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和优化路径探究
- 来源:国际商务财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制约因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15 11:12
袁仁淼1 姚俊生2
(1. 广州大学财务处 2. 广州大学审计处)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仍需要步向“深水区”,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文章梳理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实践情况,剖析其工作开展的保障措施和相关难点,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9
在推动高校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是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服务高校建设的重要经济监督手段,也是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检验领导履职效果不可或缺的一环。经济责任审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下不断深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紧紧围绕高校党委工作重点和发展任务,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握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严格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不平衡、受制约因素较多,其审计基础较为薄弱,如何推动高校在经济责任审计具体实践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细化经济责任审计流程,推进更好的结合实际落地,成为高校当前会计、审计领域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从开展高校经济责任的保障措施和具体实践出发,梳理其制约因素及其深层次原因,探索以审计结果运用、信息支撑等优化实现路径,为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在高校的顺利推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实践
(一)重视审前调查与实施方案制定
“先谋而后动”,把审前调查作为经济责任审计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开展充分且详实的审前调查工作,为科学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确保精准定位审计重点、高质量开展审计工作夯实基础。学校党委批准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并公告后,随即启动审前调查工作,面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纪检组织人事部门、业务相关归口职能部门等,协同收集各类审计资料和相关信息,特别是深入了解被审业务单位的特点,有重点有措施确定审计重点,通过加工提取,确保各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实施方案制定得有重点、有目标,免于流于形式,为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打好基础。
(二)注重现场取证与沟通确认工作
经过总结以往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认为审计取证对于现场工作至关重要,回复效率直接影响审计进程,沟通结果直接影响报告结论。因此,通过对上级审计机关工作规程的借鉴,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现场审计取证工作,将问题描述、适用条款和现场证据等完整材料提供给被审计单位,便于疑点问题在规定的期限内得到有效回复与确认。加强问题沟通工作,在充分沟通协调基础上,达到了解真相、消除误解、减轻定性和利于整改等目的。通过采用标准化、多次性的审计取证和问题沟通机制,充分保证事实清楚和数据准确、问题表述和依据匹配、定性准确和定责适当等,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公正权威的形象。
(三)强化问题整改与推动结果运用
学校出台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办法,形成了党委领导、内审部门督办、被审计单位和归口管理部门落实责任的审计整改工作模式。在整改过程中,强调责任单位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同时,审计处与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等部门协同联动,逐步形成内部审计整改的监督合力,进一步推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此外,将审计发现问题与审计整改工作一体推进,进一步提升审计结果运用效果。通过加强与财务、后勤、设备、科研等归口管理部门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以及复杂问题共同推动整改等联动机制,把揭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统一的要求落实落地,通过审计中发现的教学科研问题,牵头实施部门间联动,以项目为出发点,以为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为落脚点,切实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形成“审计实施—结果运用—整改落实—管理提升”的良性循环。
(四)委托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把控
鉴于审计部门人员数量有限,按照上级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加强对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项目的管理,推进以质量为导向的选聘机制工作要求,落实对委托审计项目的过程管理。以组建审计小组为起点,审计项目的组长和主审必须由学校内部审计人员担任,对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管控,包括实施方案审定、听取项目进度报告、参与审计取证与问题沟通等工作,尤其是所有审计文书须以学校内审部门名义,按照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程序撰写和送达。此外,以审计质量为导向启动第三方遴选机制,从执业专长与优势方面确定年度审计服务供应商。
(五)加强教育持续优化审计环境
随着巡察常态化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学校强调必须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向党员干部讲清楚,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近年来,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得到普遍认同,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知水平提升,对接受监督已形成政治自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情况逐步纳入党风廉政考核和个人与部门年度考核的范围,高校内部审计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为指导,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学校内部审计的环境持续向好。此外,通过提高学校内部管理部门配合的主动性,结合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认识,从而实现对审计工作的主动配合。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保障措施
(一)党委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流程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由校长直接分管,审计工作从年度计划、项目实施到结果报告,高校党委领导贯穿整个审计工作全周期。
一是年度计划的批准。基于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编制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计划内容包含审计对象、审计方式以及审计工作经费的支持与落实,经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审议研究后,报学校党委常委会议批准实施。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突出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和监督。
二是重大事项的决策。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向校长汇报工作进度,对发现重大事项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学校党委和校长请示报告,接受党委和校长的批示指示,部分重要专项内容由校长专门批示组织督办整改并做好风险防控。
三是工作结果的汇报。年度项目实施完成,向联席会议报告工作情况,审议通过后向校党委常委会议汇报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结果,以及上一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督办落实结果,同时,将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整改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等重要事项,实现全流程工作闭环。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要高度重视审计整改意见,将完善制度作为首要事项进行部署,特别在上级审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把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持续完善审计制度建设,健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和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内审效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写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上级审计部门的新思想和新要求,边摸索、边实践、边落实,在充分调研、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审计整改工作的制度文件,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和引导整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别是结合上级审计部门关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规定,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制度。
(三)贯通融合促进审计全覆盖
锚定监督方向,不断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以“加强审计监督,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为内容,首次将内部审计纳入学校重点工作范围,进一步凸显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调整以往“逢离必审”的原则,开启了以“离任加任中,以任中为主”和“党政同责同审,分别定责”的新工作方向,以效益优先为原则进一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范围。高校内部科研机构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在经费使用、研究方向把握等方面,将科研机构负责人纳入审计范围,同时将科研管理部门增补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当中,持续加强“一把手”审计监督力度和广度,扩大监管范围,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要求。
统筹审计力量,高标准谋划审计工作贯通协同。从拟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起,综合考量现有审计资源与学校重点工作相适应。将审计力量和审计项目统筹结合,特别是高校内部审计关于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科研项目审计三项年度常规审计项目的贯通协同,深化涵盖科研项目结题、经济合同签订、工程预结算备案和受托监管企业的四项日常审计监督,推进其他各类专项审计监督工作,充分实现“3+4+N”常态化监督、服务和保障工作新格局。
三、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后落脚点在于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但就目前而言,仍存在部分难点,且需要进一步厘清和着力解决。
一是紧跟党和国家政策方针、上级和学校重点工作任务的要求还不够。当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层次还不够高,高校不同学科教学科研的规律性认识仍旧停留在基本的业务层面,如何发挥审计功能,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发展,促进国家解决卡脖子的任务,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导下,审计提出发现问题、整改要求及审计建议的站位还须提升,通过审计结果运用达到帮助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建设、提高管理和实现治理的目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是审计全覆盖方面仍需更有效发力。限于审计的力量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目前对于审计广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已经有所体现,但是对于发展中的风险,以及一些新型的事物,仍应保持足够的关注,如“有组织的科研”“放管服”政策、校办企业监管和后勤领域涉食堂重点监管问题的落实等。
三是紧抓审计整改落实到位的力度还不够。审计结果公开范围还有局限性,目前主要是在高校党委及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和主要归口职能部门范围内进行汇报和共享,以及要求被审计单位在审计项目结束后进行内部公开等,以落实审计整改为主要手段,促进审计结果运用的目标实现,但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优化路径
(一)建立有效的内审信息化系统
在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各高校的业务系统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信息化数字校园格局初步形成,在人财物等方面基本搭建起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审计工作可借助大数据平台而不仅限于财务数据分析。但是,当前高校各管理系统之间还未能完全实现平台共享、端口对接、数据统一等要求,且高校审计队伍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或未专门进行计算机审计能力培训,在未建立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情况下,还是存在对各类管理系统数据的处理能力不足和有效利用不足的问题,审计信息化手段使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高标准做好各类审计项目与人员的统筹
在经济责任审计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和外延,以学校学科发展和重点工作任务为着重点,做好审计对象的建议,着重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把握工作重点和方向;进一步统筹审计力量,通过不同岗位和不同专业的技术支持,实现相互弥补知识结构欠缺的不足。
做好审计项目间的统筹,通过预决算审计项目和科研审计项目的结果有效运用,促进形成审计工作成果的共享,把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点,对已多次重复出现的问题,在利用大数据的手段实现重要信息的使用,对经济责任审计可能涉及的问题疑点在数据模型的分析下提前显现,促进数据技术分析手段在审计领域的有效使用,助推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三)向研究型审计方向积极探索
研究型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相比传统审计模式,高校内审人员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需要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水平,对审计工作开展所需要的各类研究方法和工具加以掌握,准确判断其重要性水平,才能获得更为有效准确的结果。在具体实践中,要按照审计署的要求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的演绎路径做到整体把握、层层聚焦、锁定重点、揭示问题;也要善于透过审计发现的各类具体问题,按照“后果—原因—规制—政治”的归纳路径去分析表象、研究机理、提出建议、督促落实。研究型审计仍然面临问题和挑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浩, 周婷婷, 邱玉兴.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J]. 会计之友,2023(21):57-65.
[2] 王辉. 推进研究型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 财务与会计,2024(01):79.
[3] 杨从印, 王佳琪. 基于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视角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 财会通讯,2023(15):114-118+132.
[4] 戚振东, 尹平. 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动因和权力监督特征研究[J]. 审计研究,2013(01):15-19+27.
[5] 杨诚, 蔡俊杰, 李娟, 等.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基于W 高校2018 年离任审计项目[J]. 财务与会计,2020(13):47-50. 责编: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