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澳門青年在澳門就業遇到困難,您認為應該如何保障青年的就業權益以及支持青年就業?對於施政報告中提出,支持青年到大灣區就業計劃,對此作何評論?
澳門經濟學會柳智毅理事長:澳門青年到大灣區內地9 市就業,既有明顯機遇,也面臨一定挑戰。《202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提出支持青年到大灣區就業計劃,對前往大灣區內地9 市及橫琴合作區內指定企業就業的高校畢業青年(35 歲或以下),於其就業期間補貼每月5,000 澳門元,補貼期最長18 個月。該補貼可一定程度緩解青年在初到內地就業時面對的生活成本壓力,如住宿、交通及日常開支等,有助減低經濟焦慮,專注於工作表現與職場適應。尤其對剛畢業、缺乏積蓄的青年來說,這是一筆具實際意義的啟動資源。
其次,補貼提供的18 個月時間,基本涵蓋了職涯起步期的適應與試用階段,有利於青年深入了解內地企業文化、工作節奏與行業標準,建立人脈與職場信心。
這段過渡期的穩定支持,也讓青年有空間進行技能提升與規劃長遠發展方向。此外,在特區政府財政條件容許下,也可研究探討延伸上述有關計劃,研究推出本地應届畢業生就業補貼計劃,幫助應届畢業生職涯發展。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黃滋才理事長: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支持青年到大灣區就業及實習計劃,提供薪金補助及實習津貼,回應了過往青年對兩地薪金落差的考量,有助他們採取更積極的行動,感受內地的前沿產業及新技術領域的發展。特區政府宜和本地社團及廣東省政府合作,為參與計劃的青年提供一對一的跟進,提供如住房補貼、跨地醫保結算等方面的必要援助,降低他們異地就業及生活的成本,協助他們盡快適應內地生活,並在此計劃完成後,收集參與青年的發展意向,提供相關的意見和支援。
與此同時,政府亦可和參與計劃的企業達成協議,若他們計劃在澳門或深合區設立分支機構,政府可提供澳門青年人才資料庫以供他們招聘人手,形成“走出去,帶回來”的良性循環,使這些具有灣區發展經驗的青年,成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及推動橫琴深合區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群力智庫李永健副理事長:青年就業事關本澳長遠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保障社會穩定發展的關鍵。新一屆特區政府就青年就業問題提出多項支援措施,為青年就業創造更多的機遇和條件。相信在政府出台的政策和社會各企業的支援之下,能夠更好地解決青年就業問題。除此之外,本澳亦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積極協助本澳青年就業和擇業,通過各類型的就業配對會、專業資格的培訓班、各項實習的計劃等多層面支援青年就業。同時,建議社會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帶動更多的待業青年,提供心理支援服務。政府可以與社團合作,調查研究目前的青年待業情況,以主動接觸的方式,了解本澳青年所需,從而進一步完善政策的實施,并且監視政策的成效,望政府承擔更多的責任主動協助青年成功就業。
建議特區政府可聯動企業適時為青年提供職前培訓,例如構建“產業技能訓練營”,可聯動橫琴頭部企業共建實驗室,開設6 個月制“新產業速成班”,學員畢業可獲兩地職業認證的“微學位”,甚至實施定向教育合作,聯動本澳高等院校對四大產業等領域開展雙證課程,實行帶證上崗;推動本地企業與內地企業實行交換見習,讓青年員工進一步接觸多元企業,既為傳統企業轉型提供新機遇,更可為四大產發展輸送新人才,對完成計劃的青年人才及實施跨行業轉崗人員實行補助,落實多維度體系支持青年就業。
新一屆政府推出青年到大灣區就業計劃,本人對措施的出台感到十分鼓舞,認爲對青年就業的情況有積極的作用,相信推動更多澳門青年到內地發展。澳門青年前往大灣區工作,一是可以促進兩地職涯文化交流,對青年自身而言,可進一步拓闊職業視野,增加自身競爭力;二是他們返回澳門後,有助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期望當局能對在大灣區就業的青年提供對應的就業援助及指引,避免盲目發展。
澳門特區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唐可嵐委員:特區政府於2025 年施政報告推出的青年灣區就業計劃,為35 歲以下高校畢業生提供每月5,000 澳門元、最長18 個月的跨境就業補助。從政策設計來看,補貼有助緩解青年在深圳、廣州等高消費城市的初期生活壓力,降低跨域就業門檻,鼓勵投身科技創新、綠色能源等新興產業。參與者不僅能累積跨境工作經驗,更能拓展人脈網絡,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促進澳門與大灣區的人才交流與經濟融合。
為確保政策效益,需關注大灣區企業能否提供足夠且具發展潛力的優質職位予澳門青年。現行18 個月的補助期雖能激發青年跨區發展意願,但建議可評估延長補助期限的可行性,鼓勵青年投入更充足的時間累積專業能力與產業資源。此外,倘若部分青年因大灣區的發展前景選擇長期留駐,為確保政府補貼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建議政府建立人才回流機制,吸引累積豐富經驗的澳門人才返澳發展,將在外累積的經驗與資源轉化為澳門的發展動力。
同時,澳門本地也需持續推動產業升級,避免青年返澳後面臨專業職缺不足的情況。青年灣區就業補貼計劃作為人才培育的重要舉措,其成效有賴澳門產業發展的同步推進。透過打造高附加值產業集群,將澳門發展成為“區域專業樞紐”,使青年在灣區累積的經驗與技能有效對接本地高端職位,形成人才培育與回流的良性循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