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研究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质量安全监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23 16:48
徐洪欣,王彩燕
(青岛市城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青岛 266109)
摘 要:食品安全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快速检测技术因具有高效、便捷等特点,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系统分析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如提升检测灵敏度、开发低成本设备、加强人才培养等。未来,随着快速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应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保障公众健康和促进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质量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健康与社会和谐,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供应链的日益复杂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诸多挑战。传统检测方法虽准确,但因流程复杂、耗时较长,难以满足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需求。快速检测技术凭借高效、灵活、便捷等特点,逐渐成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该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检测效率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快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微生物污染等检测领域,覆盖农产品、加工食品和饮品等多个品类。但是,快速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方面问题。本文聚焦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实践,分析其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优化路径,为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和水平提供参考。
1 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优势
1.1 检测速度快
快速检测技术的显著优势在于检测速度快,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即可获得结果,相较于传统实验室检测需耗时数天,其检测效率较高。例如,在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中,利用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完成样品筛查,及时发现问题食品的来源和流向,为监管部门提供有力的执法依据。在农贸市场、食品加工企业等需要实时监控的场景中,快速检测技术的作用尤为重要。这些场所通常涉及大量的食品交易和加工过程,如果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很容易出现问题食品流入市场的情况。而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样品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确保食品市场的安全和稳定。以免疫层析试纸为例,几分钟内即可呈现结果,大幅缩短检测周期,降低问题食品流入市场的风险。
1.2 操作便捷
快速检测技术的另一大优势是操作简便,大多数设备操作简便,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例如,手持式快速检测仪体积小,易于携带,检测步骤简化,通常包括取样、混合和读取结果等步骤,整个过程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能够为即时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帮助监管部门快速判断食品的安全性,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食品流入市场。
1.3 应用范围广
快速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涵盖食品生产链的多个环节,包括原料检测、生产监控和市场抽检等。在原料检测阶段,利用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出合格的原材料;在市场抽检中,利用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快速筛选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快速检测技术适用于多种食品类型,如农产品、乳制品、肉类及加工食品等。在农产品检测中,利用快速检测技术可以现场筛查农药残留情况,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在乳制品和肉类检测中,利用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快速检测出可能存在的致病菌或抗生素残留等问题;在加工食品检测中,利用快速检测技术能够监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确保食品生产的合规性。
2 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应用广泛。对于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检测农药残留情况,以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例如,酶抑制法适用于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免疫分析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适用于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具有无损、快速、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复杂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1]。然而,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多种农药混合物影响检测灵敏度和可靠性,不同农药分子的化学特性会对结果产生干扰。
对于肉制品,快速检测技术多应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和非法添加剂。例如,免疫层析法便捷且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可用于检测肉制品中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瘦肉精、抗生素等非法添加剂。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度和特异性极高,可用于检测肉制品中的肉源性成分掺假及病原微生物(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然而,对于某些复杂成分或微量物质的检测,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2]。
对于乳制品,快速检测技术多应用于检测抗生素残留和掺假物质。例如,近红外光谱技术绿色环保、快速无损、高效准确,可用于检测配方乳粉中的三聚氰胺等掺假物质;色谱检测技术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检测三聚氰胺、抗生素、防腐剂等物质的残留量;酶联免疫吸附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相对简便,可用于检测三聚氰胺、抗生素等物质。然而,乳制品复杂成分容易干扰检测结果,设备和操作环境的高要求限制了其在中小型食品企业中的普及[3]。
对于饮料及加工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检测非法添加剂,如苏丹红和甜蜜素。例如,光谱技术可用于检测饮料及加工食品中的色素、添加剂、营养成分等;纳米金颗粒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饮料及加工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离子等。然而,饮料及加工食品通常包含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灵敏度与准确性有待提高
受检测原理和仪器设备性能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快速检测技术可能无法达到与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相当的灵敏度。例如,在农药残留或非法添加物的检测中,如果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较低,采用快速检测技术可能无法获得准确的结果。此外,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可能会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准确性产生显著影响[4-5]。
3.2 样品基质干扰
食品样品的基质通常较为复杂,包括多种成分,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其他天然或人工添加物。这些成分可能会对快速检测过程产生干扰。例如,在乳制品或肉制品的检测中,脂肪和蛋白质可能覆盖目标物质,降低检测灵敏度或引发信号变化误读。
3.3 设备投入成本较高
尽管快速检测的耗材成本相对较低,但一些高端快速检测设备的采购成本较高,加之设备的定期校准和维护会增加使用成本,导致这些高端快速检测设备的推广应用受到制约,从而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3.4 专业人才不足
快速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大量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和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人员。然而,目前一些地区缺乏具备快速检测设备操作经验的人员,从而影响了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4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建议
4.1 提高检测灵敏度
为提升快速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检测人员应加强仪器的校准和维护工作,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改进样品处理技术,如采用更有效的提取、净化和富集方法,提高目标物质在样品中的浓度;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减少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另外,引入纳米材料,从而提升快速检测技术对微量目标物的响应能力。在光学检测中,纳米颗粒可以作为信号放大标签,通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技术,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在电化学检测中,纳米颗粒可以增大电极的有效面积,促进电子传递,从而增强电化学信号。
4.2 减少样品基质干扰
为有效减少基质成分的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例如,对于易受脂肪和蛋白质干扰的检测项目,可以选择具有强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同时,调整检测试剂的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优化检测过程,也能够减少基质成分的干扰。此外,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并消除基质成分的干扰信号。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预测模型,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正和优化。
4.3 开发低成本、多功能设备
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更加经济、高效、易于操作的快速检测设备。政府可以出台税收减免等政策,减轻中小食品企业在购买和维护快速检测设备方面的经济负担。另外,推广快速检测设备的共享服务模式,允许多个食品生产企业或食品检测机构共享同一套设备。这不仅可以降低单个企业的成本负担,还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此外,应注重提升设备的耐用性和维护便捷性,以降低设备长期使用成本。
4.4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引入具备快速检测技术操作经验和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也可以与相关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专业人才。针对现有食品检测人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同时,可以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或提供远程教育资源,方便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5 结语
快速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其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应用过程中存在灵敏度有待提高、样品干扰、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多措并举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成效,从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并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柴岳,程志斌,等.浅析果蔬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优化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3(1):60-62.
[2]孙新城,李侠颖,许素月,等.肉与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7):32-38.
[3]赵淑环,王云霞,刘丽君,等.乳及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乳业科学与技术,2023,46(1):62-67.
[4]万宇平.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及发展新方向[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5.
[5]赵雪敏,何成兰,郭馨昕,等.食品检测中的快速检测技术分析[J].中外食品工业,2023(13):7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