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分析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初中音乐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 发布时间:2025-03-07 16:51

  邢梦帆

  (商丘市第一中学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音乐作为情感与艺术的桥梁,不仅能够滋养心灵,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体的美学素养。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本文深入探讨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一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其在愉悦中探索美;二是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美;三是加强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这些策略旨在构建一个全面而有效的音乐审美教育体系,以期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播下美的种子。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审美教育已被广泛认为是青少年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特别是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因此,探索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在关键的青少年成长期,即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与审美正经历由起步至成熟的关键跃进。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探索欲旺盛,但同时也可能会遭遇情绪波动剧烈、心态浮躁等心理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担当起营造舒适平和的学习环境的责任,保护学生的情感,促进其全面素质提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美育尤其在塑造学生正确审美观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限于艺术欣赏和技能培养,更是高尚情趣与文明素养的养成。在审美过程中,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和接纳,形成完善的人格与积极的生活态度。此外,审美能力的提升对于人际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若以审美的眼光观察自然,能从自然界万物中感受到诗意与画面之美,进而更加珍视生态环境。以审美视角对待教师,能洞察美的源泉,激发动机对知识的渴求与对师者的敬意。这种基于审美标准的互动,有助于增强师生情感,促进同学间的理解与尊重,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审美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美感认知与创新能力。培育学生高洁的审美标准,对提高其生活品质和塑造未来社会文明极为关键。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音乐学习、鉴赏高雅艺术、参与社会实践等,可以不断提升其审美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积极应对生活,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献出自己的力量[1]。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内心探索外界事物的驱动力,是激励学生深入音乐世界、积极学习的关键。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学生领悟音乐的深层意蕴,体验其在情感表达、故事叙述和氛围营造上的独特之处。当学生认识到音乐是心灵的触动,而不仅仅是听觉的享受,他们将更用心地去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与深度。在此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关键。教师应精选既有艺术价值又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共鸣,提供情感满足和审美愉悦。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人兴趣对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和创新,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音乐偏好,从而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确保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期待。此外,丰富教学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整合音乐史、理论、创作等多方面知识,构建立体的音乐学习体系。同时,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魅力,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2]。

  (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打造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的洗礼。以《我和你》一课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营造出生动且具体的课堂氛围。例如播放第29 届奥运会精彩瞬间,如运动员的拼搏、观众的激情及颁奖台的荣耀,同时缓缓奏响《我和你》。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使学生沉浸于歌曲所传递的激情与和谐之中,仿佛亲临那场盛大的运动会,共同见证历史。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帮助学生初步领略了音乐作品,还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接着,教师深入讲解《我和你》的创作背景、歌词寓意及主题思想,促进学生理解作品内涵,提升其认知和文化素养。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赏析活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评价这首歌曲。这样的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同时锻炼其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促进音乐审美和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强化课堂实践活动

  在新的教育改革体系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标准凸显了学生主动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性,促使教师转向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尤其在音乐教学中,这一理念显得尤为关键。音乐作为一门体验和感受的艺术,唯有实践方能促成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需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音乐世界,感受其魅力。例如,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判断其风格,观察他们的反应和情感投入,有效考察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以《我的中国心》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旋律与歌词情感,接着引导他们以充满情感的声音演唱,并探索歌曲的文化内涵和爱国情怀。在演唱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投入。最后,教师还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认知,让他们比较《我的中国心》与其他风格相似曲目的异同,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拓宽音乐视野。教师在实施这些活动时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尊重他们的选择与表达,并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还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场艺术与心灵的对话,需要教师用心去倾听、用情去感染、用智慧去启迪。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情境体验,以及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力量,从而全面提升其审美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项洪艳.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9):161-162.

  [2]王志伟.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2(1):25-27.

  [3]王玉.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2021,18(22):251.

  作者简介:邢梦帆(1982.11—),女,汉族,河南人,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