP”——长江新城,项目落子谌家矶,目标是建设最亮丽的“第四镇”。
2021年,“一主三副”升级为“一主四副”,长江新城纳入副城版图。四大副城各自肩负对接不同都市圈成员的重任:光谷辐射鄂州、黄石等鄂东南城市;车谷加强与仙桃、天门、潜江等地的协作互动;临空港辐射引领孝感等地;长江新区负责打造新兴增长极,辐射黄冈等周边地区。
蓝图宏大,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据武汉城市圈研究会2022年5月发布的《2021年武汉城市圈城市融合指数评估报告》,武汉与周边八市的融合度呈现“东强西弱”特征。
于是武汉向东,成为寻求组团发展的突破口。武鄂黄黄(鄂州、黄冈、黄石三市均在武汉之东)也成为武汉都市圈的重点发展区域。2022年,武鄂黄黄GDP在全省GDP中占46.67%,接近一半;常住人口约2300万人,占武汉都市圈的68%,占全省近4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7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64%。
2022年底,《大纲》明确武鄂黄黄是武汉都市圈的核心。武汉新城作为武鄂黄黄城市中心,是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的主引擎。武汉新城范围东至鄂咸高速,南至梁子湖,西至京广铁路,北至长江南岸,规划面积约719平方公里;管控范围拓展至环梁子湖区域,规划总面积约1689平方公里。这一横跨武汉、鄂州两市的新城,寄托着武汉都市圈核心区协同发展的厚望。
湖北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规划所所长孙俊聪表示,武汉新城可利用的建设用地有117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巨大,解决了光谷未来发展的空间瓶颈问题。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秦尊文认为,武汉新城联动武汉与鄂州,更进一步拉近了武汉与黄石、黄冈的空间感,形成了都市圈连绵带,将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湖北被称为千湖之省,梁子湖是湖北第二大湖,面积仅次于洪湖。武汉新城创造性地跨越了武汉和鄂州两城的行政边界,将武汉的科技资源优势和鄂州的湖泊山体优势融合在一起,对于中西部探索湖区发展样本意义重大。”曾刚说。此前,长三角已有率先探索模式——在无锡“太湖湾科创带”和苏州“太湖科学城”基础上,“积极推动苏锡常共建太湖湾科技创新圈”被纳入江苏省“十四五”规划。
鄂州发力
武汉新城八大片区,其中三大片区在鄂州,分别是葛华片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区。根据规划,武汉新城2023年将新开工项目175个,总投资1665.1亿元。作为武汉的重要“合伙人”,鄂州正全力投入新城建设。
武汉新城规划出炉后,《鄂州市推进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也在第一时间发布。鄂州市委书记孙兵要求,加快推动武汉新城建设垒台起势,推动武汉新城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立足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武汉新城将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制造、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产业。而鄂州葛华片区依托光谷,在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产业已有多年积累。
2022年,鄂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38.3%,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长超过160%。葛店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入选湖北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鄂州企业容百锂电年产值超220亿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全球第一。
1月31日,鄂州鄂城区集中开工23个项目,总投资214亿元,涵盖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领域。其中,投资50亿元的网驿光电科技港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填补鄂州主城区无专业科技产业园区的空白。
2月21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鄂州签署合作备忘录,湖北国际航空货运项目申请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亿元)贷款。据鄂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鄂州市临空经济区党工委书记尹彬介绍,2023年全区将谋划93个亿元以上项目。围绕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大健康四大产业,全区现已引进外向型市场主体项目54个,中关村智酷、明理医疗、花湖机场航空维修与改装(MRO)等项目均在建设中。“我们要把临空经济区建成湖北省的‘空中出海口’。”尹彬说。
柳骏是武汉爱民制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鄂州市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他见证了武鄂同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武汉新城的到来,柳骏认为,这是武鄂两市共同做好生命健康产业大文章的难得机遇。
鄂州葛店开发区是武汉国家生物基地核心区,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基地,拥有“中国药谷”注册商标,聚集了30多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总产值130亿元。
“强化武汉新城‘光谷’‘药谷’双谷联动,将‘药谷’打造成武鄂黄黄大健康产业带的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我们当一起努力协同发展。”柳骏说。
目前,葛店健康产业园已建成,将加快承接光谷生物城生物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除此之外,葛店的三安光电、瑞华光电、芯映光电等企业,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天马、华星等企业形成产业链,并以此为基础共同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园。
根据规划,武汉新城按照组团式、复合型、紧凑型、内涵式的空间增长模式,每个片区都有清晰定位。葛华片区与光谷片区,定位是高端制造业及科技创新的综合性片区,建设高精尖产业承载地和技术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未来产业先导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区与龙泉山片区、滨湖半岛片区、花山片区,将打造科学研究承载区和文化旅游休闲区、国际会客厅和生态绿心、数字创意宜居区、健康智慧宜居区和科教文化宜居区。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黄经南说:“光谷与鄂州已经形成了较为密切的产业、民生关联度,但从空间位置等方面来看仍然有距离。武汉新城既是连接武汉与鄂州的关键节点,也是整个武鄂黄黄的枢纽。”
两大支点
“武汉新城的建设,对需要在武汉设置研发中心的中小企业是重大利好。”湖北博控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汉斌说。
博控科技位于黄石市,主要为废旧汽车行业提供自动化拆解线、为循环再制造提供成套装备。“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未来废旧新能源汽车拆解市场大有可为。”余汉斌说,废旧电池的拆解与储能再利用是新兴领域,需要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
黄石企业需要的科创资源从武汉获取最方便,目前,博控科技已经在位于光谷的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设立了新能源研发中心。“随着武汉新城、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相信公司在研发、营销等方面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余汉斌说。
根据规划,武汉新城的产业发展将聚焦四大模块: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大力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集聚发展高端服务业。
光谷不仅是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腹地,也是武汉新城版图的科创核心。2022年,光谷GDP突破2800亿元(约为鄂州同期经济总量的两倍);企业总数突破12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249家,约占武汉全市43.2%、湖北全省26.2%,上市公司达60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表示,武汉新城让光谷变得更“大”了。“光谷的溢出效应将得到充分释放,未来更多企业有机会参与到武汉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上来。”
“从城市发展角度,武汉新城为湖北乃至中部地区城市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组团式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从产业角度,光谷作为湖北的科创高地,武昌又是文教重镇,将‘产学研用金’结合起来,发挥龙头作用,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曾刚说,“未来武汉新城产业经济的一大支点就是光谷片区,而另一大支点则是鄂州花湖机场。”
2022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的鄂州花湖机场,是全球第四、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开航投运半年内就获批成为临时开放口岸,创造了业内新纪录。机场定位货运枢纽,被看作武汉的第二机场。《大纲》提出,未来将加快开辟花湖机场的国际(地区)航线,提高与国内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的通达性,实现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建成世界级航空物流新枢纽。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樊志宏认为,鄂州花湖机场具备成为辐射全国及东亚、连接全球最佳“枢纽轴”的有利条件,能够有力支撑武汉都市圈打造国家制造业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曾刚表示,武汉新城推动两地交通、产业融合,在此基础上,还为武汉提升交通枢纽地位打开了想象空间。借着鄂州花湖机场的建设契机,武汉新城则有望培育临空产业(以利用机场资源为主要目的,布局于机场周边的多种产业类型),构筑全国临空经济发展新高地。
相互借鉴
武汉与成都过去多次在GDP排位上交替。“一个是中部最强省会,一个是西部最强省会,武汉与成都的发展路径,不仅反映了两座城市在产业、城市规划和经济总量上的特点,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中西部城市崛起的走势。”曾刚说。
作为武汉都市圈重要组团的武汉新城,被认为与成都都市圈的东部新区有颇多异曲同工之处。
在定位上,武汉新城的目标是成为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支撑长江中游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极核,东部新区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点。
在面积上,武汉新城规划面积719平方公里,东部新区规划面积729平方公里,几乎同等大小。
在前期投资上,两地也都展现了大手笔:2023年一季度,武汉新城新开工项目共计30个,其中23个位于武汉,7个在鄂州,总投资474.2亿元;2月6日,东部新区集中开工启动项目共22个,总投资315亿元。
此外,两个新城都与新机场的关系非常密切,也都在致力于发展临空经济区。武汉新城与鄂州花湖机场30分钟直达,比到武汉天河机场更近;成都东部新区借助天府国际机场航空枢纽优势,规划建设了天府国际航空经济区,构建起航空物流、航空维修制造、临空消费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武汉位居中部腹地,九省通衢,区域位置更佳。若能以武汉新城的建设为契机,真正构建起区域同城化,共建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产业格局,那么未来武汉高质量发展将拥有广阔空间。”曾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