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飯攤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溫州,飯攤,文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1-17 16:18
卓成曦╱圖文
「飯攤」是溫州人對街邊小炒店、小餐館的別稱,但有別於其他小餐館的是:飯攤主要做溫州本地家常菜和小吃,大多是很傳統的菜餚,為本地特有。前幾天看到友人迪生的朋友圈描述回到老家溫州吃「飯攤」的幾段文字,又勾起了我對溫州美食的回憶。
「飯攤」的許多菜式,例如鹹菜炒魚籽,我在溫州以外的地方就沒見過。迪生說:「小時候,一到秋風起,漁村裡就會開始曬魚鯗,各種各樣的魚被剖開,就會有非常多的魚籽,最多的吃法就是炒鹹菜。鹹菜炒魚籽是溫州人相認的密碼,以前在北京去溫州菜館吃飯,看到魚籽就會下意識點炒鹹菜,老闆就會瞬間明白你是溫州人。而在其他地方如果這麼點,老闆就會感到奇怪。」幾次和溫州朋友一起去飯攤吃飯,溫州朋友基本上都會點這道菜,鹹鮮爽口,下酒下飯皆宜。對他們來說,可能不只是美味,也有年少時的記憶吧。
溫州魚餅
魚餅也是飯攤必吃的美味。溫州魚餅早在漢朝就有記載,民國時期就出名。把東海的鮸魚、馬鰫魚等新鮮海魚去除頭尾、內臟,洗淨擦乾,刮出純魚肉,再吸乾水分,剁成魚茸,加入鹽、蛋清、生粉、豬肥膘丁等調味料(溫州魚餅最特別之處是要在魚碎中加入一些豆腐一起攪碎)。把這些材料用手抓拌揉捏成很柔韌的魚泥,再在手掌中沾點水,將魚肉泥捏成長條形或橢圓形的餅,用大火蒸熟。取出晾涼後切片裝盤,食用時可以蘸醬油醋,也可以切成細條炒菜或燒湯,魚味濃郁,鮮嫩可口;也可以整塊煎得外皮焦脆再切片,有另一種酥香的口感。
盤菜
盤菜也是極具特色的飯攤菜。盤菜,又稱蕪菁,由於外形扁平,類似盤子,故名盤菜,是浙南地區冬天的主要蔬菜。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它出自「西番吐谷渾」,估計是張騫通西域時傳入。《後漢書•桓帝紀》記載:「永興二年六月(154年)蝗災為害……詔令所傷郡國種蕪菁以助人食。」傳說諸葛亮行軍時命士兵種蕪菁作為軍食,因此四川及湖北江陵一帶稱其為「諸葛菜」;唐代文學家韓愈有「黃黃蕪菁花,桃李事亦畢」的詩句。由此可見,盤菜在我國的種植歷史相當悠久。浙南區域所產盤菜,以瑞安白門、梓岙和馬嶼等地所產的最為有名,個大、色白,特別是成熟時埋在土中經霜凍之後,愈發變得質輕、肉細、味甜。 盤菜藥用價值甚高,《本草綱目》載:「根葉苦溫無毒,利五臟,輕身益氣;常食通中,令人肥健;消食,下氣治病,止消渴」等。溫州人極愛吃盤菜,煮、炒、紅燒、涼拌皆可,煮年糕湯或切片白灼後蘸蝦醬吃是溫州當地的特色吃法,而與之相鄰的福建寧德地區霞浦、福安一帶,則是白灼後蘸魚露。盤菜清甜爽口,用蝦醬或魚露提鮮,道理相同。
敲蝦
敲蝦算是飯攤中極特別的一道菜,河蝦去頭留尾剝殼,背上切開剔除沙線,用清水洗淨,瀝乾水,拍上乾澱粉,用小木槌逐隻輕輕敲成扇形薄片狀,據說一隻蝦仁要敲打7、80下。鍋置旺火入水燒沸,將槌好的蝦片入水氽熟,撈起轉入清水中過涼,再炒或煮湯皆美味。它可與火腿片、冬筍片、香菇片一起炒,當地叫「三片敲蝦」;或加絲瓜、薑絲一起滾個湯,撒點白胡椒粉,清爽無比,特別是喝醉酒醒來後喝上一碗,一掃宿醉。類似的做法是,把蝦換成魚片就是敲魚了,可以跟敲蝦一起做成敲魚敲蝦湯。
溫州好吃又特別的飯攤菜還有很多,醃生蟹、芋頭炒青菜、家燒蝤蠓、雪菜白蝦、豬蹄凍、梅乾菜肉餅、魚皮海參湯……每一道都是經典的美味,也是世界各地溫州人心中的一碗鄉愁。真要品嚐這些美味,體驗飯攤文化,那就去一趟溫州吧。
![](http://www.dooland.com/magazine/images/weixi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