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小卫士——周氏啮小蜂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森林,周氏啮小蜂,蚕茧
  • 发布时间:2024-11-08 16:12

  文/翟敬宇 (紫竹院公园高级工程师)

  挂在树上的“蚕茧”不简单

  在树上的那些蚕茧是柞蚕蛹的茧。是园林工人将它们包裹在黄褐色或米黄色的茧里的。园林工人为什么这么做呢?难道是为了将它们“示众”?

  当然不是。原来,这种茧状物是含有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的柞蚕蛹以及它的茧壳。杨忠岐教授将美国白蛾蛹里的寄生蜂采集出来,并用他的导师、中国昆虫届泰斗周尧先生的名字将它命名为周氏啮小蜂。

  什么?寄生?

  没错,就是寄生。

  听到“寄生”这个词,很多人便会产生不好的印象,因为大家都唾弃寄生虫。但是,寄生蜂可不简单,它是在柞蚕蛹里寄生、发育并成熟飞出的一种生物。飞出后,它会寻机寄生在树上其他害虫(如美国白蛾)的身体上。因此,在生物防治、树木保护方面,它功莫大焉。

  小蜂治大蛾:为北京奥运保驾护航!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前夕,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美国白蛾侵入我国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北京周边也不幸出现了这种害虫。它食量大、食性杂,几乎没它不感兴趣的植物。更可怕的是,它繁殖速度非常快,一年能繁殖三代。为了治理美国白蛾,专家想尽了办法,但效果始终不理想。在这一关键时刻,杨忠岐教授采集到了周氏啮小蜂。之后,王鸿奎教授利用柞蚕蛹繁殖周氏啮小蜂的方法,成功地治理了白蛾虫害。这两位专家有效攻克了这一难题,让大家松了一口气。周氏啮小蜂也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绿色奥运”做出了突出贡献。

  小蜂治大蛾,真的那么有效吗?

  投放3—5 天后,周氏啮小蜂能自然羽化飞出,且飞行能力强,能敏锐地找到隐蔽在各个化蛹场所的老熟幼虫和蛹。成虫虽然只有1—1.5 毫米长,但雌成虫在羽化后的当天即可咬破比它的身体大20 倍的美国白蛾蛹体外的薄茧,并将卵产于蛹体上。它还能找到美国白蛾的老熟幼虫,爬附于幼虫体上,用产卵器刺蜇寄主,并往其体内注入毒液,促使其提前化蛹。它对美国白蛾的寄生防治效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越冬蛹寄生率可达83.2%,被寄生的美国白蛾蛹出蜂量可达200—300 头。

  值得一提的是,周氏啮小蜂不仅可以寄生于美国白蛾,也可寄生于寄生蝇科的幼虫或蛹内。

  媒介柞蚕功不可没

  虽然周氏啮小蜂功不可没,但离开柞蚕这个重要媒介,那也是不行的。

  柞蚕(Antherea pernyi)是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动物。古称春蚕、槲蚕、栎蚕,也叫山蚕、天蚕,因喜食柞树叶得名。与桑蚕等其他蚕种相比,由于柞蚕蛹个体比较大,易被寄生,每个孕蜂柞蚕蛹里可以寄生繁殖近5 000 只周氏啮小蜂。柞蚕资源丰富,易于获得,成本低,是寄生蜂媒介的不二选择。

  生物防治: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如果发现身边的树木遭遇虫害,我们该怎么办?很多人会提议喷农药或者使用杀虫剂。喷农药或者使用杀虫剂是传统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弊端十分明显:一、它们对人、飞禽和家畜等会产生不利影响;二、它们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三、它们会造成一定的生态污染。

  因此,最绿色环保的防虫害方法是,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这是一种应用真菌、细菌、病毒等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进行虫害防治的方法。例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

  第二种,利用寄生性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这是一种应用寄生蜂、寄生蝇或者螨类成虫产卵寄生害虫,致其死亡的防治方法。最常见的寄生性天敌有赤眼蜂。它可以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第三种,利用捕食性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捕食性天敌共有

  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它们可以直接捕食、消灭有害的虫类。

  读到这里,你是否恍然大悟?原来,园林工人是在利用悬挂周氏啮小蜂这种方式开展生物防治工作。

  周氏啮小蜂的寿命并不长

  周氏啮小蜂成虫在28℃—30℃的室温下, 可存活8—10 天, 在自然界中存活的时间只有10 天。它们就是利用这短短的10天完成交配、产卵、寄生繁殖的神圣使命。

  释放小蜂的最佳时机是关键

  啮小蜂的释放时间应根据各地气候和美国白蛾的发育进度决定。一般来说,在美国白蛾初蛹期释放最佳。此时,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将孕蜂蛹悬挂在树干上,三天后再次补充释放,一个白蛾世代释放周氏啮小蜂两次。美国白蛾一般一年三代,防控重点是每年的第一代和最后一代。第一代防治得好,有利于以后世代的防治。最后一代(9 月底至10 月初)防治得好,有利于积累小蜂自然种群数量,为来年的防治工作打好基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