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辅助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深度拓展模式研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AI技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09 21:53
文/董晖 青岛黄海学院综合办公室档案室
摘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人工智能(AI)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基于提升服务效能和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这一研究动机,本文针对AI技术辅助情形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深度拓展模式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精准服务平台、智慧服务转型以及新一代服务平台等多种模式进行细致剖析,发现这些模式切实有效地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此项研究对于高校图书馆借助AI技术创新服务模式,进而在教学科研支持方面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AI技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引言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汇聚与传播的关键枢纽,服务模式的创新已迫在眉睫。传统服务模式在面对师生日益增长且丰富多元的需求时,已显得力不从心。而AI技术的兴起,宛如一道曙光,为高校图书馆服务革新带来新契机。在此背景下,如何巧妙借助AI技术实现学科服务的深度拓展,成为学界与业界亟待深入探讨的关键议题。
1. AI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现状
1.1 精准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在数字化变革的浪潮中,高校图书馆开始借助AI技术探索精准服务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大数据挖掘算法,从海量的借阅记录和检索历史中提取关键信息,构建初步的用户需求模型,进而精准定位用户的学科需求、研究方向、阅读偏好。例如,北京理工大学于2024年1月正式上线了AI专属助理“艾比特”,基于“AI中台+主动式交付入口”建设模式,实现了校园场景下各类信息、数据和应用服务的单一入口聚合的智能主动交付。该系统融合了学校各类信息资源、个人数据和常用应用服务,与“i北理”“延河课堂”等平台深入结合,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服务。在图书馆服务中,“艾比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专业背景,推荐相关的学术资源和学习资料,实现了从“提供资源”到“提供解决方案”的转变[1]。
此外,图书馆通过整合纸质馆藏、电子数据库和学术网络资源,形成一站式资源服务体系,用户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获取全面精准的学科资料,大幅提高学术研究效率。
1.2 智慧服务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图书馆在智慧服务转型方面进行了诸多初步探索。例如,引入智能客服系统,运用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实时解答用户咨询,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智能推荐系统则依据用户画像推荐匹配的学术资源,挖掘知识价值[2]。
同时,借助自动化技术,图书馆实现了借阅、归还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馆内设备互联,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查询图书位置、借阅状态,提升阅读体验。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过自建专有身份认证系统,整合了多源用户信息,实现了用户身份的全流程管理,并通过开放式应用接入基座,将线上服务应用与图书馆主页“我的图书馆”功能集成,用户登录后可“一站式”享受图书馆在线服务[3]。
2. AI技术辅助下的学科服务拓展模式
2.1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服务模式
在AI技术的赋能下,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模式正朝着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方向深化发展。通过对海量用户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图书馆能够构建更为精准的用户画像。这些数据不仅包括用户的日常检索行为,还涵盖了他们在学术研究各阶段的具体需求。例如,吉林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在近年来的学科服务优化中,借助AI技术对用户借阅记录、检索关键词、学术成果发表方向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了详细的用户学术画像。通过与学科专业教师合作,图书馆能够精准识别不同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阶段的文献需求,主动推送相关教材、学术论文以及行业案例资源,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文献获取的精准度[4]。此外,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平台还可预测用户未来的学术需求趋势,提前准备相关资源。
在资源整合方面,AI技术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学科资源的界限,实现了图书馆纸质馆藏、电子数据库、学术网络资源等的有机融合。这种一站式资源服务体系使用户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获取全面且精准的学科资料,从而大幅提高学术研究效率。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不同用户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个性化需求,还推动了图书馆服务从“提供资源”向“提供解决方案”转变。
2.2 依托AI技术的智慧服务升级模式
AI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交互模式的重大变革。智能语音助手与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出现,让用户可以通过简洁的语音指令获取所需信息[5]。这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交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与图书馆服务之间的交互效率。例如,智能推荐系统不再依赖简单的数据统计,而是深度融合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长期兴趣偏好以及当下实时需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系统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学术资源推荐。
对于正在进行科研项目的教师,系统不仅能推送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翔实的实验数据,还能精准提供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信息,助力科研工作的高效开展。此外,自动借阅、归还提醒功能、智能书架导航等技术的应用,也让用户在使用图书馆资源时更加便捷。
2.3 融合5G技术的新一代服务创新模式
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以及大连接特性,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移动服务方面,用户可以凭借5G网络随时随地顺畅地访问图书馆的高清数字资源,如学术视频、3D模型等,从而实现沉浸式学习体验[6]。借助智能设备,用户不仅能够实时获取图书馆空间内的资源信息和座位使用状况,还能与异地学者展开高清视频交流,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学术研讨活动。
5G技术还使得图书馆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如智能书架、电子显示屏等,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直观的服务。用户在书架旁即可通过显示屏获取该书架上图书的详细介绍、借阅情况以及相关推荐书籍。借助5G技术的边缘计算能力,图书馆能够对用户的实时需求进行快速响应与处理,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精准度与时效性。这种新一代服务创新模式不仅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还推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迈向更高层次。
3. AI技术辅助学科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1 技术难题与应对策略
AI技术算法的复杂程度与海量数据处理需求,让图书馆硬件设施不堪重负。在高校图书馆日常运作中,大量用户检索、借阅等行为产生的数据需实时处理[7]。老旧服务器配置低,面对高峰时段众多用户并发请求,CPU运算与内存读取速度跟不上,致使系统运行迟缓,页面加载延迟,甚至频繁卡顿,极大影响智能服务的流畅性,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不同AI技术间兼容性也存在问题[8]。高校图书馆为提升服务引入多种AI技术系统,如智能推荐与智能检索系统,但这些系统若由不同供应商提供,数据接口和技术标准不一致,协同工作时就容易出现问题。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在引入智能检索系统后,发现其与馆内的图书剔旧管理系统存在数据对接问题[9]。在进行图书剔旧工作时,智能检索系统无法准确识别图书的通用款目(字段)和装帧信息,导致部分符合剔旧标准的图书未能被及时筛选出来,影响了剔旧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为突破硬件性能瓶颈,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入高性能服务器与云计算服务。借助云计算的弹性计算能力,可依据数据处理的实际需求灵活调配计算资源,从而保障系统高效稳定运行。针对技术兼容性问题,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并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对不同AI技术进行深度整合与优化。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通过重新设计数据接口,将智能检索系统与图书剔旧管理系统进行深度整合,实现了数据的无缝对接。同时,利用AI技术对图书的通用款目(字段)和装帧信息进行精准识别和分析,确保剔旧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3.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
在高校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用户会产生大量数据,其中包含姓名、学号、身份证号等个人基本信息,以及阅读偏好、学术研究方向等敏感内容。这些数据对于用户个人意义重大,一旦泄露,用户可能遭遇骚扰,研究成果也可能面临被窃取的风险,严重影响用户的学习、研究和生活。数据在存储与传输环节,时刻面临着网络攻击、恶意软件入侵等风险。黑客可能通过网络漏洞入侵图书馆系统,窃取用户数据;恶意软件也可能篡改数据,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导致数据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威胁图书馆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东北大学图书馆在开发科技查新领域主题词表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该图书馆的查新辅助系统涉及大量科研项目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这些数据在系统开发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保护[10]。为保障数据安全,在存储阶段,对用户数据进行全量加密,即便数据被非法获取也难以破解。传输过程中,运用SSL/TLS等加密协议,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此外,还须建立严格数据访问权限管理体系,按工作人员职责与需求分配权限,杜绝内部人员滥用数据。同时,要制定完备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存储在异地安全处,以便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快速恢复,保障服务连续性。
3.3 用户接受度提升方法
AI技术辅助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展现出诸多优势,然而部分用户对其接受程度并不高。一方面,一些用户长期依赖传统服务模式,面对智能设备和AI技术服务时,操作上存在困难。例如,有些教师习惯了在图书馆实地查找资料,对于智能检索设备和AI技术推荐系统的操作方式感到陌生,担心因操作不当而无法精准获取所需信息,影响学习和研究效率。另一方面,部分用户对AI技术的可靠性心存疑虑,担心AI技术推荐的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自身的学术需求,因此对AI技术服务持观望态度。
青岛黄海学院综合办公室档案室开展AI技术培训与宣传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向师生详细介绍了AI技术辅助图书馆服务的功能与优势,如智能检索、个性化推荐等,并现场演示操作流程,帮助用户快速熟悉使用方法。此外,还建立了用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用户意见并进行优化改进,有效提升了用户对AI技术服务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为提升接受度,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宣传推广,借专题讲座、宣传视频介绍AI技术服务功能优势,展示其对学术研究与资源获取的助力。针对不同用户开展个性化培训,帮助其熟悉使用方法。此外,还要建立反馈机制,收集意见优化服务。
结语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AI技术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深刻变革。精准服务平台依托对用户数据的深度剖析,达成了资源的精准推送以及服务的个性化定制;智慧服务转型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多种智能技术,对服务流程与交互体验进行优化,全方位提升了服务质量;新一代服务平台融合5G与AI技术,成功打破时空限制,有力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这些深度拓展模式切实有效地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充分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展望未来,持续不断地探索AI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应用,不断推陈出新服务模式,将助力高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支持方面发挥更关键、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理工大学新闻网.艾比特(iBIT)!北理工人的AI专属助理上线[EB/OL].(2024-01-01)[2025-03-24].https://www.bit.edu.cn/xww/zhxw/yljs/1981a3ee3b244f81822b1402f1b8fc1e.htm.
[2]龚芙蓉.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探析[J].图书情报知识,2023,40(5):97-106,156.
[3]张元俊,张济骞,王馨,等.北大图书馆多源融合身份认证系统研究[J].中国教育网络,2024(1):73-76.
[4]吉林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知网AI增强检索——揭秘高效学术研究新利器[EB/OL].(2024-10-24)[2025-03-20].https://lib.jisu.edu.cn/content/13770.cshtml.
[5]张祎,余敏杰.“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S1): 66-70,118.
[6]杨琦.微信公众平台下高校图书馆采访辅助系统构建[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13(1):34-39.
[7]薛晗.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4,41(20):80-84.
[8]赵兴胜,李小洁,程川生,等.认知与实践:AI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现状调研分析[J].信息与管理研究,2025,10(1):6-19.
[9]齐晓航,肖晰晰,彭絮.试论通用款目(字段)和装帧信息在剔旧图书工作中的辅助作用——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剔旧工作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23):125-126,129.
[10]刘骁,汤亚南.嵌入科技创新流程的查新辅助系统——东北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领域主题词表开发与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24,21(18):82-86,90.
作者简介:董晖,硕士研究生,馆员,zdw35@163.com,研究方向:图书资料系列用户服务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