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分析师,人间清醒还是制造焦虑?

  2024年6月,新职业相亲分析师在各大平台直播间走红,充满质疑的标题、神反转的剧情,吸引了很多急于脱单的年轻人。还有人将相亲分析师称为“媒婆克星”“相亲界的张雪峰”。

  原本去个公园、回趟老家就能进行的相亲,竟然还可以掰开来揉碎了仔细分析?这种备受追捧的方式到底靠不靠谱?相亲分析师自己,又是否经得起“分析”?

  如今,在相关部门和媒体的正向引导下,年轻人开始从一片热闹中冷静下来,面对相亲分析的内容,学会理性思考:婚姻与恋爱从没有标准答案,在婚恋这条路上,“局外人”的分析无法替代婚恋关系中真正重要的因素——情感联结和自我成长。

  相亲分析师横空出世,“纯爱战士”应声倒地

  “这个男人能嫁吗?”

  某平台直播间里,7个加粗醒目的汉字让人忍不住“驻足”。这几个字置于视频中白板的最顶端,白板前,月涨粉40万的相亲分析师无念正面对镜头侃侃而谈。

  “来,我们看这个案例。男,31岁,1.78米,未婚,自己做生意,父母是事业单位退休。他在省会城市有两套房、一辆车,无贷,有一妹妹已结婚。这样的条件,放在优质男性资源稀缺的公园相亲角,看起来不错,但也比较危险哦……”无念卖了个关子继续说,“说了身高,却没有体重信息,所以很可能身材不好。做生意,小老板是吧?但收入不透明,还可能负债累累呢!”

  一场直播下来,无念仿佛运筹帷幄的军师一样,对粉丝发来的相亲信息逐一解读,身高体重、年龄属相、职业家庭、三观兴趣,层层递进,为屏幕前的年轻人“扫雷”。

  在无念看来,自称身高1.84米的男人,通常不足1.80米;说了身高没提体重,基本就是超重;说自己30岁出头的,往往有35岁了;代步车不细说品牌,大概率是低配置或二手车;岁数偏大跟父母住的,搞不好是离异带娃……

  顺着线索延伸,无念最后提炼出一套识别“相亲漏洞”的公式——“身高往下算,年龄往上算,别看给了什么,要看没说什么。”

  被很多粉丝称为“探长”的相亲分析师杰森,似乎比无念更“神”。

  “男,24岁,毕业于某985大学,身高1.80米,身材偏瘦,某大学在职员工。父亲为大学校长,母亲是律师。在市中心有330平方米房产。本人不善言辞,但为人忠厚……小伙子整体条件不错……”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可是女孩们,你们能接受他或许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一种)的可能吗?”

  杰森围绕着这份不到100字的简历抽丝剥茧。他将“偏瘦”解读为“很瘦”,认为对方模糊体重信息是为了顺利见面;说“大学工作”而非“大学老师”,可推断出他在大学担任闲职,且十有八九是靠父母的关系。

  综上,“毕业于某985大学”却在大学任闲职,可推算出对方可能在求学、求职路上遭遇断层,从而引出精神问题存在的可能性;由“330平方米房产”推断出结婚后需与父母同住,男生很可能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接着,杰森开始科普:“智商高、不善社交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之一。”

  这条视频很快成为杰森账号的高赞作品并被他置顶,评论区很多人为他的洞察力所折服,也有少许的质疑声:“相亲好像一场精算比赛。”“你这一通分析下来,把我们这些‘纯爱战士’衬托得像大傻瓜。”

  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相关数据:25至29岁人群的未婚率高达51.3%,而30至34岁人群的未婚率为18.4%,35至39岁人群的未婚率降至8%。

  一边是单身人群对脱单、相亲的高度热情,一边是年轻人在心理上对恋爱越发警惕。青年群体婚恋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单身群体对婚恋对象的要求,以及对婚恋社交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

  据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婚恋社交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超半数消费者对相亲呈积极态度。然而,其中却有四成以上人群对相亲表示担忧。担忧原因中,婚恋对象信息虚假占比最大,其次是担心遇到营销套路和隐私被泄露。这种态势促使媒婆、相亲分析师横空出世,热度也不断飙升,传统相亲演变成二者隔空“竞技”:一方建构、一方解构;一方美化,一方揭露;一方撮合,一方拆台……媒婆与相亲分析师疯狂拉扯间,流量密码也被套用和复制。

  小黑板上拆解对象,“媒婆克星”只为变现

  网上相亲分析师的视频模式极其相似:1块写着相亲信息的黑/白板、1根用来勾勾画画的马克笔、黄黑加粗字体的标题和字幕,以及看似头头是道的分析。

  点进这些相亲分析师的账号主页,不难发现此类高度相似的视频均开始发布于2024年4~5月,账号信息中,无一例外地添加了博主的联系方式,部分账号还有直播、星图、群聊、橱窗等高阶功能。

  杰森拥有52万粉丝,8个粉丝群均显示为“活跃群”,每个群有500名粉丝。在笔者“卧底”的3个粉丝群中,“铁粉”(即经常点赞、互动)占比约为四成,这些均可推断出杰森账号的高用户黏性、高转化概率的特征。与杰森主要通过直播打赏、付费连线的变现方式不同,无念以发布视频引流至情感课程,以及接受私人咨询等私域方式为主。

  资深婚恋专家、婚姻家庭咨询师、某交友平台情感顾问邵童曾在几个月前试水过这一赛道。“我从业20年,接触过的案例肯定比这些博主多!”她自信满满地拍了几个视频,点击量着实不错,粉丝觉得她分析的内容有重点。但没过多久,邵童就断更了。

  “一方面是因为我时间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接触的案例数量虽多,但远远没有网上那些分析师的案例那么有戏剧性。相亲信息确实值得解析,但我不可能强行说某人背景条件里有‘坑’。”邵童解释道,“另外,相亲者如果看到自己的信息被公之于众并遭到猜测,他们的相亲积极性无疑会被大大打击,这不是真正的婚恋从业者愿意看到的事情。”

  邵童说,以她的分析来看,网上很多受追捧的相亲分析师的相关信息,极有可能是杜撰的文案,用讲段子的方式吸引粉丝。

  随着相关话题热度的降低,其他相亲分析师也开始面临形式同质化、内容边缘化的困境。

  杰森的视频点赞量,从之前高峰期的11万掉到后来的7000+,互动量也很难过千;无念则早在2024年5月就被封禁直播权限30天,原因是“被举报传播具有不良价值观的情感教学内容”;更有其他分析师出现了因创意缺乏导致的“案例套娃”现象,即A分析一则相亲信息之后,B对A的分析再加以分析……一时间让人哭笑不得。

  也有业内人士向笔者爆料,其实很多所谓的案例分析、直播连麦,都是背后团队精心策划好的剧本。把日常生活中,大家遇到的场景进行各种拼凑,就是一个个匪夷所思、阴谋与爱情的故事。一方面可以吸睛引流,另一方面又能实现流量变现。

  有的相亲直播间明码标价,10元钱聊5分钟、10分钟。如果人太多,还要临时加价抢麦。线下恋爱课程、学习群、一对一授课……一个问题118元,包月3880元,包年50000元。买了3次包月服务的29岁小伙程谦说:“我花了快上万元了,还不知道自己该找什么对象,然而,分析师已经赚翻了。”

  “如果是两年前,我一定非常赞同这些相亲分析师的话,觉得他们很神。”来自江西的梁峰曾是多个交友平台的忠实用户,因毕业于名校、在上海知名车企工作,一系列亮眼的相亲标签,他从未有过“空窗期”。

  “我当时在写相亲信息时极其用心。”梁峰向笔者展示自己的简介:身高1.75米,在沪车房俱备,月薪稳定有结余,工作努力负责,爱好唱歌且达专业水平。“这要是放在那些相亲分析师的嘴里,肯定分析出来我只有1.70米,车是外地牌照,房在郊区,月薪剩余少得可怜,经常加班且无上升空间……”

  婚姻不是信息等价交换,是真心换真心

  梁峰曾沉迷于这种设谜解谜游戏,以自己写介绍的逻辑,去拆解平台上的女生;以自己所谓的条件要求严格限制女生的条件,比如身高不低于1.65米,可以无房但必须工作稳定且月薪不低于2万元,必须跟他一样喜欢唱歌。

  “直到我跟现在的女友确定关系后,才发现自己有多蠢。”梁峰和女友是在一次车企进校园活动中认识的,目前已交往2年。当时,他发现女孩有中暑的症状,马上将自己手里的水递给她,还让她蹲在自己的影子里乘凉。善良、绅士、体贴、周到,女孩对梁峰的好感油然而生。

  但这一切,跟梁峰精心设计的相亲标签毫不相关。因为通过解码相亲信息,精心筛选出来的女友,接二连三地与他分手;而用善意和真诚打动的女孩,陪他熬过低谷,成了与他携手余生的人。梁峰说:“我现在明白了,自古套路皆无用,真心才能换真心。”

  32岁的肖海就是经过某“相亲分析师”的指点后,找到了未婚妻。“我俩都很忙,也都想在年内结婚。我们呈现给分析师的条件都比较详细、真实,没有给出被过度臆测的空间,所以彼此很快就被匹配上了。”

  但肖海也坦言,他相亲成功,多少有点儿运气成分,更重要的是彼此线下见面时,都有点相见恨晚之意。肖海坦言,相亲分析师为找对象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途径,想要婚姻幸福长久,还得靠一起生活后,双方同心协力地经营。

  相亲分析师的出现,体现出婚恋群体对相亲信息真实度、透明度的渴求,他们也确实为一部分缺乏恋爱经验和社交技巧的人群提供了新方案,通过分析相亲对象或媒人的“话术陷阱”,避免其在相亲过程中受到伤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亲的效率和成功率。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相亲分析师火爆的背后,藏着诸多“陷阱”。

  首先,相亲分析师不是一种正规职业,因此缺乏明确的行业门槛和监管机制,存在被不法分子欺诈或误导的可能。部分相亲分析师为博眼球、赚流量,故意制造反差感,将本来条件优质的相亲对象“错杀”,只为制造焦虑,让客户购买更多学习课程,进行更多连麦咨询,从他们的荷包中套出更多钱财。

  其次,因缺乏监管约束,相亲分析师更容易存在“过度解读”与“不理性判断”。所以,年轻人应学会独立思考,保持客观心态,切忌在交友时带着“凡事都往坏处想、默认对方有所隐瞒”的思路。

  最后,要格外警惕从“相亲分析”这一现象散发出的婚恋焦虑。互联网创业是把流量变财富,相亲分析师正是抓住了年轻人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以及对被欺骗的恐惧心理,迅速行动起来。

  然而仔细一想,你就会发现其中漏洞,相亲分析师所提供的公式化、程式化的分析,让相亲变成等价交换,这从根本上否定了日久生情、彼此理解、互相包容的过程,也忽略了这才是维系爱情和婚姻的主线。

  只有亲自走的路,才叫人生路;只有做更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更好的别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多的爱情分析,都不如聆听一次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来得踏实,因为真正美好的爱情与婚姻,从来就不是在黑板上演练的数学题……

  文/杜飞(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