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及优化研究——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例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医疗服务
  • 发布时间:2025-05-09 21:51

  文/钱甜甜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摘要:远程医疗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医疗资源共享、智能医疗设备实时采集患者健康数据、数据分析挖掘医疗潜在价值、人工智能(AI)技术辅助精准诊断等应用的不断拓展,为医院数字化转型开辟了全新路径。本文针对当前互联网医院建设面临的难点,从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提升等多个维度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思路,旨在为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医疗服务

  引言

  自2018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规范互联网医疗,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1]《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2],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明确了互联网医院的合法地位,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规范指引。许多医疗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纷纷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个领域的当下,互联网医院作为创新性与前瞻性的医疗服务模式[3],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长期以来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壁垒[4]。

  互联网医院实现了病历的线上存储与共享,医生能够查阅患者的既往史,结合检查检验报告等给出更精准的诊断,大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5]。互联网医院不仅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医疗需求。因此,对互联网医院建设与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互联网医院建设现状——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例

  1.1 互联网医院发展历程

  21世纪初,互联网医疗处于初级阶段,以非核心服务为主,初步探索线上医疗流程,主要集中在健康科普和医疗资源查询等非核心服务上。2014年,互联网医院开始涉及实际的就诊流程,如预约挂号、缴费和健康咨询。2015年12月,全国首家持牌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正式运营“预约—在线诊疗—在线处方—在线医嘱—付费—药品配送”[6]。

  2018年开始,政策支持推动规模化发展,互联网医院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1]发布,为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明确了互联网医院模式分为医疗机构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标志着行业进入理性发展阶段。

  2020年开始互联网医院逐步走向成熟,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服务[7];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的通知》[8],对互联网医院的监管进一步明确和加强。截至2022年10月,全国设置超过2700家互联网医院[9],形成覆盖诊前预约、在线复诊、处方流转、医保支付、药品直达的全程数字化服务闭环。互联网医院的发展需要与实体医疗机构深度整合,形成成熟的业务模式,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1.2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

  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例,该院结合医院实际就诊流程,经过运营维护和更新迭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超声、药学、护理等在内,该院目前已经有37个科室接入互联网医院,两百多名医生加入其中,同时为了积极宣传,患者可在预约挂号或当日挂号时查看到医生线上咨询服务入口。

  2. 互联网医院建设中存在的难点

  2.1 信息安全风险高

  互联网医院无论是就诊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要求进行实名制注册认证,同时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会产生病历文书、检查检验报告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这些隐私信息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因此数据泄露风险高。此外,由于互联网医院本质上是将线下的就医模式运用到线上,涉及预约挂号、在线诊疗、图文咨询、视频看诊、缴费、药品审方等方方面面,所以一旦对第三方服务商监管不力,敏感数据就容易被泄露。

  2.2 信息化系统建设集成难度大

  互联网医院建设的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等多套系统的协同。各系统开发商所采用的接口标准存在显著差异,这就导致系统对接时开发工作的难度与成本大大增加。随着业务的持续拓展与深化,集成系统的升级迭代势在必行,然而,不同系统之间耦合度极高,牵一发而动全身,升级过程稍有不慎,便极易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能对医院的日常运营和患者的就医体验产生负面影响。

  2.3 医疗服务质量难保证

  目前的互联网医院,诊疗环节一般只支持医生线上问诊,辅助检查只能在线下医疗机构进行,这种情况下,仅依赖患者描述和有限资料,医生很难全面准确做出诊断,复杂疾病误诊风险高,且大幅拉长了整个就医时间,治疗方案也难以保持连续性。

  很多患者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线上医疗咨询,这虽然贴合患者快节奏的生活,但患者发起咨询可能在医生忙碌的时段,这导致医生无法及时响应患者。结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4年9月~2024年11月医生接诊时间来分析,患者发起咨询后12小时以上才接诊的医生占了42.56%,所以,如何在这种碎片化就医模式下,保障医生的及时响应,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也是互联网医疗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4 患者接受度低

  互联网医院虽然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就医格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患者接受度低与了解度不足的问题。结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4年9月~2024年11月的挂号数据(如表1所示),分析年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一些中老年人受到思维定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10],会更倾向于线下就医,认为只有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才能真正将自己的病情清晰传达。

  同时,患者对于本地医保在互联网医院的支付流程是否顺畅、交易过程中个人信息与资金安全能否得到切实保障等问题均存在担忧,这使得在部分患者心中,传统就医模式依旧无可替代,这也成为互联网医院在推广普及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3. 互联网医院建设优化策略

  3.1 加强互联网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3.1.1 加强数据管理和应用

  互联网医院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时,须综合运用多种数据采集与整合技术。为了避免多个业务系统带来的“数据孤岛”问题,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将各个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疗记录、检查检验结果等,通过数据接口和标准规范,实现与其他医疗机构、医保部门等的数据共享,方便患者就医时的信息流通,也为远程医疗、医保结算等业务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互联网医院建设中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3.1.2 提升信息安全防护

  为切实保障患者和医生的身份隐私,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方式,建立严格的授权管理机制,依据不同用户角色,以及各类业务需求,精确分配系统操作权限。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例,医生仅能查看和修改与自己诊疗相关的患者病历信息,门诊互联网办公室拥有系统配置和数据统计分析权限,以此杜绝越权访问,防止数据泄露风险。

  对于患者的敏感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均须进行加密处理。为防止因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数据丢失,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将关键数据完整复制,为互联网医院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数据保障。

  3.2 加强监管和反馈机制

  各级行政部门需要加强上下级联动、跨部门协商,政府相关部门须出台专门针对互联网医院的监管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准入条件、运营规范、责任界定等内容,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例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制定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11],涵盖设备设施、信息系统、技术人员资质、电子病历管理等方面,便于评估和监督服务质量。

  严格审核互联网医院医生、护士等从业人员的资质,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执业证书,医护工作人员线上提交对应材料申请出诊,管理人员审核完成后进行排班,并且每一次就诊完成后患者可对医生进行评价,鼓励社会公众对互联网医院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及时受理和处理投诉举报信息。

  3.3 丰富线上诊疗服务形式

  互联网医院需要和智慧医院紧密结合,借助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快速生成初步诊疗建议,通过深度学习实现智能分诊与个性化方案推荐。系统可依据患者症状、病史及医疗大数据精准匹配医生,并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展示检查流程。基于实时健康数据、就医习惯及医院资源,运用智能预测模型优化检查预约周期,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衔接。

  针对社会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互联网医院也可以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12],通过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将院内治疗与患者居家护理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患者诊后疾病管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医疗服务的范围,让患者能够更多地享受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提升整体就医体验。

  3.4 加大推广宣传力度

  利用多元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全面展示互联网医院的适用人群、应用优势等关键信息,邀请医疗专家解读互联网医疗政策,分享成功诊疗经验,增强大众对互联网医院的信任。

  目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已为临床医生定制专属二维码,患者只须扫描名片二维码,即可一键直达该医生在互联网医院的挂号界面,实现快速预约挂号。基于患者对医生线下诊疗的认可度,借助这张线上名片,让患者逐渐接受线上复诊形式,尤其是对于一些病情稳定、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通过这种方式,医院可充分发挥医生的个人品牌效应,促进了线上诊疗业务的发展,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互联网医院带来的便利。

  结语

  医疗行业在民生发展进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互联网医院作为医疗领域的创新模式,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医疗进行有机结合,依托医院内部和外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线上线下医疗业务相互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互联网医院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患者能够通过网络便捷地获取医疗服务,减少了就医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奔波劳累。医生也可以借助平台,更高效地管理患者信息,开展远程诊疗、会诊等工作,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前,互联网医院已在部分常见疾病的复诊、慢性病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13]。展望未来,在保证医疗安全这一核心前提之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监管的日益完善,更多的医疗服务项目有望纳入互联网医院诊疗范畴,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医疗服务,推动医疗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EB/OL].(2018-04-28)[2025-03-05].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4/28/content_ 5286645.htm.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5号)[EB/OL].(2018-07-17)[2025-03-05].https://wjw.fujian.gov.cn/xxgk/fgwj/flfg/201810/t20181019_4544769.htm.

  [3]蒙华,刘国源,石昌荆,等.微服务下某互联网医院鉴权体系的设计和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25,20(2):102-108.

  [4]柳勇.信息化诊疗管理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

  [5]尹舒眉,李嘉菲.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困境及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医院,2024,24(5):780-783,786.

  [6]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落户乌镇,今日开出第一张在线处方[EB/OL].(2015-12-10)[2025-04-05].https://www.36kr.com/p/1720990187521.

  [7]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函〔2020〕100号)[EB/OL].(2022-02-05)[2025-03-05].http://www.nhc.gov.cn/mohwsbwstjxxzx/s2908/202002/2013b8af6110445ab65d83957d507b5c.shtml.

  [8]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2〕2号)[EB/OL].(2022-03-15)[2025-03-05].http://www.nhc.gov.cn/yzygj/s3594q/202203/fa87807fa6e1411e9afeb82a4211f287.shtml.

  [9]中国网信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EB/OL].(2023-05-23)[2025-04-010].https://www.cac.gov.cn/2023-05/22/c_1686402318492248.htm.

  [10]房亚楠,张晓旺.我国公立互联网医院经济效果评估[J].中国医院,2024, 28(9):23-27.

  [1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EB/OL].(2018-07-17)[2025-03-20].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58684.htm.

  [12]王云霞,何露,殷承英.“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临床护理,2024,16(5):301-304.

  [13]俞天智,李玉,靳春杰.互联网医院在慢性病诊疗服务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24,22(3):9-12.

  作者简介:钱甜甜,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raqtt0307@126.com,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