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支撑作用

  • 来源:人大研究
  • 关键字:制度,治理,作用
  • 发布时间:2025-03-15 10:44

  吴斌

  (安徽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合肥,230091)

   合法性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首要特征和本质属性,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秩序被广大人民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国家权力、基本制度具有较强的信任感和较高的认同度。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合法性,首先关系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唯一来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国家机关的生成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提供合法性基础。

   价值体系是国家权力确立、运行和维护的思想理念、价值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也是公民权利得以确认和保障的规则体系,首先指涉的是国家治理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价值体系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价值内核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个核心价值为国家治理体系注入主导价值,统领国家政治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形成,规定着国家政治价值体系的发展、丰富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提供核心价值。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依靠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整个政治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规定了其他政治制度的性质,反映了其他政治制度的特征,表征着其他政治制度的标准,决定着其他政治制度的走向。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保证了我们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提供核心价值。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法治为基础和依托的。法治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换言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在于法治化。在我国,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规则体系,集中体现在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骨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进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提供法治规则。

   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干部,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宪法法律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是产生与被产生、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其他国家机关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国家权力之所以有力量、有权威,国家治理之所以有秩序、有效率,就是因为国家权力源于人民、来自法律,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使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提供法治规则。

   国家治理体系在促进市场和社会不断走向自由、民主、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一套完备的监督规则,规范治理主体有序运行。人大监督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提供监督保障。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就是要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确保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确保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实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