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里探访“最美”冰场
- 来源:中国报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探访,冰场,关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17 11:27
“暖冬”里探访“最美”冰场
“我们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对冰场多个点位进行精准测量,确保后海冰层厚度保持在安全开放标准以上,同时也实时关注天气状况,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市民游客游玩安全。”
文 |《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溜着什刹海的冰,仿佛滑过了千年的北京城。
北方民谚说,“三九四九冰上走”,每年数九隆冬,等什刹海的冰面冻瓷实了,溜冰这项老北京的隐藏绝活就会被自动激活,什刹海就会变成一个热闹欢腾的欢乐场。
被国外媒体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溜冰场”之一的什刹海冰场,作为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天然冰场,是北京市民心目中最佳的冰雪运动场所,凝聚着一代代市民乃至全国游客对北京冬天的美好回忆。
然而,什刹海冰场在这个冬天迟迟未开。在广大市民游客的翘首期盼之下,1月17日传来好消息,什刹海冰场开放了,这也是历年来什刹海冰场开放最晚的一年。17日之后北京气温持续走高,日间最高气温一度达到10℃,什刹海冰场能否继续开放,开放后又如何保证游客的安全,满足游客的上冰需求?记者在不同时段多次前往“暖冬”里的什刹海一探究竟。
“暖和”的冰场“热度”爆表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2024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创下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据北京南郊观象台的数据,从2024年11月4日入冬以来,到2025年1月16日,北京市的平均气温为2.7℃,是北京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冬天。
1月21日上午9时许,碧空如洗,记者来到了风景如画的什刹海冰场。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什刹海分为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3个水域及邻近地区,是北京内城乃至中轴线上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是北京内城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古代京杭大运河万帆云集的终点。
据什刹海冰场管理方北京蓟城山水投资管理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什刹海水域面积约34万平方米,其中冰场经营面积16万平方米,位于前海和后海水域可容纳12000人同时上冰。往年可以滑冰嬉戏的什刹海前海区域,今年水面有相当一部分都没有结冰,市民和外地游客只能在岸边“望水兴叹”。目前可以上冰的是8万平方米的后海冰场,一大早,市民与外地游客就在冰场外排起了长队。
“您别急,一会儿上冰的时候一定注意保持合理距离,避免互相撞到。”工作人员不断地叮嘱着上冰的游客。
什刹海冰场在每个入口处增派了5名工作人员维护秩序,还增加50米的软隔离设施。后海冰场设有单人冰车、双人冰车、冰上自行车等传统游玩项目,市民和游客可以在冰上尽情玩耍互动、拍照打卡,尽享美好时光。
《中国报道》记者留意到,什刹海环湖悬挂的“中轴线主题”特色灯笼、古风红灯笼等古朴典雅,烘托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此外,后海冰场今年还特别设置了色彩鲜艳的“冬日多巴胺围挡”,将色彩与趣味设计巧妙融合,既有效划分了区域,又为白茫茫的冰场增添了一抹亮色。
不少市民与外地游客都是携家带口前来游玩。“我们是从广州来的,在北京玩了一周,明天就要回去了,没想到终于等到了冰场开放,太幸福了,小朋友都玩疯了。”黎女士坐在冰车上和孩子们开心地滑了一圈又一圈,共享这份难得的冬日乐趣。
她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什刹海这种天然环境下玩冰的乐趣,在广东的室内冰场里体验不到。这里的环境太美了,晴空万里,远处可以看到西山,近处可以看到望海楼。
来自杭州的刘女士,今年是第二次带孩子来北京玩。“这次特意选在了冬天,因为我们南方没法滑冰,想带孩子来感受一下北京的冬天。对于小孩子来说,滑天然冰是非常新奇的体验,同时还可以了解什刹海的历史文化。”
“这是我们全家人每到冬天的保留项目,每年第一次上冰都来什刹海,等了半个多月终于‘开冰’了,可把我们憋坏了。”北京土著周先生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来玩冰,“冰上的快乐是难以言表的,一上冰就感觉多巴胺‘爆发’,什么烦恼愁事儿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
“今年溜冰真不冷,脸和手露在外面一点也不冰,感觉很奇妙,和往年滑冰冻得脸通红手脚冰凉大不一样。”在北京读大学的小彭和女朋友坐在冰车上转了一圈又一圈还意犹未尽。
每天多点凿冰测厚度保安全
“天气暖和舒服是舒服,就是有点担心,怕冰冻得不结实有危险。”不少游客也对记者表达了他们的担心。
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冰场的开放?达到什么标准才能保证安全呢?什刹海冰场现场负责人杨谦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根据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当冰层厚度达到10厘米时,成年人可在冰上安全行走。但要在河湖面上开展滑冰等冰上项目,10厘米的冰层厚度依旧存在风险。为了确保滑冰者的安全,冰层厚度至少达到15厘米,并且经过相关部门的检验合格后,冰场才会正式对外开放。由于光照、水深等因素影响,还需要选择不同位置进行验冰。
“自去年入冬后,我们每天都安排专人进行三次多点位验冰,受气温高、水流流动等影响,前海区域冰面厚度一直未达到相关安全标准所以无法开放;后海的冰层在跨年前后最厚只有11厘米左右,当时也不具备开业的条件。最近后海区域经过连续每日多次验冰已经超过15厘米厚,通过多部门联合检验合格、研判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后,终于在1月17日开业迎客。”杨谦说。
“因为冰场经营的特殊性,春节前以及春节期间是冰场最忙碌的时候,看着大家在冰场上安全快乐地游玩,我们倍感光荣也深知责任重大。”杨谦告诉记者,他和同事们自从什刹海冰场筹备营业以来就一直没有休息过,周末及春节期间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我们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对冰场多个点位进行精准测量,确保后海冰层厚度保持在安全开放标准以上,同时也实时关注天气状况,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市民游客游玩安全。”
记者在现场看到,测冰师用专业打冰的“冰镩”凿冰,选择冰层较薄的各个点位进行测量。当冰层被凿穿,测冰师将冰钩伸进去,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出冰层的厚度,之后还会用洞周围被凿开的碎冰重新将洞口填实,以防洞口开裂。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加之游客们踩踏和滑行,后海冰场部分区域的冰面有了融化的迹象,有的地方已经映衬出树的倒影。在冰面出现裂痕与可能变薄的地方,相关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放置锥桶,拉上警戒围栏,提醒游客避开。“我们在冰场上巡视时必须保证精力高度集中,关注每一位游客的状况,确保一旦发生危险能第一时间进行反应,有的游客玩高兴了就会超出指定区域,我们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上前进行劝阻。”身着红色制服的李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立春前体验冰上的快乐
临近中午,冰场售票处挂出了12点冰场停止售票的牌子,工作人员开始分别告知依然在冰上的游客有序离场,随后开始养护冰面。
一位正在整理冰车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气温升高,冰面融化有水以后,游客的体验感会下降,而且随着午后气温继续升高,冰面上游玩就有一定的危险性了,所以这几天都是午后就关闭冰场,如果当天气温条件允许,下午4—6时可以继续营业,尽可能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
“另外,对冰面要求更高的速滑区和教培区等功能区,这几天暂时关闭,‘专业’选手们可以耐心等等,我们会根据后面的天气变化再决定是否开放。”杨谦进一步提醒说。
“冰场限流和暂停售票时,有的游客会出现烦躁或者不理解的情况,我们会尽量安抚游客的心情,与等待的游客聊聊天,介绍什刹海的历史。”蓟城山水投资管理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冰场确定不开,会有一系列“预案”,让游客不会遗憾而归
据了解,他们会推荐游客去往冰场外设置的“环湖市集”游玩,地百码头、荷花市场、宋庆龄故居码头等地方都设有不少非遗摊位,特别是荷花市场新春市集在1月22日小年当天就启动了,让游客在冰上游玩之外,也能深刻感受作为“大运河”“北京中轴线”“春节”这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交相辉映之地的古老文化韵味。
“看到游客心满意足地开心离场,听着他们欢乐的笑声,我们满身的疲惫都一扫而空。”下午5时许天色渐暗,当游客陆续滑到岸边离场,杨谦又和同事在冰场上转了两圈,确保所有游客都安全离开,并检查冰面上是否有游客遗失的东西后才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后,我们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爱上了冰雪运动。相对暖和的天气让人们更乐于走出家门,在舒适的温度中体验冰雪活动,但这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更多的挑战。我们会在保障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游客的需求,让什刹海与北京其他冰场一起在这个‘暖冬’里持续保持冰上运动的热度。”杨谦告诉记者,“根据气象预报,一场强寒流即将到来,预计北京的天然冰场近期都将陆续开放。但按照惯例,北京冰场一般都选择营业至2月3日(具体安排视天气情况而定),因为那天是立春,一般来说一立春,冰面就不太适合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