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汽控股:重卡“智造”加速度
- 来源:国企管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目标,数字,建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17 16:36
文图 周相强 郭万才 崔友昌
从“手工账本”到“三流合一”,从“信息孤岛”到“数据贯通”,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运营”……当全球汽车产业进入智能化竞速时代,作为中国重卡产业扛鼎者,有着56年辉煌历史的陕西汽车控股集团(简称“陕汽控股”)以ERP建设为起点, 以“数字陕汽”为目标,跑出了重卡“智造”加速度。
项目化建设
近年来,陕汽控股紧抓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深入贯彻“四新引领”方针,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以ERP建设为重点,通过深化集团管控,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力争到2035年,全系列商用车业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成为行业重要力量,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陕汽控股围绕2035战略目标,立足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制定了“12345”数字化转型目标。
其中,1个愿景,即以用户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力,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陕汽业务创新,提升客户满意度与产业竞争力;2个目标,即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实现数据驱动和创新赋能的价值目标;3个阶段,即通过改进和优化现有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管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产品数字化;4个“一体化”,即通过管控一体化、财务一体化、人力一体化、运营一体化,将潜在力量全面凝聚,发挥整体势能;5个统一,即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数据、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架构的原则,统筹数字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针对陕汽控股和下属的50余家控股法人企业数字化水平不均衡的现状,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提升需求,集团确定了战略引领、统筹建设、先易后难、逐层递进的ERP建设策略,制定了“子公司提升、集团协同运行、集团管控”3类提升目标,确定了4个落地项目。
其中,物料流转管理项目包括:物料出入库实现从需求、配送到电子签收的过程管控;ERP系统数据以电子签收数据为准,取消纸质票据。标准成本核算项目包括:整车、总成、零部件下线按BOM冲减耗料。账务管理项目包括:以ERP系统账为准,最终取消所有的手工账;建立购销结算数据与电子签收数据的勾稽关系;实现成本差异精准分摊核算。管理分析与决策项目包括:物料投入产出报表自动生成,并覆盖所有单元,推送至集团数字运营平台。
对此,陕汽控股策划了项目推进路径:集团公司选目标、定方向、定建设标准;以集团财务和集团ERP为突破口,先填补空白,建设集团财务报表系统,再统一集团财务核算平台;同步建设集团ERP和集团财务共享系统。
鉴于项目涉及的单位数量多,陕汽控股出于统一化和步调一致的考虑,在统筹组织上下大功夫。由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分别成立项目组,集团运营管理部、财务管理部、信息技术部3个有指挥权的单位组建本部项目组,对项目群进行统筹分建;由集团公司领导组成项目指导委员会,提出方向性要求和作出关键决策。其中,子公司项目组由领导挂帅,抽调各部门骨干人员参与。项目组实行业务经理和IT经理双经理制,系统改造和业务改造并重。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集团定总体计划,子公司配合分解各自计划,通过每日站会、双周例会等方式进行日常沟通。每逢里程碑节点的大会,则由集团高层领导进行方向性指导。
在项目上线后,持续监控各单位运行指标,并举行月度运行分析会,解决运行中遇到的问题,持续提升项目运行质量。
系统化推进
在ERP建设过程中,陕汽控股按照优化后的流程进行系统化布局,推进业务流程闭环管理,进一步消除“信息孤岛”,提高数据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带动周边系统整体布局优化,提升子公司业务数字化水平。
一是突出物资管理,提升资源管理整体水平。汽车制造行业的特点是物资周转快,仓储流量大、存量小。陕汽控股零部件品种有几十万种之多,同时生产成本中物料占比高,达到80%左右。这些特点决定了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在ERP项目建设中,突出物资库存管理信息透明之一目标,融入收发存管理要求,并针对各单位制定统一的标准。同时,通过报表展示各单位库存流动信息和盘点差异。
首先,保证库存信息透明,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连续跟踪差异率提升出入库准确性。其次,待系统上线稳定后,认真考虑MRP物料计划的方式。这部分功能并不追求完全在ERP系统内实现,但要求由主计划驱动MRP计划、MRP驱动采购订单,从而保证按需生产和按需采购。最后,通过管理手段控制各单位进行超储超采:物资供需双方讨论形成业务规则共识,按规则行事;养成用电脑管业务的习惯;靠出入库自动化采集手段,保证日清日结。
二是统筹建设数据标准化,奠定数据统一的基础。因历史原因,集团各单位的信息系统大都是分头建设,数据标准不统一。在项目建设中,通过引入MDM主数据管理系统,统一管控组织、人员、客户、供应商、物料等基础数据,进而实现全集团数据标准化,为跨公司协同运行、数据链互相传输提供支撑。
在财务管理方面,针对会计科目运用方法不统一、核算方法和流程不一致的问题,集团构建了COA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先统一各单位的会计科目和用法,对核算流程和规则进行整合,形成一套全集团统一的核算方案。在此基础上,上线财务共享系统,在大幅提升财务核算的标准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使得各单位核算口径达到一致,为财务分析打下数据基础。
三是聚焦端到端流程打通,实现业务闭环高效协作。集团各子公司原有的管理基础,普遍存在跨部门配合不顺、流程断点和执行脱节的问题。
系统建设过程中,集团着重同步改进业务,理顺各单位配合不畅的流程。通过梳理“从订单到交付”的信息流大循环,建立从研发到生产、从需求到供应、从销售到回款、从采购到付款、从生产到成本、从核算到管理6大核心价值链流程,最终打通1000多个流程,开发229个功能/报表,对接200多个系统接口。
四是统一系统建设标准,狠抓基础管理提升。鉴于子公司管理基础较为薄弱,集团在项目建设中对子公司提出达标性管理提升要求,并按该标准进行系统建设。如明确要求按工单管理投料产出、按BOM制定标准成本,成本核算颗粒度要细化到车间级、工单级,库存管理要日清日结等。
实践中,通过落实这些达标性要求,集团子公司的管理水平得到统一提升。同时,在系统上线后,仍持续跟踪数据监控指标改进,通过每月召开分析会,督促各单位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从成效上来看,陕汽控股结账周期第一阶段就压缩到4天以内,成本核算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时间缩减率达70%。
智能化跃升
经过3年时间的ERP建设,陕汽控股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集团信息化水平、业务运行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是实现“业财资税票档”一体化深度融合。通过ERP建设,集团实现业务流、财务流、信息流的深度集成与数据共享,有力保证了业务协作和管理运营更高效;通过打通主价值链6个端到端价值链一级流程,显著提升流程效率与管理水平。同时,基于财务共享系统,集团实现资金税务票据电子档案一体化。后续,集团还将陆续建设招采平台和合同法务管理系统,并将投资、采购、对外合同、风控融入其中。
二是实现业务实时洞察和高效管理决策。集团通过搭建智能财务报表体系,成功上线法定报表、财务分析、资金等10类共181张报表;通过ERP进行物料的收发和存储数据,构建集团物料管理分析报表体系,为各单位存货管控提供支持;以统建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搭建BI数据域分析平台进行经营指标分析,支持高效决策。
三是实现信息系统布局的优化整合。3年来,集团成功搭建了以ERP、财务共享系统为主的集团统建平台。该平台全面覆盖集团各单位,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统一的技术减少了系统集成的复杂度。同时,平台符合核心软件国产化的信创标准,采用云原生技术架构,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等特点。目前,该平台已容纳2000多个注册用户,高峰期能支撑1200个以上并发用户,有效支持了集团旗下几十家公司业务的高效运行,后期还可通过扩充云计算资源,满足性能和存储量的增长需求。
如今,陕汽控股这场以ERP建设为骨骼、以数据为血脉的转型,不仅重构了50余家子公司的协同生态,更让物资周转效率、财务响应速度等关键指标实现了大跃升。面向未来,陕汽控股将继续以柔性的数字化根系,滋养出强大的中国“智”造新质生产力。
编辑/王盈 统筹/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