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冠心病,千万别“踩雷”
-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月末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防治,冠心病,误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03 21:18
尽管很多人对冠心病并不陌生,但他们对该病的具体科学知识了解较少。这导致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区,不仅可能错过最佳诊疗时机,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请注意下面这些常见的错误观念,避免“雷区”。
误区1:冠心病就是心绞痛、心肌梗死
在日常交流和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冠心病”和“心绞痛”“心梗”这3个术语被混用,甚至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说法。实际上,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都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只是在症状、预后方面有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冠心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将其划分为无症状型冠心病(又称为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5种类型,其中心绞痛型发生率最高,猝死型以及心肌梗死型症状最为严重。
心绞痛患者没有出现心肌坏死,但有心肌缺血症状,如胸部压痛感、闷胀,可能会放射到肩背部,一般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即可缓解。出现这些症状的病理基础一般是冠状动脉狭窄,但没有完全阻塞。心肌梗死是由于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管腔闭塞,心肌因缺氧而发生坏死。这种情况下,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根本无法缓解,如果不及时送医或呼叫“120”救治,很有可能造成死亡等风险。
误区2: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冠心病
尽管传统观念认为冠心病主要影响老年人,但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压力的增大、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高脂高盐的饮食习惯,使得这种心血管疾病逐渐向年轻人群蔓延。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罹患冠心病的情况已不罕见,这标志着冠心病正成为威胁年轻一代健康的重要问题。因此,不论年龄大小,了解冠心病的潜在危害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误区3:忽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冠心病在发病初期往往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如疲劳感、胸闷、胸痛以及心悸等。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当人们经历这些症状时,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是暂时的身体不适或过度劳累所致,并选择在家休息以缓解。
不幸的是,对这类早期警示的忽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例如,“白领加班回家后猝死”“球迷熬夜观赛后一睡不醒”这样的悲剧案例屡见报端,其背后往往是因为未能及时识别和处理冠心病初期的表现。因此,如果频繁出现胸闷、胸痛或心悸等症状,尤其是当伴随有大汗淋漓、呼吸急促或者头晕等情况时,请务必立即就医检查。及时的专业医疗干预对于预防潜在的严重健康风险至关重要。
误区4:心电图正常,就能排除冠心病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来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损伤等状况。当心肌因缺血而受损时,心电图可能会显示出异常波形,如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特征性改变。然而,并非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会出现典型的心电图异常。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或者那些冠状动脉病变较轻的患者,他们的心电图可能看起来完全正常。
此外,心电图的结果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形以及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例如,一些老年人即使没有冠心病,其心电图也可能表现出非特异性的ST-T波变化。另外,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心电图出现暂时性的改变,从而掩盖了潜在的心脏问题。
因此,仅凭一次心电图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是不够的。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风险因素评估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如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冠脉CT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来综合判断。
误区5: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许多冠心病患者在经过正规治疗后,病情往往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定期复查时各项指标也相对稳定。然而,这时不少人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的冠心病已经“治好了”。加之部分患者胃肠道功能不佳,担心某些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或是因经济压力而选择中断服药,等到出现不适症状时再重新开始用药。殊不知,这种断断续续的服药方式会导致病情失控甚至反弹,严重时还可能加剧病情,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未经专业医生指导,切勿擅自停用任何药物。正确的做法是遵循医嘱持续用药,并定期复诊,以确保治疗效果和自身健康。
误区6:过度依赖临床治疗
尽管许多冠心病患者对治疗给予高度重视,能够及时接受介入手术并在术后遵循医嘱规律服药和检查,但遗憾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出院后不久便恢复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持续吸烟、频繁饮酒以及食用高盐高脂的食物。这些行为不仅可能抵消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新的血管病变。
值得注意的是,吸烟是导致冠心病的一个主要独立风险因素,因此戒烟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至关重要。此外,采用低盐低脂的饮食方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适量摄取蛋类和奶制品,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并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都是管理冠心病的有效措施。
误区7:用保健品替代药物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电视、网络和手机软件等平台充斥着大量医疗信息。这些信息中,有些是由所谓的“名医”代言,有些则是通过患者的现身说法来推广某种药物或保健品,声称其对治疗冠心病具有神奇效果且无任何副作用。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这类被大肆宣传的产品很多只是辅助用药甚至保健食品,并非真正的治疗药物。
虽然单独使用这些保健品可能不会立即造成健康损害,但如果患者因此停止服用医生开具的专业治疗药物而仅依赖这些保健品,则可能导致病情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进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要听从专业医疗建议,不要轻信未经科学验证的疗法,并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误区8:认为心脏支架手术可以一劳永逸
冠脉支架植入和冠脉搭桥手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先进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可部分患者仍会疑惑:既然已经通过手术恢复了血流通畅,为什么还需要继续服药呢?
实际上,术后定期服用药物对于维持长期疗效至关重要。这是因为虽然手术解决了即时性的供血障碍,但为了防止支架内或新建立的旁路血管发生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以及针对存在多处病变、伴有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力衰竭等情况的患者来说,持续用药可以帮助稳定病情、减少复发风险,从而更好地保护心脏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文/王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