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23 16:00
陈晓辉(福建省周宁县泗桥中心小学)
摘要: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旨在通过构建多样化、层次化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文章基于学习任务群,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出几点可行之策,以期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中对学习任务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其划分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个层面,《标准》还基于学科特点、学生学段,对各项学习任务群的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学习内容、教学提示,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标准》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开发,立足学情,设计具有指向性的教学活动。
一、基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
《标准》中提出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设置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强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记忆与运用。这一学习任务群旨在通过日常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经验,使其夯实语言基础。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识记基本的汉字和词汇,还要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语言材料,通过语言经验的积累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流畅性。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同时积累优美词汇、语句,或让学生仿写语句,以强化其语言学习基础。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 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这篇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呈现,先总写世界很奇妙;再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具体进行描写,每个方面都有一个总起句,并且结构相似;又总写世界上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需要我们去仔细探索。首先,结合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整体结构,让学生了解“总—分—总”结构的写作优点,积累写作经验。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如“雕饰、余晖、翩翩起舞、锋利的刀剑”等,丰富学生的词汇储备。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等语句,让其学会在阅读学习后用优美的语句描述普通的事物,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培养目标。
二、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
《标准》中提出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会表达,强调了“读”与“写”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基于各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落实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
1.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交流技巧。在这一学习任务群中,学生将结合教学内容学习如何阅读、理解实用性文本,进而获得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该任务群还要求学生学会在不同场合、情境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对此,教师应该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开发,以学习任务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借助口语交际、习作等语言活动,促进学生语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围绕“历史人物故事”展开,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扁鹊治病》《纪昌学射》这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等内容。在单元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分析每篇课文的内容和特点,让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掌握讲故事的方法,深刻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随后,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一些小卡片记录关键词,给自己提示,通过单元阅读学习学会提炼信息、讲述内容。在习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让学生写清楚事情的经过与结果,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具体。通过“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提取信息的方法,还掌握了有效的表达技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培养目标也随之达成。
2.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该学习任务群中,学生要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充分感受文学的魅力与美感,并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对阅读的感想。具体而言,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阅读中的感受与体验转化为创意表达,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文学阅读体验。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以文学积累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这篇课文的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秋天黄昏及冬天早晨的独特景致。具体地,作者对不同季节展开了动态描写,如“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等句。课文形象地讲述了四季的不同美景,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下,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再引导学生仿写,尝试写一写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景致,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或让学生画出课文中提到的描写四季景色的语句,加深阅读印象。
3.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批判性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学习任务群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吸收知识,还要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并能在阅读的同时提出质疑、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简而言之,这一学习任务群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与理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形成独到见解的同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疑问性、探究性的学习问题,以促进其思辨能力的发展。
例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相关内容改写而成,讲述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学生能在阅读中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可能会忽视其他细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在学生第一次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是谁向谁借箭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概括课文内容。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他是如何借到箭的?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提问:“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高兴?”学生结合课文,讨论并分析诸葛亮与周瑜的人物特点。通过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件展开思辨性阅读,并让其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能够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
三、基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
《标准》中提出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掌握更多学习技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围绕这两个学习任务群解读教材,设计多元的学习活动。
1. 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学生对完整的作品展开深入阅读与全面理解,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丰富阅读体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可以根据阅读目的、阅读兴趣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自行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并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深入阅读,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要素,促进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引发情感共鸣。对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记录读书笔记、分享阅读心得,以学习任务群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让其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见解与方法。
例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要求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并学会从不同角度鉴赏小说、评价人物形象。“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小说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通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及细腻的环境描写,展现了雨来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与磨难,以及他如何成长为一个勇敢、智慧的小英雄的过程。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元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全面了解文本内容,引导其思考成长的意义。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围绕“雨来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与磨难”展开,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探讨成长的意义。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选择书中印象深刻的部分,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雨来在成长过程中的勇敢与智慧。最后,师生一同讨论表演内容、角色特点,使得学生深入理解成长的意义。这样,以整本书阅读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整书本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培养目标。
2. 跨学科学习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跨学科学习”对传统语文教学作出了创新,要求教师打破学科间的界限,鼓励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综合性学习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跨学科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如在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栏目的教学中融入科学、艺术、数学等学科知识,以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形成跨学科意识,促使其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网络。
例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为议论文题材,题目是其主要观点,即真理的发现往往源于对日常生活现象的不断观察、提问和深入探索。课文通过“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制成石蕊试纸”“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三个具体的科学发现事例,让学生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会感受到科学家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师可以基于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科学”来实施跨学科教学。在阅读学习后,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活动:你发现过哪些神奇的生活现象?这些现象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回忆生活实际,记录自己看到的现象,并通过实验向大家介绍其科学原理。在开展实践活动后,教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如“水槽中水流旋涡的方向”“食用醋与小苏打的反应”“碳酸饮料摇晃后喷射的状态”等,学生观察现象、查找资料、操作实验,以实践活动实现“语文+ 科学”的跨学科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文章基于学习任务群,结合《标准》中提出的教学要求,从多视角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出几点可行之策。通过对学习任务群的全面分析与探讨,能够发现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学生不仅能通过学习任务群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全面发展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等多项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习任务群的探究,以学习任务群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晶. 关于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践与思考[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2022(10):87-89.
[2] 拾景玉.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J]. 江苏教育研究,2022(28):13-17.
[3] 陈雯雯.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初探[J]. 语文建设,2022(18):55-58.
[4] 李竹平.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思路[J]. 江西教育,2022(31):12-15.
[5] 王明媚.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路径探究[J]. 考试周刊,2024(47):45-48.
[6] 王文怡.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路探析[J]. 小学生(上旬刊),2024(11):6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