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洗头机席卷门店,算法洗护靠谱吗
- 来源:电脑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AI,洗头机,老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7 16:00
邻安
AI踢馆Tony老师?
带着疑问,记者随机走进了检索到的一家美发店,其店名中就带有“AI 智能洗头”的字样,客单价设置在市场平均水平,智能洗发+ 毛囊清洁+ 造型的套餐价为27.9 元,清洁前发型师会先为顾客做一次头皮检查(用以洗护后做参照),再上一层洗发产品进行前期的手动梳理。
几分钟后,发型师再将顾客引至洗头机区域。设备启动前仍需发型师做一些准备,一是辅助顾客找到舒适角度的同时,确保设备水流可以覆盖头发区域,再扣上设备面罩并调整硅胶位置防止进水;二是操作设备,调节水温、模式等指令。
具体的体验效果如何?
总体来看,无需担心“洗不干净”的问题,经过仪器检查,洗后的头皮测试结果比起洗前的优化效果明显。因为设备的水流和冲洗力度较大,设定为清洗四次,耗时十几分钟,其间也没有任何扯到头皮的不适感,发型师会在结束后揭开面罩再上一层护发素,手动梳理后做最后冲洗,至此完成整个洗发流程。但仅冲洗的过程,或许会让注重头皮按摩的顾客觉得太过鸡肋。
尚在起步阶段
看完整个体验流程,我们会发现AI 洗头机仅占服务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智能洗头机只是作为分担发型师任务的工具,缓解高峰期顾客排队洗头时的人力紧张,目前谈“洗头自动化”或许为时尚早。
事实上,美发行业的这股AI 风确实才吹不久。据门店发型师亚玲(化名)介绍,他们是去年8 月以川渝总代理的身份引进的这批AI 洗头机,是整个川渝地区最早引入的商家。“其实去年了解这方面设备的都还很少,直到今年产量和市场关注度才慢慢起来。”
转折点在于厂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亚玲提到,他们是试用过多款产品反复比较后才选定品牌并达成代理合作,最开始引进的价格为36800 元/ 台,随着技术逐渐成熟,这个价格目前已降至20000 元左右。按照门店最早的引入成本和28 元的洗护客单价计算,一台设备回本至少需要运作上千次。
但实现量产并不意味着技术足够成熟,发型师在服务中的首尾介入正是由于AI 洗头机无法实现全自动,尤其是梳发环节。目前所使用的版本并没有安装机械手,行业内对这种只可冲水没有仿生手指按摩功能的产品,也存在不少“伪洗头机”“智商税”“技术噱头”的争议,饶是这种初级版本,也耗费了门店团队长达半年时间进行调试,直至对操作流程、洗发模式、冲洗角度、配比数据等精细研究后,确保效果稳定才逐步面向顾客。
其实有机械手的高阶版本早已到店,只是一直没能投入使用。“虽然看起来很高科技,但效果并不理想。”亚玲坦言,用机械手梳理头发,始终不如人工方便,并且无法保证顾客体验,稍有不慎就会打结或扯到头皮,反而给发型师增加负担。
从技术角度,想要模拟人手的抓捏与按摩动作,需要通过仿生手精准控制关节和力度贴合头皮进行微操,并且还得能灵敏感知极细的发丝,否则即使有一根因识别有误被拉扯到,顾客的痛感也十分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AI 洗头机的调试研究一直由他们门店主导,“厂家只提供技术,但并不了解行业需求,还是需要懂美发的专业人士参与。”亚玲笑道,现在老板和全店员工甚至比厂商还要懂设备。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做配套产品的研发,比如可以直接导入AI 洗头机输水管的洗发液和精华液。
尽管应用环节仍面临不少局限,但响亮的营销口号下,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产生好奇,部分从业者能够明显感知到AI 洗头机对客流量的拉动效果。设备代理商对市场变化的体会则更为明显,“今年很多商家都开始大批引入,加上采购门槛快速降低,应该很快就会大范围铺开。”
随着消费需求被唤醒,设备的迭代速度也在加快,亚玲门店所代理的AI 洗头机品牌目前已更新至第六代,新品就摆在正在服役的旧设备旁边,调试完毕后很快也将投入使用。
智研咨询最新发布的《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指出,从年龄结构来看,美发行业消费者整体偏年轻化,年龄15-45 岁的消费者占到了80% 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了解并掌握当前青年人的消费习惯和喜好,是美发领域的企业寻找发展机遇的重中之重。
现阶段而言,尽管智能洗头机的入场更多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和营销亮点,产品设计仍未脱离概念层面,但添加的科技元素精准捕获了年轻群体的消费旨趣,因此具备一定增长潜力。而从商家角度,紧跟行业的前沿动向,加紧在智能化浪潮下探索“AI+”的新业务模式,也是抢占市场和积累先发优势的关键之举。
至于未来,AI 洗头机究竟能否颠覆美发行业,推动头发养护领域的智能化升级,为行业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并成为深度学习、传感器技术、仿生手、机器人控制等前沿技术集成应用的典范,除了依托上述基础技术的进步,还要看新奇过后,设备厂商和门店商家如何用技术价值和服务价值留住顾客,毕竟消费者复购率才是衡量产品生命力和口碑的关键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