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 来源:学术视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14 15:14
周金霞 扈全周 李 颖
(山东交通学院 济南 250357)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成为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主客体间需求错位、教育内容上生搬硬套等现实困境。对于“网络原住民”这一群体,自出生就生活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世界,生活、学习被网络全方位包围,因而立体化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作为思政工作者,更应该搭乘“互联网+”快车,熟练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聚焦主流思想,牢牢掌握阵地“话语权”;创新方式方法,激发网络育人“新成效”;抓住供需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新活力”,以期做好学生的“大先生”,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温度。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832-0317(2024)02-0114-5
DOI:10.12424/HA.2024.045 本文链接:https://www.oc-press.com/HA-202402-114.html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利用网络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虚拟实践活动。它涵盖了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影响下,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从而实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基于互联网虚拟时空的特点,以及人们在虚拟社会中的思想行为形成发展规律,有目的、有意识、能动地进行有效的影响,从而促使人们形成适应虚拟和现实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行为。这种定义更侧重于网络课堂和高校环境,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工具和方法,通过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等方式,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教育对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拥有诸多显著的优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特点,它突破时空限制,让信息的传递与获取变得更为迅速和便捷,提高了教育效率,增强了教育效果,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形式。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其所带来的挑战与不足之处。在浩瀚的网络信息海洋中,网络信息真伪的筛选、网络安全的维护无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此,在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所面临的挑战与不足。通过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提高信息的筛选和鉴别能力,确保所传递的信息真实可靠,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教育的顺利进行,从而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完善,让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时空的灵活性为显著特征,彻底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受的时空束缚。在网络的助力下,师生们不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这一特点使得教育资源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共享,极大地提升了教育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信息的丰富性,网络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海量的资源的同时,网络平台的互动性也能够促使教育对象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讨问题,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轻松地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丰富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再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它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使得教育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增强教育效果。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教育效率,它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快速传播和实时更新共享,教育者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手段,迅速地将最新的知识和观点传递给学生,避免了传统教育中信息更新缓慢的问题,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此外,网络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工具和互动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需求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自主性和效率,使得教育过程更加高效、便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它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了师生互动,它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这种互动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提高教育的效果。
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结合新技术和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和发展,加强内容创新、方法手段完善、平台体系构建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一)聚焦主流思想,牢牢掌握阵地“话语权”
1.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更新和丰富教育内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学院新媒体平台“机械匠人”做好刊发,阐释好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做改革创新的主力军,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为交通强国、科技强国建设添砖加瓦;引导学生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引导学生发扬“工匠精神”,结合机械专业特色为“制造2025”跑好接力赛,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接力人,做好青春的追梦人,做好时代的答卷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网络教育内容中,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 注重个体发展差异,完善落实“精准思政”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基于对学生的精准识别,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使教育更加精准、有效。
(二)创新方式方法,激发网络育人“新成效”
1. 广泛运用新媒体技术,注重提高教育效果
新媒体技术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我们可以利用短视频、动画、漫画等多媒体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需要创新内容形式,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同时,我们可以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定期发布教育内容、开展线上话题讨论、投票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 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建立全面育人“同心圆”
将线上互动和线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邀请学院内体育达人开展运动指导,用好“空中课堂”,辐射全院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线上打卡活动;基于“运动校园”APP,开展环校跑步打卡活动,还有便于在宿舍内依靠瑜伽垫进行的俯卧撑、卷腹、平板支撑等简单运动,坚持打卡,培养一种运动习惯或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成了大家立下的“flag”;组织学生开展“拥抱春天”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开展线上摄影沙龙,做好学生拍摄技能的“加油站”;举行“空中艺术展”,为“拥抱春天”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搭建宣传、展示的“云端美术馆”,旨在增加学生受众面,放松身心,让美育实践深入人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强同学们荣校爱校意识。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平台的搭建和活动的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抓住供需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新活力”
1. 建立多层次的网络教育平台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们应该建立多层次的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创新教学方式和互动形式。例如,可以采用在线直播、录播课程、微课等形式进行授课,通过在线讨论、问答、投票等方式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可以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学习APP 等,发布权威信息和政策解读,推送学习资源和活动信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互动功能。
2. 提升教育者的网络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在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中,要实现平台的优化与高效运行,提升教育者的网络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样是为教育教学注入“新活力”的关键举措。我们应该加强对教育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使其能够在网络环境中有效获取、筛选、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们还要鼓励教育者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能力,探索适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3. 培养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为了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培养一批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这些人才应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育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设立相关专业、开展实践项目等方式,鼓励教育者之间建立网络教育教学团队,共同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通过团队协作,促进教育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经验互鉴,进一步提升整体的网络教育教学水平。四、 反思与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互动活动,以其创造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质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观念进行塑造,并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实践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学术素质,引导他们正确思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新时代、新背景,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秉承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
教育乃国之大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一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始终以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自觉履行为党育人的使命。通过开展线上网络思政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将自己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结合,启发学生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为国家建设,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二)遵循思政教育的教学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活动、思想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综合体现。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首先遵循高等教育的教育规律,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日常教学与活动的每一环节。其次,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的神经系统的日趋完善,还是在心理上认知活动、情感发展、自我意识、个性倾向、个性心理方面的成长,均体现出其教育的独特性。因此面对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遵循大学生思想发展、思想活动规律,确保教育活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针对不同的年纪,不同思想发展阶段的学生,做好思想调研,把握心理认知规律,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教育。
(三)坚持以身作则的榜样担当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炼。身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更应有责任有担当。在工作中,应不断审视自己,三省吾身,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不断内化,使之具体化、人格化,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来感染学生,提高教育效果。除此之外,还应筛选出符合时代主题的具有针对性、先进性的榜样共同激励学生与自我,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四)改进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
面对新时期的教学与管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时代背景相结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不断优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以及思想品德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网络学习沙龙,交流学习心得,增强知识内化,促进思想升华;通过学生会等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最终落实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因此,进一步改进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积极推动学生参加相关调查研究以及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想化为行动,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对改进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参与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龚强,侯士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应用现状及其优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3).
[2] 郭鲁江,尹静.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05).
[3] 盛莉莉. 融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3(04).
[4] 孙鹏. 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J]. 许昌学院学报,2023(04).
[5] 姚书志,李潘滢. 抖音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培育策略探析[J]. 高教学刊,202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