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程 少
加入俄国,踏上远征之路
维他斯·白令(以下简称白令)生于1681 年,是俄国探险家之一。但他不是土生土长的俄国人,而是出生于日德兰半岛霍尔森斯的丹麦人。白令的家庭以捕鱼为生,出生在海边小镇的他从小就对大海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向往。
白令远离家乡,来到当时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加入荷兰海军。他在荷兰海军中迅速成长,从见习水手晋升为大副、船长,最终成为总指挥 。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航海技能,也让他对海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
白令毅然退役,回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海洋学院当研究员。在这里他遇到了挪威人科尼利厄斯·克鲁伊斯,一名正在招募海军人才的俄国海军中将。白令被“光明的前途”说服,以中尉的军衔加入俄国海军,并在俄国与瑞典王国的大北方战争中先后在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亚速海舰队服役。
第一次堪察加探险
2 月,白令率领一支34 人的探险队离开圣彼得堡,前往托博尔斯克,为计划为期7 周的冒险做准备。探险队在托博尔斯克休整、招募人手,5 月出发。此时白令的探险队已经有几百人,携带造船用的工具、武器、船锚、其他零件、绳索、帆、粮食和水。在漫长的旅途中,他们不但要建造驳船渡过没有渡口的河流,还要时刻辨别方向,避免错过西伯利亚荒原上为数不多的城镇,错过进行补给的机会。
可白令的冒险远不止7 个星期,从托博尔斯克到鄂霍次克,探险队就走了2 年。而从雅库茨克经陆路到达鄂霍次克这一段,就有200 多匹马累死在路上。冬日来临,他们只能将货物装到雪橇上,在暴风雪和齐腰高的积雪中艰难前进。这一路上他们吃过死马肉、皮革……一些人死在了路上,一些人逃了,最终只有六七十人抵达鄂霍次克。
到达鄂霍次克后,由于鄂霍次克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殖民据点,无法接待这么大规模的探险队。因为缺乏食物,探险队的马都饿死了。探险队还必须在冬天建造房屋御寒,建造仓库存放物资,建造船只完成探索海岸线的原定任务。
白令探险队终于能够驾驶自制的海船“圣加布里埃尔号”,通过堪察加河河口出海,沿海岸向北航行。
白令探险队发现了圣劳伦斯岛。然后,他向东经过迪奥梅德群岛,发现了杰日尼奥夫早些时候观察到的拉特曼诺夫岛。
“圣加布里埃尔号”在现在的白令海峡航行时,天降大雾,白令并没有看到美洲大陆,只确认欧亚大陆和美洲并没有相连。遗憾的是,这场探险因为一场大雾错失了发现阿拉斯加的机会。白令下令返航。白令回到圣彼得堡后向海军部和参政院报告了这次探险的结果并附了一份探险地图。但海军部和参政院的大臣们对这次探险的结果并不算满意。
第二次堪察加探险
女沙皇安娜·伊万诺夫娜给参政院下达了再次组建堪察加探险队的命令,白令再次被选为队长。女沙皇为了从这次探险中获得威望,提供了大量资源,光是探险队员就超过了600 人,被称为“俄国历史上最贵的探险队”。当然,厚望之下探险队的任务也更明确了。
1732年4月17日1737年秋1741年
1. 对亚洲大陆的北岸进行勘察;
2. 对开发不够的西伯利亚的广大土地加以研究;
3. 证实沿北冰洋航路的存在;
4. 航行至美洲的西北海岸、日本,进行地图测绘,为殖民扩张寻找新的目标。
探险队再次抵达鄂霍次克,在这里花费3 年建造了“圣彼得号”和“圣保罗号”两艘船。
6 月初,白令指挥“圣彼得号”,白令的副手切里科夫统领“圣保罗号”,驶向美洲海岸。行驶中,一场风暴让两艘船失散,但在7 月16 日,“圣彼得号”和“圣保罗号”的船员都看到了美洲的圣埃里亚斯山。两艘船上的探险队员此时都未登上阿拉斯加的土地,但他们都亲眼证实了连接亚洲和美洲的海峡的存在。在浓雾和风暴中,白令的“圣彼得号”迷航折向北方,进入北冰洋。返航途中,“圣彼得号”被风暴吹到了一座无名岛屿附近触礁。1741 年11 月4 日,白令登上了这座岛。1741 年12 月,得病的白令死在了岛上。
切里科夫的“圣保罗号”则较为顺利,1741 年7 月15 日抵达阿拉斯加海岸,带着航行记录和动植物观察记录返航。
白令带领探险队看到了西伯利亚北极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和北美海岸线的大片区域。他死后埋葬的那座岛被称为“白令岛”,亚洲和美洲之间的海峡被称为“白令海峡”,海峡南边的海被称为“白令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