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伤害叫“炫娃”
-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伤害,炫耀,外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16 21:14
文/炳阳
炫耀孩子的外貌,
容易带偏孩子的价值观
依依从小就是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孩,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红红的嘴唇、白皙的皮肤、油亮的黑发,十分招眼,尤其笑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她躺在婴儿车里都不耽误成为焦点,游人纷纷与她合影。
依依的妈妈周女士非常自豪,给依依买了各种风格的衣裙,还经常在社交平台上晒依依的美照。得到亲朋好友的点赞和夸奖后,她非常满足。参加同学聚会时,周女士会带上依依,去收割大家的赞美。如果有人说依依长得漂亮是因为妈妈的基因好,周女士笑得更开心。
或许是习惯了被人赞美,又或许是受了妈妈的影响,依依特别爱打扮,上小学前就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涂腮红和口红。
入学报到那天,因为依依顶着满头“小公主羊毛卷”,周女士成为第一个被请到学校的家长。班主任要求周女士,必须在3天之内把依依的头发捋直。
头发很容易捋直,但价值观很难纠正。依依因为外貌出众得到了一些优待,比如开运动会时被推举为旗手、大合唱时站在第一排中间位置等,因而她更注重打扮,格外在意别人是不是注意她。她觉得长得漂亮就高人一等,是骄傲的资本,但她的学习成绩只是中下等,让周女士骄傲不起来。
上初中后,依依的学习成绩不见起色,到高中时,成绩在班里垫底。周女士安慰依依:“我家依依长得这么漂亮,不愁没饭吃。不如参加艺考吧,将来当明星,赚大钱!”依依如获大赦,基本放弃了学习,还与一名男生早恋。
天不遂人愿,依依艺考落榜,只能眼睁睁看着昔日的同学推着行李箱,兴高采烈地奔向全国各地的高校,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直到这时,周女士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失误,后悔不迭。
周女士的教育失误在于炫耀依依的外貌,带偏了依依的价值观。外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因为外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不是努力拼搏的结果。周女士因为依依的外貌沾沾自喜、四处炫耀,实际上是告诉依依,外貌很重要。长此以往,依依就确立了错误的价值观,认为长得漂亮就不需要努力,也就丧失了刻苦学习的内驱力。
周女士应该向依依灌输这样的价值观:漂亮的外表固然能吸引人的目光,但真正让人长久欣赏和尊重的,是善良的心灵、丰富的内涵和积极向上的品格。
同样的道理,炫耀孩子乖巧、听话也是有害的。孩子乖巧、听话确实让家长省心,但家长的过度强调其实是给孩子贴标签,可能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应该敢于表达。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鼓励孩子勇敢尝试新事物,大胆试错,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勇敢地面对挑战,展示真正的自我。
炫耀孩子的成绩,
等于给孩子制造心理压力
外貌不是努力所得,所以不值得炫耀,学习成绩是努力所得,是否可以炫耀?
盈盈是一个聪明女孩,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家族聚会时,盈盈的爸爸梁先生总要得意扬扬地炫耀一番:“这次期中考试,盈盈又是全班第一名。”“化学有什么难学的?盈盈没报辅导班,照样得高分。”“三弟,你家帅帅学英语的方法不对,回头让盈盈传授几个秘诀,肯定见效!”
盈盈对爸爸的炫耀很不满,噘嘴抗议:“爸爸,您以后不要当众夸我,我也有不少缺点,您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啊!”梁先生不以为然:“爷爷、奶奶、姑姑、叔叔都是爱你的人,最喜欢听到你的好消息,你取得了好成绩,是整个家族的光荣,所以他们不会见怪。你要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后来,盈盈对爸爸的炫耀越来越反感:“爸爸,停止自卖自夸吧,我又不是您的工具!您有炫耀的瘾,为什么不去考职称?”
每次重要考试前,盈盈都会焦虑,有时会问妈妈:“如果我的成绩不理想,爸爸会不会生气?”“对于我的成绩,您和爸爸的容忍底线是什么?”
上高二那年的春节,盈盈不想参加家族聚会,因为她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拗不过爸爸,只好勉强入席。没想到,成绩不理想也能成为梁先生炫耀的话题。
席间,梁先生举杯祝酒:“今天盈盈不开心,大家不要介意。期末考试她发挥失常,名列全班第11名。对别人来说,这成绩挺好,但对我家盈盈来说是大失败。她不能接受,在家哭了好几次,我为她的不开心而骄傲,说明她有羞耻心。我相信她下次考试一定能‘收复失地’,重回全班前3名……”
盈盈听不下去了,“哇”的一声哭出来,掩面奔出房间。
下次考试,盈盈没有像梁先生希望的那样重回全班前3名,而是在第15名左右徘徊。班主任说,盈盈成绩下滑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而是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
生活中,像梁先生这样喜欢炫耀孩子考试成绩的家长很常见。平心而论,家长炫耀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无恶意,只是想证明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既是表扬孩子,也是宽慰自己。但是,如果了解这样做的后果,炫耀的快感就显得代价太大。
众所周知,考试成绩只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是可变的,不能代表孩子学业成功。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可能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误导孩子的努力目标。孩子可能会想:“好成绩能让爸妈高兴,那我要努力学习,万一成绩不好,他们会失望。”“爸妈不爱我,他们爱的是好成绩。”“爸妈把大话都说出去了,如果我成绩不理想,怎么有脸见人?”
有炫耀的资本而不炫耀才是大智慧。智慧家长从来不炫耀孩子的成绩,因为他们明白,孩子的努力是给自己挣未来,孩子成绩好自己知道就够了。
在家庭教育中,真正值得家长骄傲的,是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是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精神。因此,智慧家长会选择低调,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态度、兴趣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上,而不是仅仅盯着成绩单。
喜欢炫耀孩子考试成绩的家长往往人缘不好,因为炫耀是一种攻击行为,容易招来“羡慕嫉妒恨”,即使在家族中,这样的敌对情绪也会滋生、蔓延。
梁先生炫耀时,亲戚们大多敷衍应承,盈盈考试成绩下滑时,有亲戚私下嘲笑:“这下知道天高地厚了吧?”
炫耀孩子的才艺,
容易导致孩子半途而废
高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全天候照顾儿子亚伦。她感觉责任重大,多少有些焦虑。
亚伦今年11岁,学习成绩一般,身体强壮,十分喜欢跆拳道。他经常上学迟到,去跆拳道馆却风雨无阻,还经常自觉加练。教练说,亚伦在跆拳道上有天赋,再练几年,有望成为专业运动员。
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陪读有功,高女士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亚伦练功的照片,简直把微信相册变成了亚伦的影集。朋友来家里做客,高女士总要亚伦换上跆拳道服,为大家表演两个套路,赢得称赞和掌声。
对妈妈的显摆,亚伦越来越反感,越来越不情愿为客人表演,说那是“耍猴”。
“为什么不能显摆?你是妈妈的骄傲啊!不让别人点赞,你辛辛苦苦地练功究竟是为什么?将来你做专业跆拳道运动员,还不是要表演、比赛,赢得掌声和奖牌?”高女士振振有词的一番话把亚伦说愣了,他突然感觉练跆拳道很枯燥、很无聊。从那以后,他渐渐对跆拳道失去了兴趣,再也不想辛苦训练。
生活中,孩子学才艺半途而废的案例并不鲜见,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家长的引导失误是最大的原因。
孩子拥有才艺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家长不能以此为资本到处炫耀。才艺的培养,目的是丰富孩子的生活、提升综合素质、陶冶思想情操,而不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
高女士喜欢炫耀亚伦的跆拳道成绩,主要是出于对社会认同感和攀比心理的追求。她希望通过亚伦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付出,稳定自己的家庭地位。可是这样做忽略了亚伦作为独立个体的感受和需求。当被迫成为高女士的炫耀工具时,亚伦的个性和创新力会被压制,甚至出现心理上的困扰。
作为亚伦的密切陪伴者,高女士应该尊重亚伦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发掘潜力,刻苦训练。在这个过程当中,高女士应该经常给亚伦打气加油,营造充满自由气息的环境,引导亚伦在兴趣的驱使下,充分展示才华,享受跆拳道带给他的快乐和成就感。
家长为什么热衷于炫耀孩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提到:中国人九大生活动力中,对子女的发展期望排在第一位。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作为家长,从心底渴望孩子在生活与学习中胜人一筹,哪怕有一点点出彩,都会得意一番。这是家长热衷于炫耀孩子的深层心理。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成为孩子成长之路上的引路人和支持者,而不能成为绊脚石。了解了“炫娃”的危害,您还敢继续“坑娃”吗?
摘自《现代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