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打榜,从受害者到犯罪帮凶
- 来源:方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歌曲,受害者,犯罪帮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4-08 15:03
文|方圆记者 涂思敏 通讯员 易典典
给歌曲打榜就能赚钱?起初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实际操作起来后,对方给出的几次甜头彻底打消了王小娟的顾虑
2024年5月,年近60岁的王小娟在购物时收到一个快递包裹,包裹内掉出一张五颜六色的宣传单,看起来像是购物平台官方推出的一张优惠购物的宣传单。王小娟本想丢掉它,但被上面的宣传文字所吸引:“5·1狂欢惠,好礼送不停……礼品由品牌商独家赞助。”
宣传单上列了三重好礼,一台洗衣机、一包品牌洗衣液,还有一个现金红包奖励。三重好礼的价值都不算大,但对家庭条件并不好的王小娟来说,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而且只要照着宣传单上的二维码扫码找客服参与即可,似乎并不需要什么额外的操作。可令王小娟没想到的是,后面她所遭遇的骗局一环扣一环,让她成了犯罪者的帮凶。
歌曲打榜就能赚钱
按照宣传单上的提示加上客服微信后,对方发来一个名为“美好生活”的App链接,说是要先下载,然后才能有下一步的操作。在下载前,王小娟的手机自动跳出了一行风险详情的提示信息:“该应用未按照国家政策进行备案,可能存在网络诈骗、病毒、获取用户隐私信息等恶意行为。”
犹豫片刻后,王小娟还是抱着侥幸心理下载了软件。下载后,客服告诉她一切的返利活动都在App内进行,聊天时也不能脱离平台上的官方聊天室。而王小娟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每天等待客服发送指令,然后为歌曲打榜。
给歌曲打榜,就能赚钱?起初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实际操作起来后,对方给出的几次甜头彻底打消了王小娟的顾虑。
首先,歌曲打榜的操作方式很简单。每天,王小娟会进入发布歌曲打榜的房间,客服会发布任务,告诉她们今天要为哪些歌曲打榜。王小娟年纪较大,很多软件的功能不会用,但客服都会不厌其烦地一步步指导她,从怎么搜索歌曲到怎么进入音乐App的榜单,再到如何给这些歌曲增加播放量和点击量。每天,参与者们会加入平台建立的打榜群内,群主会让每个人先签到,然后分配任务,不同的榜单需要给不同的歌打榜。参与者们通过搜索歌名、给歌曲加油和助力等方式来进行操作,完成打榜后,群主会审核内容并根据完成情况发放奖金。
其次,歌曲打榜的返利模式也很简单,平台会在最初的三天内给参与者切实的奖金和奖品,一旦参与者上钩后,他们就可以收网了。前三天,王小娟仅仅只是参与歌曲打榜的签到活动,就获得了好几次8.88元的奖金红包,并都能顺利提现。而通过为歌曲打榜,完成客服下发的指定任务,王小娟不仅获得了400多元的奖励,更是几次中了平台的大奖。第一天是西瓜,第二天是两壶油,第三天是一个大品牌的电饭锅,奖品都是免费通过外卖跑腿软件平台送到了王小娟的家里。其实算下来,这些奖品的单价并不高,但这些精心挑选的品类对老年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最后,平台的“收网”速度很快,往往在参与者刚尝到甜头,还没意识到陷阱时就开始布局收网了。三天已过,到了第四天,平台客服便告诉王小娟,如果她能在平台进行充值,充值越多,打榜任务完成越多,返利便越多。想着前三天已经赚了几笔,王小娟抱着“试试也无妨”的态度充值了499元。
可没过多久,“美好生活”的客服就告诉王小娟:“你在歌曲打榜的过程中涉嫌违规操作,导致歌曲榜单出现问题,这是你的责任,如果要修复榜单,需要立刻支付3999元的修复款。如果不交这笔修复款,之前充值的499元打榜费也一并没收。”
从受害者到犯罪帮凶
对王小娟来说,将近4000元钱并不是一笔小数目。思来想去,王小娟一是觉得对方有可能是骗子,二来自己前三天的获利远远大于今天充值的499元,就算账号被封禁,无法再打榜,自己也没有损失。王小娟回绝了客服,拒绝缴纳3999元。
王小娟本以为骗局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没想到“美好生活”App不仅仅只有歌曲打榜诱骗老年人充值这一个业务,它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诈骗产业链。
眼看着王小娟不上当,“美好生活”的客服坐不住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另一个业务员给王小娟打来电话:“如果你没有资金缴纳打榜修复费,我们公司还有别的活动供你选择。”没过一会儿,业务员给王小娟推送了一个好友,这个人告诉她:“你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帮我们转几笔账。只要帮我们转账成功了,修复费不用你付了,之前的充值费用我们也能一并返还给你。”
王小娟想:“完了,遇上搞诈骗的了。可这钱不是我的,实施骗术的人也不是我,只是帮忙转个账,应该不会犯法吧?”王小娟曾参加过社区里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宣传里说只要打电话来问打款的都是电信网络诈骗。但她觉得自己只是用银行卡帮对方转账,钱本身不是自己的,骗人的也不是自己,所以觉得即便是帮忙转移诈骗资金,应该也不会到犯法的地步。
由于家里经济拮据,一个月做清洁工的工资少得可怜,家里还有3个病人等她照顾,499元对王小娟来说其实是笔不小的费用。下定决心后,王小娟决定试一试,只要等自己的钱拿回来就收手。
第一次,王小娟按照平台客服提供的账号,将一笔1万多元全部转出到指定账户。可第二次,当王小娟试着转出第二笔1.4万元时,她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已被冻结,不仅无法取出客服的资金,连自己的工资也取不出来。
而这个时候,客服得知账户被冻结时,心急如焚地连发多条消息:“你可以先自己线下试试找别人筹钱,把1.4万元补齐并转出,等我们一收到你的钱,就会把499元还给你。等过几天,风头过了,你的银行卡解冻了,钱还是你的,你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可这将近3万元并不是笔小数目,王小娟的丈夫患有重度精神疾病,儿子患有癫痫症,而她的婆婆今年87岁,也与他们住在一起。生活的重担完全压在王小娟一个人身上,所以哪怕是快60岁的年纪,王小娟也只能通过社区的安排,找了一份小区清洁工的工作来维持生计,每个月的工资仅够家用。
就在王小娟一筹莫展的时候,一通来自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公安民警的电话及时将王小娟点醒。
已经形成诈骗产业链
2024年6月,身处吉林长春的杨一斌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则色情擦边的广告,里面写着“下载软件,就能得到广告里的色情服务”。根据客服的指示,杨一斌下载了一个显示在境外的韩国黄色App。可他不知道的是,这个黄色App载有一种技术手段——当你注册账号,并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时,平台会读取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并安装一种程序,这种程序会发送一则写着“验证码”的数字信息,当你按照验证码在平台上输入数字时,账户中的存款就被盗走了。
几乎没过几分钟,杨一斌发现他账上已经损失了1万多元。前后算起来,杨一斌一共被骗了2.8万元。
当机立断,杨一斌立刻报了警。根据公安反电诈小组的技术手段,民警立刻锁定了参与诈骗的银行卡属于湖南湘潭的王小娟,并联系上了她。一听到是公安的电话,王小娟主动将自己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尽管知道自己做了违法的事,但老实的王小娟并没有删除软件,也没有试图抹去与客服的聊天记录,而是把所有的证据都保留了下来。由于反应及时,公安机关通过软件内的线索冻结了一部分银行卡,挽回了其他受害者的损失。
经湘潭市岳塘区检察院审查,王小娟在明知“美好生活”App使用的是诈骗资金的情况下,仍然提供银行卡协助予以转移,其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024年7月19日,湘潭市岳塘区检察院举行了公开听证,各听证员、人民监督员达成一致意见,赞同检察机关对王小娟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一案相对不起诉的意见。王小娟自己贪图小利,被诈骗分子利用,一环一环逐步沦为犯罪嫌疑人,防不胜防。
2024年8月6日,综合考虑王小娟自首、自愿认罪认罚、初犯、部分犯罪系未遂,家庭经济困难且家庭成员生病等情况,经公开听证充分听取听证员、人民监督员意见,湘潭市岳塘区检察院对王小娟作出不起诉决定。
湘潭市岳塘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张蕾告诉《方圆》记者,自2020年断卡行动开展以来,她所经办的电信诈骗类案件有着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犯罪分子寻找“卡农”的手法也变得更加狡猾和隐蔽。几年前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通常手段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寻找并招揽那些缺钱的人,用提供银行卡和身份信息就能赚点小钱的话术来诱惑他们,直接拿到他们的银行卡。现在,犯罪分子不仅会教授“卡农”应付公检法的话术,还会包装成各种各样的合法“中介”,来掩盖自己犯罪的真实目的。
比如,张蕾曾多次在办理该类案件中遇到,骗子以中介的名义去接近有贷款资金需求的人,并用可提供“代刷流水、包装流水”的服务作为幌子,来骗取受害者的信任,让他们主动交付银行卡和手机银行账户。可实际上,就像王小娟遭遇的歌曲打榜的骗局一样,这些说法只是犯罪分子骗取银行卡的话术,他们的真实目的依然是借他人银行卡对电诈资金进行分流和划转。
在实际的办案过程中,张蕾总结出三种最为常见的骗局:第一种是引诱投资理财,第二种是替商家刷单返利,第三种是网络约炮。歌曲打榜的形式虽然新鲜,但从本质上与这常见的三种骗局没有区别,都是先给一点蝇头小利吊受害者上钩,然后逐步加大获利的筹码,等受害者被套紧后,便可以一步步引诱他们走进挖好的陷阱,比如操作失误需罚钱才能继续,不然就得提供银行卡和个人信息帮忙转账……让他们从受害者变成电信诈骗的帮凶。对此,张蕾提醒,不管犯罪分子的手段和套路再多,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诱惑转账,所以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要轻信任何“轻松发财”的说法,否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沦为电信网络诈骗“工具人”。(文中涉案人员、App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