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郭志强| 湖南报道
来自张家界市桑植一中的16名优秀学生及志愿者们,共同走进长沙银行,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探索之旅,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投资者教育(以下简称“投教”)活动正与国民教育深度融合、同向发力。
作为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级银行类综合型实体投教基地,长沙银行投资者教育基地(以下简称“长沙银行投教基地”)在投教工作中展现出活力和创新力,开辟了独具特色的“投教赋能模式”,在2023至2024年度的国家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考核中,该行成功斩获“优秀”评级。这家银行业投教基地为什么能得到投资者青睐?
投教要让投资者 “听得懂” 更“用得上”
“必须始终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2024年4月发布的新“国九条”,把对投资者保护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而投教基地作为投资者保护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2月,证监会在《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投资者教育。
桑植一中的学生们来到“小小金融家模拟银行”。在这里,他们亲身体验了存取款、办理业务等情景模拟,对办卡、开户等基础金融业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工作人员还现场进行了点钞教学,点钞技艺的学习更是让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与其他投教基地相比,长沙银行拥有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更全面的网点布局,能够更精准地触达老百姓,自成立以来组织了6801场活动,覆盖524.3万人。
“做投资者的贴心人,从生活细节把握老百姓脉搏、了解老百姓的思想动态,让投教工作更有的放矢。”长沙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比如走进社区,开设养老金融主题课程,结合非遗手作体验,生动有趣地为老百姓普及养老政策及相关金融知识,增强了老年人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
湖南省证券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丹岳告诉本刊记者,自成立以来,长沙银行投教基地依托强大的网点覆盖率和品牌影响力,跨界打造“基地+分支行+惠农支付服务点”的投教体系,不断推动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工作纵深发展,让投资者“听得懂”更“用得上”。
让金融常识 “飞入” 社区课堂
2024年11月,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在京召开第一次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监管联席会议,这标志着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正式建立。
不到一线,怎知基层对金融常识的渴望。长沙观裕社区的活动室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柿柿如意”养老金融主题活动。二十几位社区老人围坐在一起,手中拿着五彩斑斓的扭扭棒,在长沙银行投教基地讲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学习制作扭扭棒柿子花。
养老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长沙银行投教基地充分利用品牌价值以及金融教育经验优势,创新投教赋能实践模式,针对未老、备老、已老群体开发适配的“养老金融”金融投教产品,将金融知识与养老金融政策宣教融合。
行动上,要充分发挥互动性。“扭扭棒要这样绕,才能做出饱满的柿子形状……”金融知识讲师一边耐心讲解制作步骤,一边将养老金融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就像我们打理养老金,也要提前规划,才能收获幸福的果实……”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手中的扭扭棒也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在指尖跳跃着,逐渐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柿子花。
活动现场,金融知识讲师还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向老人们讲解了常见的养老金融诈骗手段,并传授了防范技巧。老人们纷纷感叹:“原来还有这么多陷阱啊,以后可得提高警惕!”……这样的工作在长沙银行还在持续进行。
此外,长沙银行还注重扩大乡村金融教育宣传,巩固乡村金融教育成果质效。
长沙银行建立立体化评价标准,按活动形式、覆盖人群、活动满意度等维度对各惠农支付服务点“乡村金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投教为民,长沙银行通过发挥示范效应,持续总结先进经验,带动全部惠农支付服务点共同打造成标准统一、由点及面、辐射三湘的长沙银行“乡村金融教育”品牌体系,创造更大的乡村社会帮扶效应。
长沙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跟国家金融工作步伐,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提升投教质效,拓宽投资者教育渠道,以更加年轻、活力的姿态,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包容的金融生态环境,为推动湖南乃至全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孙晓萌sunxiaomeng@ceweekly.cn
美编:孙珍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