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工智能之路怎么走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青岛,人工智能,中国
  • 发布时间:2025-03-07 21:02

  文 尹为鉴

  2025 年的开端,中国掀起了一阵人工智能的“强风”。

  DeepSeek 在各大应用市场的下载量一路狂飙,一夜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模型”产品;宇树科技再登春晚舞台,用人形机器人上演了一场充满科技感的“秧歌秀”;泰山景区引入登山助力机器人,让登山的游客体验到健步如飞的感觉……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速度超乎大众的想象。2023年上半年,人们还在谨慎地探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前景;一入2024 年,整个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诸多成果,AI 大模型、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业驶入快车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工智能的风潮席卷全球,也拉开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幕。站在时代的风口,全国各地纷纷投身这条能拉高城市发展上限的未来赛道。

  杭州是人工智能产业最具联想度的城市之一,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巨头为城市构建了强大的数字经济生态,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良好的创业氛围以及互联网人才云集,又让DeepSeek、宇树科技这类创业公司在开源生态、场景应用方面取得成果。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高地,成为杭州的产业发展目标。

  聚焦未来产业,上海不曾落后。凭借在AI 大模型、算力基础设施、语料库等领域的优势,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高校的科研加持,上海在金融、制造、教育、医疗等重点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上走在全国前列。2024 年底,上海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目标。全球人工智能大会(WAIC)等活动的举办,也让城市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和人才,为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了“国际化”特色。

  目光转回本地,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青岛又该如何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聚焦产业应用场景,发挥城市算力优势。”这是多位专家以及DeepSeek 给出的共同答案。

  青岛制造业优势明显,拥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较强的工业基础以及多元化的工业门类。海尔、海信、青岛啤酒这些行业巨头的存在,更是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根据《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 年)》部署,聚焦工业制造、智慧海洋、现代农业、交通运输、医养健康、智慧教育、文化旅游、社会治理8 个领域,青岛梳理了首批102 项应用场景清单,加大场景开放力度,开展多样化赋能应用。

  在算力方面,自2021 年起,青岛连续三年共安排了2400 万元财政资金,鼓励数据中心建设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提升算力算效和绿色节能水平。2023年2 月,青岛上线了山东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完成了“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青岛海之心”的双算力布局;同年4 月,中国联通(青岛)智算中心启用,成为山东省内首个达到国际最高标准的大数据中心;2024 年,投资约6900 万元的青岛自贸片区大数据算力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2025 年开局之初,青岛又进一步深化了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先是发布“10+1”产业布局,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城市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随后又以华通集团为主体,组建青岛数据集团,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场赛跑。站在时代的风口上,青岛理应发挥城市独有优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产业之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得先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