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层递式教学
  • 发布时间:2025-03-23 15:53

  莫丽芳(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第二中学)

  摘要:层递式教学旨在以更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方式实施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层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写作思维,是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路径。文章在分析层递式教学概念的基础上,基于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以期帮助教师基于层递式教学的要求,打造系统化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层递式教学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的写作能力反映着其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发展其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该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科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层递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写作方法,系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层递式教学策略,攻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难点。

  一、层递式教学概述

  层递式教学是在充分考查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以循序渐进为指导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设计递进式教学方案的教学策略。层递式教学的特点在于通过拆解式教学和剖析式教学,简化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步、有序地呈现给学生,降低其学习难度,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整体性提高。

  二、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兴趣为先,奠定层递式作文教学基调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无心参与写作学习活动,对教师教学的配合程度不高,导致写作教学收效甚微。层递式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要求教师创新写作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现写作的魅力,吸引其注意力,培养其写作兴趣,引导其积极参与写作活动,夯实层递式作文教学基础。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 七年级上册“学会观察生活”时,教师可以将生活教育融入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写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明确写作的意义,对写作建立正确认知,消除畏难心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入手,提出生活话题——“今天你有什么新奇的发现”。根据学生的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其将每日见闻写在日记中,以小练笔为起点,逐步养成日常写作的习惯。教师要从生活出发,使学生认识到写作的乐趣,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学生随性写作、轻松写作的意识。在逐步引导学生热爱写作的同时,帮助其在日常观察和记录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活跃写作思维,从而为层递式作文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2. 明确要求,实施层递式谋篇布局教学

  (1) 句式构造。

  句子是作文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文本中起到点明主旨、描述细节、阐述事物、表达情感等作用。将句式作为层递式作文教学的起点,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句式构造方法,可以帮助其打好写作基础。在句式教学方面,教师应该采用“读—仿—造”三步走思路,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文从字顺”时,首先,教师可以围绕“‘妈妈’,最简单的称呼,可是又不简单,简单之中包含最亲切、最有磁性的东西;‘母爱’,最不平凡的爱,可是又平凡,平凡之中包含最伟大、最无私的东西”这一句,让学生反复阅读,思考其在句式表达方面是否有问题,鼓励学生指出问题并进行修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指出句子中的“最不平凡的爱,可是又平凡”应该修改为“最平凡的爱,可是又不平凡”,如此才能保证上下文衔接顺畅。其次,教师鼓励学生按照修改后的句式,以“父爱”为主题,仿写一句结构相同的语句。最后,教师结合例句向学生讲解造句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明确“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要恰当”“语句之间的衔接要连贯”的基本要求,并养成在造句后读一读的习惯,学会适当修改,保证在写作中真正做到文从字顺。

  (2) 段落设计。

  段落是语句的组合体,教师应该在学生掌握造句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其学习如何在写作时设计段落。基于层递式教学理念的要求,段落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分为缩写和扩写两部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语句是最短的段落,段落是语句的补充”这一写作观念,使其通过缩写把握段落设计核心要点,通过扩写练习如何在段落中补充内容,保证其段落设计的精简性和合理性。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时,教材中所指的“中心”是文本的中心,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稍作调整,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段落中心的方法,进而学习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整理相关语句,书写段落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单元中《动物笑谈》一文的第1段,要求其先通过缩写提炼本段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学生从段落中找到“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等关键语句,把握作者在本段想要阐明的观点为“研究高等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常常使人无法理解”。随后,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这一中心意思扩写段落,尝试运用与“哪些研究高等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比较怪诞?”相关的语句,丰富段落内容。经过上述指导训练,学生能够在段落书写中围绕中心句有的放矢地整理相关语句,做好段落内容的设计。

  (3) 结构编排。

  写作需要学生具备整体意识,重点培养其谋篇布局的能力。在积累丰富的造句经验和段落设计方法后,层递式作文教学视角应该转向作文整体结构的编排设计方面,注重指导学生把握作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联,学习不同文本的结构设计技巧,能够根据具体的作文主题合理选择结构编排方式,优化行文思路。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布局谋篇”时,教师应该在出示作文主题后,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搜集材料,以此为基础整体规划材料的组织和结构的安排,学习列作文大纲的方法和技巧,保证结构编排的合理性。以“家乡的名片”主题作文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主题想要表达的“家乡的名片是什么?是什么样的?”这一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确定要描写的对象,既可以是代表性建筑,又可以是名胜古迹。其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思考“如何介绍家乡的名片?”这一问题,即从哪些方面展开对“家乡的名片”的描写。对此,教师要求学生整理相关素材,利用思维导图罗列提纲,如以某代表性建筑为描写对象,学生需要从建筑的位置、外形、内涵、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描写。最后,教师帮助学生结合大纲,将整理的素材在作文中的具体运用位置和运用方法进行构想,完善作文整体的结构设计,明晰写作思路。

  3. 注重细节,开展层递式写作方法指导

  (1) 掌握描写技巧。

  句式、段落、结构是作文的外在,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引导其提升作文的内在,即内容描写方面。教师应该遵循先了解、再学习、后掌握的教学指导原则,引导学生对照案例学习相应的描写方法,并在练习中内化知识和技巧,专项训练学生的内容描写能力。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学习描写景物”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写景技法,分别向学生展示《春》中对雨的描写、《紫藤萝瀑布》中对花的描写、《三峡》中对三峡不同季节景致的描写,让学生阅读并分析作者分别采用了哪种景物描写方法。通过了解,学生能够了解到在《春》一文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比喻的手法凸显了春雨的细密、闪闪发亮的特点;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从视觉角度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在《三峡》一文中,作者展现了景物在不同时段的不同形态等描写方法,让人感受到三峡多样的美。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归纳几种常见的景物描写方法,并为其布置“校园一景”的写作任务。在练习环节,学生要抓住校园中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既可以从视觉角度展现校园景色的绚烂,又可以从早中晚不同时段展现校园景色的不同魅力,通过“思—学—用”这一过程,熟练掌握景物描写方法。

  (2) 学习注入情感。

  没有情感的文本是缺少灵魂的,多数学生的作文存在内容浅薄、语言生硬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良好的抒情方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融入个人情感,使其在思考中写作,将文本内容作为表达个人情感的载体,使文本能够展现个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提升写作高度。在运用描写技巧创作文本内容的同时,学生应该将个人的体会、想法、观点融入其中,使作文结构趋于完善。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学习抒情”时,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法,并找出相应的范例,以供学生研究和学习。《黄河颂》一文多用直接抒情,《土地的誓言》一文多用间接抒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抒情语句,分析作者运用抒情方法表达了哪种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运用之前所学的描写方法,针对特定的事物或景物展开描写,随后依情况而定,选择合适的抒情方法,在作文中融入个人情感。在写景时,学生能够直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练习直接抒情技巧的运用;在写城市发展的变化时,学生通过前后对比,在作文中融入自己对童年生活环境的回忆,能够间接地体现自身对岁月变化的感悟,巧妙掌握间接抒情在作文中的用法。

  4. 提高能力,设计层递式写作训练活动

  (1) 仿写入手。

  仿写是难度适宜且能够针对性训练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方式。通过组织仿写活动,学生仿照特定模板进行创作,能够灵活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仿写中提高运用写作方法的熟练程度,为后续独立完成写作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下册“学习仿写”时,教师要求学生任选一篇课文作为仿写对象,在完成仿写后,通过对照原文和自己的作文,阐述仿写的思路,通过不同学生的表达、分享和总结,教师组织其归纳仿写的基本要求。有的学生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为仿写对象,写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学习课文在篇章结构方面的设计手法,按照原文特点,先总说父亲或母亲的优良品德、性格特点,再从不同方面,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叙述,对父亲或母亲的品德、性格展开描写,最后在结尾点题,以清晰的篇章结构刻画人物形象。还有的学生以《白杨礼赞》一文为仿写对象,学习课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模仿作者将自身的情感寄寓于客观事物,如将思乡之情寄寓于一种植物、一道菜、一抹风景中,赋予事物独特的象征意义。由此,学生通过仿写,进一步加强对相关写作技巧的掌握,有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2) 独立创作。

  层递式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独立创作高质量作文的能力,而独立创写是有效的训练方式。在独立创作中,学生需要分析作文命题,明确写作要求及思路,完善作文结构,活用语言素材和写作技巧,抒发个人情感,真正意义上完成独立写作,实现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有创意地表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展现独特的个人风格,能够体现自己对于作文设计的创意想法,使作文内容更具新意,体现出写作能力。以《春天的色彩》为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选方向和文体,创新性地表达个人对《春天的色彩》这一题目的理解。有的学生选择通过景物描写的方式直观展现春天的色彩;有的学生则展开想象,构思具有创意性的故事,让春天的色彩更具深层寓意;还有的学生选择以议论文为文体,将“未来是否还能见到春天的色彩”作为核心议题,将作文立意上升到环保层面,阐述个人观点和建议。学生通过运用在层递式作文学习中掌握的写作技巧,以丰富的文体形式和创新性的表达方法,赋予了《春天的色彩》这一题目不同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和作文风格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其写作素养。

  三、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层递式作文教学可以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基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规律,有序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在基础阶段,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其积累写作素材,锻炼感悟与理解能力,夯实层递式教学的基础。在巩固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写作细节的指导,从句式、段落、结构三方面,渐进式地指导学生如何保证语句通顺、段落衔接合理、结构编排有特点。在加强阶段,教师应该侧重于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应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已有的写作知识,内外兼修,提高写作能力。在提高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开展阶段性的写作训练活动,设置梯度性难度的写作任务,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层递式教学,应该贯彻落实“层递教学,逐步推进”的要求,第一阶段为培养写作兴趣,第二阶段为基本写作方法指导,第三阶段为写作细节专项教学,第四阶段为写作能力综合训练。教师开展层递式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为基础,逐步向其传授句式、语段、结构的写作和设计方法,过渡至内容描写和抒情方法等写作技巧的教学,并以写作专项训练收尾,系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德梓. 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学周刊,2023(11):109-111.

  [2] 舒才友. 层递式教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语文,2023(6):40-41.

  [3] 潘正茂. 层递式教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4):104-10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