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进展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 关键字:免疫治疗,生物靶向疗法,中医治疗
  • 发布时间:2025-06-28 15:23

  杨轩

  【摘要】 变应性鼻炎(AR)作为一种广泛流行的全球性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构成严峻挑战。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AR的治疗方法也在持续更新和进步。从传统的基础药物治疗、避免变应原接触到现代的免疫疗法,每种治疗方法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近年来,中医治疗因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特点也在治疗AR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AR研究需聚焦中医药多靶点机制、精准靶向治疗、基因编辑及新型免疫疗法等,结合人工智能优化诊疗,通过跨学科协作推动AR从症状控制向根治目标的转化。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生物靶向疗法;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12-889-04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影响着世界上10.0%~40.0%的人口。其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以及鼻痒[1]。此外,还可能引发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2]。该病症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季节性AR和常年性AR,具体取决于症状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3]。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和中重度[4]。中重度AR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丹麦成人AR患病率3年内从19.0%升至32.0%,中国标准化患病率6年增长6.5%[5]。AR不仅严重威胁广大群众的健康,其管理和治疗所需的高昂成本也不可忽视,不仅导致直接医疗支出[6],还因误工、认知损害等间接成本加剧社会经济压力[7]。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AR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包括新型药物、免疫疗法、基因编辑技术以及综合治疗等方面的突破[8]。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在AR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9]。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现对AR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环境控制与基础防护

  避免接触变应原是控制AR最有效的方法[10],通过检查明确变应原后,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与之接触,降低发病率,但这一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AR患者应通过关闭门窗和使用空调来减少花粉暴露,使用防尘螨床罩,使宠物远离卧室,在卧室和其他高入住率房间使用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以及消灭蟑螂或啮齿动物[11-12]。

  2 传统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是常用的药物[13]。抗组胺药可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鼻用减充血剂用于缓解鼻塞,例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但需避免长期使用。抗胆碱药用于治疗流涕严重的患者,如异丙托溴铵喷鼻剂。虽然这些药物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轻度AR的一线治疗包括非处方口服抗组胺药,如非索非那定、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或地氯雷他定;鼻内抗组胺药,如奥洛他定;鼻内皮质类固醇,如氟替卡松、曲安奈德、布地奈德或莫米松。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可使用鼻内抗组胺药联合鼻内皮质类固醇,联合或不联合口服抗组胺药[8,14]。

  3 生物靶向疗法

  针对参与过敏性炎症过程的特定细胞因子的新生物制剂,例如抗IgE和抗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3疗法,已成为中重度AR患者的有效治疗替代方案[15]。抗IgE单克隆抗体(如奥马珠单抗)可以与游离的IgE结合,阻止其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Ⅰ)结合,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脱颗粒,从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如组胺、白三烯和前列腺素,最终减轻AR症状[16]。奥马珠单抗主要用于对传统治疗方案反应不佳的中重度AR患者,包括季节性AR和常年性AR。研究表明,奥马珠单抗可以有效减轻鼻部症状和眼部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7]。

  抗IL-4/IL-13单克隆抗体,如度普利尤单抗(一种针对IL-4和IL-13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IL-4和IL-13与其受体结合。IL-4和IL-13是Th2细胞因子,在过敏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促进IgE的产生,并导致嗜酸粒细胞和Th2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因此,度普利尤单抗可以抑制过敏性炎症反应,从而减轻AR症状。度普利尤单抗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AR伴哮喘的患者。研究表明,度普利尤单抗可以有效减轻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和哮喘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8]。

  相较于传统药物疗法,这两种生物疗法在使用上更加便捷,患者只需按照医嘱定期接受注射治疗,无需经历复杂的治疗程序或长时间的住院观察。奥马珠单抗和度普利尤单抗等单抗药物通过靶向过敏反应的关键环节,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小。单抗与脱敏治疗的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脱敏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难治性或严重的AR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这两种新型生物疗法的价格相对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普及。此外,为了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其是否适合接受这种疗法。这一步骤不仅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也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成本。

  4 免疫治疗

  对于已经改变环境并采用最佳药物治疗后AR症状仍然持续存在的患者,免疫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近年来,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AR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19]。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核心在于通过逐步增加患者对特定变应原的接触,诱导免疫耐受,从而减轻或消除过敏症状[20]。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包括皮下免疫疗法和舌下免疫疗法[21]。皮下免疫疗法通过皮下注射变应原提取物,刺激机体产生IgG4抗体,并减少Th2细胞和IgE的产生,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的剂量和注射的频率,使机体逐渐适应并产生免疫耐受[22]。起始阶段每周或每两周注射一次低剂量变应原,逐渐增加剂量。维持阶段每月或每两周注射一次高剂量变应原。这种方法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且治疗过程相对复杂。舌下免疫疗法的机制与皮下免疫疗法类似[23],通过舌下滴注或含片的方式给予变应原提取物,同样可以诱导免疫耐受,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有效减轻AR症状,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患者只需将变应原提取物置于舌下含服,通过口腔黏膜吸收,效果可持续数月至数年。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患者可在家中自行使用,无需频繁前往医院。与皮下免疫疗法相比,舌下免疫疗法的疗效可能更好,对于一些不愿意接受注射治疗的患者来说,舌下免疫疗法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24]。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免疫疗法如超声引导下淋巴结内免疫治疗、针对气传变应原的口服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等正在研究中,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正在逐步验证[25]。

  5 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则在调节机体免疫、改善过敏体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26-27]。中医认为,AR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肺气虚弱则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肺气失养;肾主纳气,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则温煦无力,肺气失温[28]。此外,风邪侵袭也是导致AR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医治疗AR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29]。中药调理和非药物疗法(如针灸、耳穴压丸、穴位敷贴、红外线微波治疗、穴位注射)可通过调和肺气、补肾温阳,达到治疾病、固根本、防复发的效果。

  中医治疗AR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30]。肺气虚寒型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喷嚏频作、怕冷、乏力等,治宜温肺散寒,方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肺脾气虚型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喷嚏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肾阳不足型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喷嚏频作、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治宜温肾补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肺经伏热型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喷嚏频作、鼻痒、口干烦热等,治宜疏风解表,方用麻黄汤合辛夷散加减。常用的中药包括辛夷、苍耳子、白芷、防风、菊花、薄荷等,具有发散风寒、通窍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

  非药物治疗方面,包括针刺、灸法、穴位埋线和穴位敷贴等,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和经络气血,达到治疗效果。针刺治疗AR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常用的穴位包括迎香、印堂、合谷、肺俞、足三里、风池、肾俞、脾俞、上迎香、大椎等[31]。灸法治疗AR具有温经散寒、补益阳气的作用。常用的灸法包括艾灸、隔姜灸、隔蒜灸、雷火灸、大艾炷温针灸等。常用的穴位包括肺俞、脾俞、肾俞、大椎等[32]。穴位敷贴治疗AR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常用的药物包括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生姜等。常用的穴位包括肺俞、脾俞、肾俞、大椎等[33]。埋线疗法治疗AR具有持续刺激穴位、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常用的穴位包括大椎、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34]。耳针治疗AR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的作用。常用的耳穴包括神门、肝、肾、肺、心、脾、内分泌、内鼻、外鼻等。

  多项研究表明,中医治疗AR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35-37]。中药汤剂可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针刺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鼻部血液循环;灸法温经散寒,补益阳气;穴位敷贴活血化瘀;埋线疗法持续刺激穴位;耳针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这些治疗方法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缓解AR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治疗AR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并且中医治疗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6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一种针对AR病情较重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阻断或切除导致过敏反应的神经或组织,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过敏症状[38]。其原理在于,AR的发病与鼻腔内的神经调节有关,通过手术干预可以调节鼻腔内的神经活动,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39]。

  筛前神经阻断术需要在鼻内镜的引导下,用电凝或射频消融的方法切断鼻前神经。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AR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有效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主要用于单纯的慢性鼻炎患者,通过鼻内镜引导下将下鼻甲骨折外移,并对黏膜下下鼻甲骨折进行修剪,从而改善鼻腔通气[40]。鼻腔副交感神经切断术可以阻断鼻腔内副交感神经,缓解AR导致的相关症状,适用于同时合并过敏性结膜炎、AR等病情的患者。翼管神经切断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翼管神经切断术损伤较小,术后可以有效改善AR患者的症状[41]。

  AR手术治疗的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甚至可能达到治愈的目的。然而,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出血、鼻腔干燥、嗅觉减退等[42]。因此,在选择手术治疗时,患者应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决策。

  7 小结

  未来的AR治疗将更加注重综合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除了药物治疗、免疫疗法和手术治疗外,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和环境因素等也将被纳入治疗考虑范畴。通过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和控制环境因素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控制AR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AR的治疗手段将更加多样化、个体化。精准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AR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同时,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推进也将为AR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8 参考文献

  [1] 孟娟,徐睿,叶菁,等.变应性鼻炎的分类和诊断专家共识(2022,成都)[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2,22(3):215-224.

  [2] Schuler Iv CF,Montejo JM.Allergic rhinit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Immunol Allergy Clin North Am,2021,41(4):613-625.

  [3] Nur Husna SM,Tan HT,Md Shukri N,et al.Allergic rhinitis:A clin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overview[J].Front Med (Lausanne),2022,9:874114.

  [4] 狄冠麟,朱振刚,熊桅,等.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22,42(2):314-318.

  [5] Zhang Y,Zhang L.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China[J].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2019,11(2):156-169.

  [6] Li X,Xu X,Li J,et al.Direct and indirect costs of allergic and non-allergic rhinitis to adults in Beijing, China[J].Clin Transl Allergy,2022,12(4):e12148.

  [7] Roland LT,Wise SK,Wang H,et al.The cost of rhinitis in the United States:A national insurance claims analysis[J].IntForum Allergy Rhinol,2021,11(5):946-948.

  [8] 程攀峰,张善华,邱晓华,等.过敏性鼻炎治疗药物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8):21-24.

  [9] Jung S,Lee SY,Yoon J,et al.Risk factors and comorbid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allergic rhinitis phenotype in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 ARIA classification[J].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2020,12(1):72-85.

  [10] 邱昌余,周俊,庄德恩,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耳鼻咽喉科医师了解过敏性鼻炎患者需求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33(3):88-94.

  [11] Gao Y,Li J,Zhang Y,et al.Replication study of susceptibility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nd allergy in Han Chinese[J].Allergy Asthma Clin Immunol,2020,16:13.

  [12] 娄鸿飞,黄嫣然,王成硕,等.尘螨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远期疗效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32(21):1627-1631.

  [13] 叶小静,刘英.成年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18):8-10.

  [14] 黄海葵,万世恒,胡金成.过敏性鼻炎药物的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9,26(2):186-188.

  [15] Gunda D,Mustafa J,Agar N,et al.Approach to allergic rhinitis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J].Aust J Gen Pract,2024,53(11 Suppl):S3-7.

  [16] Yamani I,Bu Saeed K,Alsulami A,et al.Efficacy of biologic therap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A systematic review[J].Cureus,2024,16(10):e71408.

  [17] Dantzer JA,Wood RA.Update on omalizumab in allergen immunotherapy[J].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21,21(6):559-568.

  [18] Muñoz-Bellido FJ,Moreno E,Dávila I.Dupilumab:A review of present indications and off-label uses[J].J Investig Allergol Clin Immunol,2022,32(2):97-115.

  [19] 娄鸿飞,张罗.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55(5):562-568.

  [20] Fu Y,Song YL,Liu ZG.Recent developments in immunotherapy approaches for allergic rhinitis[J].World J Clin Cases,2024,12(31):6451-6461.

  [21] 沙骥超,董震,孟粹达,等.美国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2015)解读[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8):699-703.

  [22] Drazdauskaitė G,Layhadi JA,Shamji MH.Mechanisms of allergen immunotherapy in allergic rhinitis[J].Curr Allergy Asthma Rep,2020,21(1):2.

  [23] Mortasawi V,Pfützner W.Allergen immunotherapy:FAQs and facts[J].Hautarzt,2021,72(9):760-769.

  [24] 周艾,李琦,姜艳荷.舌下免疫和皮下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1年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12):1183-1185.

  [25] Liu L,Liang Y,Yan L,et al.Is intralymphatic immunotherapy effective and safe for allergic rhinitis?:A meta-analysis[J].Medicine (Baltimore),2024,103(46):e40589.

  [26] 茹晓平,曾瑶琴,颜帅.玉屏风汤联合布地奈德鼻腔冲洗治疗过敏性鼻炎(肺脾气虚证)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31):94-98.

  [27] Li Y,Wang Y,Liang Y,et al.Intranasal acupuncture for allergic rhinit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edicine (Baltimore),2024,103(45):e40305.

  [28] 陈继鑫,周沁心,王慈,等.基于络病理论的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发病相关性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12):1883-1886.

  [29] 闫盼盼,李彦冉,刘洋,等.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制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39(1):309-313.

  [30] 付莹坤,王欢,房玉涛,等.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临证法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30(2):213-215.

  [31] 陈柳思,陈敏.近十年不同针刺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概述[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18):180-184.

  [32] 江卫仙,章金娟,马小琴,等.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穴规律[J].浙江临床医学,2022,24(4):537-539.

  [33] 吴超.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1):65-69.

  [34] 张艳梅,王晓燕,郑晓娟,等.透穴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J].吉林中医药,2024,44(11):1365-1369.

  [35] 白佳利,李林,张楠,等.辛芩颗粒在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其炎性指标变化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4,51(5):123-126.

  [36] 施晓亚,顾晓春,傅晓东.基于Th17/IL-17A信号通路探究鼻敏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抗炎机制[J].中药材,2024,47(4):1016-1019。

  [37] 陆荣锦,薛珊珊,吴拥军.风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12):5884-5887.

  [38] 林立超.50例过敏性鼻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51.

  [39] 章如新.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34(1):1-4.

  [40] 李新华.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的疗效[J].中国医疗器械信 息,2022,28(20):113-115.

  [41] Sun S,Chen A,Shi L,et al.Two types of vidian neurectomy show efficacy in treating allergic rhinitis and vasomotor rhinitis[J].Sci Rep,2024,14(1):27303.

  [42] 余少卿,王向东,徐睿,等.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2,上海)[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2,28(1):7-17.

  [2024-12-26收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