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反复横跳,买家受伤,企业如何看清自己的竞争环境?
- 来源:销售与市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企业,竞争,环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26 15:23
文丨单 仁
“坐过山车是一种什么体验?那还得问宝马车车主。”这是最近流行的一个梗。
在7 月刚宣布退出价格战,上调价格,维护品牌特性的宝马,坚持了没两个月,竟然不声不响重返价格战,又把价格降回去了,甚至比之前降得还猛。
不知道这两个月新晋宝马车车主,有没有一种冤大头的感觉?宝马怎么还会有这种涨价后紧跟降价的离谱操作,说好的维护品牌调性呢?
其实,翻开市场销量,我们就知道数据不会骗人。宝马在退出价格战后,整个8 月卖了多少辆车呢? 3.4万辆,同比暴跌42%,按照这个趋势,宝马别提完成今年的目标了,连去年的销量都难达到。
中国市场严峻的形势也影响到了资本市场的预期,多家机构比如德意志银行、贝伦贝格、花旗集团都紧急下调了宝马目标价。消费者不买账,资方不看好,宝马不顾已经买车的忠实车主,直接紧急迫降,让刚抬上去的价格来了一场硬着陆,又快又急地摔在了地上。像宝马i7,国内多地4S 店的降价幅度达到38%。车主可能车还没开上,先坐了一把过山车。
中国市场,就是专治各种不服,偌大的宝马都有看不清竞争局势被无情教育的时候,作为中小企业,要是来这么一出,那可能就是毁灭性打击。我们这些普通的创业者、经营者怎么自省呢?有没有成熟的工具帮我们分析所处的竞争环境,做好应对呢?
其实,方法还是有的,有一个经典的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但从来没真正运用过,如果你因为竞争而心烦意乱的时候,这个模型可能会给你带来一点启发。
波特五力模型,看上去很简单,决定竞争规模和市场格局有五种力量: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现存竞争者的竞争力和替代品的威胁。
通过这五种力量可以看清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搞清楚自己的地位,然后针对性地制订竞争策略。但难就难在对五种力量的全面分析,它们都有各自的考量维度。第一个竞争力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议价能力强的供应商,有这么几个特点:
1. 数量少,供货产品具备独特性,市场上能供货的就这几家,你爱用不用。
2. 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很高,比如长期的合作已经形成了很高的熟练度和信任度,如果重新更换,磨合的潜在成本吃不消。
3. 供应商本身具备一体化的能力,什么意思呢?就是它既能给你供应原材料,也可以提供核心部件,还能自行生产下游产品。面对这种超强议价能力的供应商和行业,身处其中的企业,要么做好挨宰的准备,确保让利给供应商,自己还能够生存;要么及时做好替代预案,提前规避“店大欺客”。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的芯片,智能设备都离不开对芯片的采购和定制化,能供应给华为手机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也就那么几家,比如高通、台积电。而芯片再往上游走,高端光刻机的供应商全球只有一家——荷兰的阿斯麦。这都是具备超强议价能力的供应商,企业要么就让利,要么就早做准备,华为就属于提前布局做了自主研发,这就是可以从分析行业上游得出的典型竞争策略。
当然,一个行业既会有上游的力量,也会有下游的力量。这就是第二个竞争力,既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跟供应商的道理类似,产品供给越多、标准化程度高、更换成本低,那么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就会越强,一家不满意,我可以随时换一家。如果企业面对这样“客大欺店”的局面,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变成行业的头部。
在视播时代和消费降级的背景下,购买者的议价能力非常突出,要么太贵不买,要么货比三家,谁便宜买谁。在这种情况下,出海拓展消费群体、细分出更多的人群需求和应用场景、建设品牌形象,都是目前的主流策略。毕竟在买方市场下,只有尊重买方,顺着买方走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第三个竞争力就开始不同了,叫作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对企业来说,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占一门生意。但除了特殊行业,比如军工、金融之外,绝大多数行业都存在竞争者的冲击,即使你做到一家独大,还得担心反垄断的处罚。所以,竞争无处不在,今天的竞争还不只是后浪追前浪,更是跨行而来,像小米从手机做到家电,又做到汽车。所以,潜在进入者威胁更大的时候意味着两种情况:一是行业壁垒低,资金需求小,技术门槛低,政策限制少。二是行业预期利润高,增长速度快,市场空间大,都会加剧竞争。
面对这种威胁,比较成熟的做法是什么呢?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用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来阻止新企业的进入。
举个例子,在广东有非常多的玩具厂,竞争激烈,门槛也不高,很多企业都被卷到倒闭,但有一家企业一枝独秀——乐高。一方面是乐高非常重视专利申请,比如在积木的材料、基础结构、特殊形状、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专利布局,2023 年,乐高累计申请专利数量达到5836 件。另一方面就是乐高懂得去营销,给自己开辟新市场、新需求,比如跟众多知名的影视、动漫、游戏IP 进行联名合作,只有乐高的产品才能拼成变形金刚、哈利·波特、星球大战的模型。
所以,同样是一堆塑料,乐高就强行抬升了玩具行业的隐形壁垒,只有它能赚取溢价。
逻辑类似的还有第四个竞争力,即现存竞争者的竞争力。也就是反映的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比如说价格战、产品上新周期、广告投入。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天的汽车行业,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价格战都非常激烈。新产品推出的周期夸张到一个车型一年更新3 个版本的程度。宝马用自己的尝试给我们换来了一个教训,在同业竞争极其残酷的时候,光指望用户对品牌保持忠诚,不去改变自己的技术和体验,是很难带动销量的。企业为了生存,就需要牺牲,在下放新技术的同时,还不得不下调价格。比如像广汽,上半年卖一辆车只能赚1800 元,还不如人家卖台手机赚的钱多。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么在价格上打服对手,走成本领先战略;要么在质量上打服对手,走技术领先战略。当然,最好是两者都有,就像中国汽车市场目前最大的赢家比亚迪。
第五个竞争力是替代品的威胁。也就是关注未来可能会把一个行业完全替代的新技术、新产品。比如说AI(人工智能),今天的AI已经在颠覆画图、剪辑、翻译、基础程序员这些领域,而且还在进一步迭代。
有了这些对波特五力模型的详细介绍,我们再代入宝马,就能理解为什么涨价策略完全失效。宝马作为知名汽车制造商,在采购上有很大的话语权,也有着众多的供应选择空间,整体上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对宝马影响有限。汽车作为高壁垒行业,不管是中国新贵品牌,还是传统老牌车企,行业洗牌基本完成,很难有其他新玩家威胁。
但除了这两点,宝马在其他方面的处境都不容乐观。在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方面,中国市场完全进入买方市场,消费者有非常多的选择空间,任何一个细分档次都有标准化的产品。同时,消费者对汽车价格和功能迭代越来越敏感,没有好的价格和全新的功能,即使宝马老粉也免不了呈观望态度。
在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上,宝马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豪华品牌了,即使在同一档次上,宝马同样面临着奔驰、奥迪的激烈竞争。而在中低价位的市场,宝马面临着国产汽车品牌凶狠的竞争,价格战已经持续了快2 年,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同业竞争压力巨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虽然宝马也有自己的电动车,但比亚迪兼具技术和成本优势,小米有着恐怖的营销和雷军这个大IP,随便一个都是对宝马的重拳出击。
最后在替代品的威胁上,“萝卜快跑”的无人车,不断新建的城市轨道交通,都对整个汽车行业有着不小的冲击,宝马自然很难独善其身。
综合来看,宝马期望用涨价维护自己的品牌调性,让消费者继续为品牌买单的想法,并不可取。但即使宝马再次降价,就一定会好起来吗?也不一定,除了价格这一个问题,宝马如果没有关键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没有让品牌重新活化,在新一代消费者心目中建立新认知,那么持续增长也非常困难。
我们经常讲,商业模型重要的意义是帮助我们减少犯错误的概率,有一个清晰的逻辑和思考结构。就像波特五力模型,为企业分析行业竞争态势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但它也有局限性和每个企业的特殊性,不能生搬硬套。成功的逻辑往往大同小异,失败的缘由可能千奇百怪,希望今天的案例和方法论对大家分析行业背景有所帮助,在企业经营上,我们都一样,任重道远。(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人行)
编辑:立 夏 丨 微信:131643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