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鸿钧
关注互联网的朋友,这些天不可能不知道腾讯和奇虎360(以下简称“360”)之间的纷争。
关于他们的讨论,网络上已经有很多。讨论的角度也从互联网环境到法律,双方都有他们的支持者,各执其词。
今天我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下这件事情。在我看来,这场纷争正好反映了我在前面两篇专栏文章中提到的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事件的起因很简单。腾讯是即时通讯(QQ)的服务商,而360是提供杀毒软件的服务商,属于两个不同领域。即时通讯的很多用户使用QQ是免费的(也有很多付费的商业用户),而窗口弹出广告则是腾讯的重要收入来源。(这又一次证明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弹出广告对于用户来说,是比较烦人的东西。因此,360的杀毒软件就提供了一款新的针对QQ的产品,叫“扣扣保镖”,主要功能就是可以阻止QQ的弹出广告。这样一来,腾讯的广告收入就受到了影响。也就是因为这样,腾讯要求用户在QQ和360之间只能选择一个,所谓的“3Q”之争即由此而来。
但很多人却没有想过,为什么腾讯敢于这样做?敢于让用户在QQ和360之间做选择呢?究其原因,便是其在即时通讯市场的强大影响力和即时通讯产品的高额转换成本。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腾讯在即时腾讯市场占据80%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即时通讯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粘性非常大的产品。从QQ转换到其他即时通讯产品的转换成本非常高。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他们告诉我,在QQ上他们的好友大概有150个。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学生要从QQ转到其它的即时通讯工具,会带来多么大的不便!也正是因为这样,腾讯才敢于让用户在360和QQ之间做出选择。
这也表明,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通常都不是好事。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白,“3Q”之争,显示了腾讯对其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的十足信心。设想一下,如果腾讯的市场份额只有5%以下,那么他要求用户在360和其之间进行选择,又会引起多大的关注呢?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会问:垄断一定不好吗?经济学家的回答是:如果一个垄断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那么我们就不应随意对这种垄断进行干预,否则,我们就是在打击先进,鼓励落后。但是,我们要警惕的是,已经在某一市场形成垄断之势的企业通过其在该市场的市场势力,去影响其它市场,将其垄断势力扩展到其它市场上去,破坏市场自由竞争的秩序。
从这一点看,“3Q”之战和所谓的世纪诉讼--“微软的反垄断之争”--是完全相同的。微软采用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强制捆绑的做法,将专注浏览器的网景赶出了市场。美国联邦司法部的判决,采用的判据之一,就是微软将其操作系统的市场垄断势力,延伸到了浏览器市场。美国和欧盟等对微软的最终判决大都是限制微软操作平台市场势力的延伸,比如要求微软公开其视窗等产品的源代码。
我们今天能够很好的利用火狐等多种浏览器,其实和这一判决中的“鼓励竞争”是分不开的。设想一下,如果所有微软操作平台上都不能安装除了IE之外的任何浏览器,会发生什么?可见,自由的、有规则的市场竞争秩序,最终的受益者是用户。而这种自由的、有规则的市场秩序应该合法、守法,并遵守道德底线的。
QQ和360的不兼容,实际上就是刻意让用户不能同时消费这两种不同的产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这降低了消费者的福利。如果QQ具有即时通讯市场的垄断势力,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担心其将垄断影响力延伸到杀毒软件市场,破换杀毒软件市场原有的竞争秩序,损害用户的权益。因此,我们必须对腾讯这种迫使用户在360和QQ之间做出选择的做法保持警惕,迅速建立起相关规则,还市场一个正常的竞争环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