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支援失業的中高齡人士再就業或轉型?是否應該進一步支持社會企業的發展,支援澳門中高齡人士就業?
澳門經濟學會柳智毅理事長:《2025 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提出,為鼓勵長者積極參與勞動市場,將65 歲或以上長者僱員的職業稅免稅額調升至198,000 澳門元。相信透過稅務優惠可以實質減輕長者的稅務負擔,提升其工作收入的實際所得。中高齡人士大多數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知識、經驗和技能的優勢,開發成本相對較低,價值產出較高,特區政府可展開中高齡人力資源相關現狀和政策研究,也可以考慮透過與社團及企業合作,又或進一步支持社會企業的發展,推出中高齡人士就業專項工作計劃,協助有意願及能力的中高齡人士延長職業生涯。
群力智庫李永健副理事長:建立完善的就業環境,則需要全面地關注到各個年齡層的就業情況,故此,政府應該更好地支援中高齡人士再就業或轉型。建議針對中高齡人士進行技能培訓,利用智慧科技以及創新科技資訊,對中高齡人士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提供職業培訓證書,提升其個人就業適配性,進一步融入企業發展,使其技能適配企業所需崗位。此外,呼籲企業延長受僱人士退休年齡。社會目前正逐步進入老齡化階段,本澳的勞動力人口正慢慢趨向老齡化,建議可推動適配崗位彈性上班機制,令中高齡人士可再就業。最後,政府可鼓勵及支援社會企業推出中高齡人士就業服務,設立社會企業計劃,政府可對參與之企業實施稅務優惠及發展支持等;亦可促進銀髮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實施全齡共融。
澳門特區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唐可嵐委員:澳門長期依賴博彩業的單一產業結構,需注入社會企業動能,推動產業多元化,打破產業單一。當前正值經濟轉型關鍵期,需應對“衛星娛樂場”轉型等結構性挑戰。現行政策已要求承批企業妥善安置相關員工,並提供職業培訓與就業配對支援。為促進中高齡就業,建議政府透過普及跨世代團隊協作優勢的認知、技能認證與制度保障的三維策略,培育代際共創的產業生態,實現更具韌性與包容性的經濟轉型。
根據Gary Charness 與Marie-Claire Villeval(2009)的實證研究,跨世代團隊的協作成效明顯優於同齡層團隊,且自願參與競爭的中高齡工作者表現與年輕人群不相上下,甚至因經驗累積而更具穩定性,證實豐富的人生歷練與職場經驗,能有效提升團隊決策品質與危機應變效能。
現行職業培訓體系須升級為“產業認證導向”。建議政府促進開設針對性和具行業認可度的專業課程,並結合微證照制度,強化技能辨識度。更關鍵的是建立“成功轉型示範機制”,向成功再就業的中高齡者進行深度專訪,以真實故事提升中高齡求職者的就業信心,更能催化全民終身學習的文化,為澳門邁向知識型經濟注入動能。
此外,2025 年施政報告提出“管理層職位本地化”方向,為中高齡專業人才開闢了晉升通道。建議當局進一步系統化推動,例如鼓勵相關企業建立“高階職位本土化培育計劃”,並設定量化指標,每季公佈執行進度,加強就業市場信心,培育“代際共創”的產業生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