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上海装饰艺术派
- 来源:中国摄影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上海,装饰,艺术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2-30 15:51
“装饰艺术派(Art Deco)”是什么?我的解释是:它是一种以现代主义为精神内涵的艺术流派,其特点是简洁、明快,讲究线条、色彩,充满动感和积极向上的情绪。装饰艺术派脱胎于19世纪末的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奠定于1925年以“现代工业装饰艺术”为主题的巴黎国际博览会。装饰艺术派从非洲原始艺术和东方艺术中汲取了大量灵感和养料,而同时代的各种艺术流派,如立体主义、包豪斯学派、未来主义等都成了推动装饰艺术派发展的力量。装饰艺术派在法国形成后,1930年代在美国得到广泛响应,运用于居民建筑以及火车站、电影院等大规模的公共设施和交通工具、家具、电器等大众消费对象的设计之上,在当时美国强大的经济条件下获得了充分发展空间。
装饰艺术派在诞生后也很快传入中国。上海是近代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当年,五湖四海的商品在这里汇集、流通,大量的热钱在这里流转。翻开《1930年的海关贸易总册》,我们可以看到上海江海关在“海关税课”的比例占到全国海关税收的47.97%。上海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出版中心,报刊密集,在传媒业、广告业推波助澜的作用下,有产阶级斗富比阔,中下阶层群起而效仿,在时髦消费主义的主导下,上海又迅速成为消费之都、娱乐之都和远东地区最大的不夜城。华洋杂居、五方杂处,东西方文化在冲突交融中,形成一股现代城市文明的潮流。正是在这样一个当口,以装饰艺术派为代表的世界风尚裹挟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轰鸣登陆上海,并以其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多元性和艺术和谐感,展示了前卫的审美模式和惬意的现代生活哲学。这些新鲜玩意带着现代城市文明的理念大举进入上海城市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的客厅、卧房(起码在职员以上的阶层),在生活起居和视觉、听觉上占领了主导地位。装饰艺术派风格的设计者们带着他们对几何图形交错排列的迷恋和对动感、曲折、圆滑、线条及细节的狂热,将装饰艺术派极度优雅化和时尚化,这种带着装饰艺术派精神符码的设计思想,深深影响了那个时代物质的和非物质层面的社会生活,包括从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建筑的设计,到室内装潢、家具、家用电器、生活器皿、服装造型,再到音乐、绘画、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
上海遗留下大量珍贵的装饰艺术派建筑,这些建筑不仅融合了装饰艺术派的常见特征,例如“之”字形外观、舷窗式的窗户、风格化的花卉和动物图案,同时还加入了独特的中国元素:云纹、古钱、八卦等,初升的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有时候还会加上闪电的图案,反映出整个城市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奔向新时代的决心。这些建筑大多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像美国迈阿密、澳大利亚墨尔本、新西兰纳皮尔、北非阿斯马拉等城市将这类建筑都集中在一个区域。上海装饰艺术派建筑的设计主要来自当年最著名的设计事务所公和洋行,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和法国设计师P.费色尔也是这一时期最为活跃的人物。此外,中国建筑师在这一波建筑浪潮中同样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范文照、李锦沛、关颂声、杨廷宝、庄俊、刘敦桢、黄耀伟、赵深、陈植、童寯、杨锡镠、奚福泉、黄元吉、董大酉、哈雄文等。
散落在上海街头的这些装饰艺术派建筑不管是坐卧在浦江岸边的上海大厦、和平饭店,还是闪烁在南京路霓虹里的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它们始终以摩登的姿态和时髦的光彩引领着上海的时尚,以它现代主义的精神气质感召和观照上海人,并逐渐融为上海现代城市精神的一部分。更令人欣慰的是,世界城市建筑的潮流几度更迭,在发展变迁中许多大都市的装饰艺术派建筑已经走出人们的视野时,上海的这些建筑却以不变应万变,得以整体地幸存下来,成为历史给予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遗产之一。
四十多年前,当我一条路、一条弄堂地梳理和拍摄上海老房子的时候,我是在不经意间慢慢喜欢上这种艺术风格的。开始的时候是对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建筑着迷,继而发现在上海的老家具和大量老上海的家电和生活器皿中同样能找到装饰艺术派的韵味。所以,我除了拍摄照片,也开始大量收集这些器物。比那些带着厚重老虎脚的中式家具,当时这些西洋味的家具价格非常低,事实上,对于出生和生活在上海的人来说,可能已经司空见惯了,并没有多少人在意它们的存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我身边有许多喜欢淘旧货的朋友,他们大多数是为了找回“文化大革命”中失散的一些家庭器物,注重的是实用功能,我是唯一一个为了欣赏而把它们搬回家的人,因此,常常被人取笑。
改革开放后上海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的物理景观已经大大地改变了。许多几十年来生活在弄堂里的上海人,因为城市的动迁而迁往了郊外,他们离开了逼仄狭小的空间,开始住上崭新宽敞的房子,家具陈设也都焕然一新。上海人,在经历了数十年不变的生活之后,开始抛弃一些旧的东西,全身心地拥抱新的生活。但是没过太久,人们对老上海的怀旧也开始了。今天,装饰艺术派风格在上海已经拥有了众多“粉丝”,他们热烈地谈论它并跃跃欲试。我们惊奇地发现今天上海标志性的建筑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和时尚地标的新天地,还有一些高档昂贵的楼盘中,装饰艺术派的建筑语言和元素如幽灵一般地复活了,装饰艺术派这出传奇的戏剧重新搬上了上海的城市舞台。这一奇特的建筑现象不能不让人陷入沉思。
在20世纪30年代的那一轮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我们收获了上海装饰艺术派这个至今仍然可以为之骄傲的艺术风格。今天上海再一次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在城市的大规模改建和营造中,能不能给世界再贡献一个真正的上海风格?我们有理由作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