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态无良 健身有病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业态,无良,健身
  • 发布时间:2011-04-11 10:42
  4月1日,愚人节,刚刚办卡不到一个月的张先生,被真实地愚了一把。是日,位于朝阳区光华路的中体倍力阳光100店突然张贴告示称“暂停营业”,包括张先生在内的很多消费者都是近期办的会员卡,有的消费者甚至在前一天才新办卡,一次还未消费过。

  据物业方表示,由于拖欠费用,物业公司组织会员一起维权。短短3个月内,作为北京两家较早运营的健身连锁品牌中体倍力和青鸟健身均遭遇“关门”纠纷。

  中体倍力关店

  据中体倍力阳光100店的物业人员称,该店前一天晚上还在营业,第二天一早就突然关门暂停营业了,没有提前通知物业方面及会员。张先生收到教练发来的告知中体倍力阳光100店已经关门的短信,还以为是愚人节的游戏。

  与张先生一起维权的另一位会员表示,这显然是欺诈:俱乐部都要关了,还在吸收新的会员。而起初最让会员担心的消息是,经营者卷款跑了。

  因为没有提前通知健身房要关门,部分会员的衣服还存放在店内柜子里暂时无法取出。

  而这并非是偶然事件。

  1月11日,北京另一个健身行业大品牌——青鸟健身宣布,位于北京的五家分店全部暂停营业。

  青鸟健身创建于10年前,与中体倍力都是国内最早从事健身服务的一批公司。起初,青鸟健身坚持走高端路线,年费高达8000元。当时与模特公司及经纪公司合作,在其活动现场,经常会看到娱乐圈人士。外界据此视在青鸟俱乐部健身为时尚和奢侈的消费。10年后,这个奢侈被暂停营业了。

  事发3天后,青鸟健身总经理王成对外表示,不是公司要停业而是被相关物业方“停业”了。因为资金问题,青鸟健身5家直营店均有欠物业方房租和水电费的行为,而拖欠则是因为青鸟健身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据了解,青鸟健身2009年亏损1700万,2010年亏损900万。

  青鸟健身市场部经理吴晓天认为,不是青鸟健身一家支撑不了,而是整个行业都有问题。中体倍力之前在全国有四五十家,近来正在悄无声息地关掉。因此,北京阳光100店4月1日关店,并不是个案。

  多位健身行业人士承认,健身俱乐部经营不善的问题,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那个时候,各种类型的健身俱乐部出现在消费者的身边,周边的小型俱乐部越来越多,也愈发便捷的情况下,选择性更大了。

  行业的瓶颈

  当精英阶层工作越来越忙碌,固定去健身房的时间越来越少,就近选择健身场所的便利性更大了,因为时间和精力正在成为大城市里最贵的奢侈品。

  中体倍力和青鸟健身,虽然走在行业前端,但因为最初选择的物业成本都很高,只能依靠高昂的会员费来支撑物业费和房租以及人员工资来运营。

  当会员因为便利和价格流失严重的时候,又回过头来打价格战,以前一年会员费高达万元,而随着物价逐年上涨,健身费用不但没有随之上涨,还因为竞争迅速下降,这就让这些高端俱乐部吃不消了。

  那么这些俱乐部到底怎么了?实际上还是行业本身发生了转变。

  在1980年代,健身房悄然兴起的时侯,一个卡带式录音机、一间平房,就可以成为一个健身房的全部家当。进入新世纪,健身房却突然摇身一变成了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当年浩沙在北京开一家健身房的投资额是200万左右,已经让人觉得贵得离谱了,但2001年青鸟健身第一家兆龙店开业,投入资金额度为3200万元,高昂的投入当然也用高昂的会员费来支撑。

  当年青鸟健身年卡的价格是:1800元入会费,外加8800元年费。青鸟健身还未站稳脚跟,就迎来美国健身业的老大。倍力健身在2002年也大举进军健身市场,和中体联姻成立中体倍力健身公司。

  2002年,中体健身的会员费与青鸟健身相当,虽然投资额度不清楚,但是从位于长安街4500平方米的超大面积,以及全部进口器材、清一色外籍教练的豪华配置来看,投资额度不会小于青鸟健身。

  当健身房成为商业精英和娱乐圈人士光顾的场所,引发了社会大众跟风心理,也引发了国内外投资者的热捧,青鸟和中体倍力猛开分店之外,其他品牌健身房也纷纷进来分一杯羹。

  随后开始出现年费只有几百元钱的小健身房,很快地把青鸟健身等俱乐部的会员分流出去,恶性竞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有些俱乐部如青鸟健身已经觉察出继续开店只能是死。在中体倍力还在全力开店的时候,青鸟健身则开始瘦身。即使在最好的时候,其在全国的店也不过16家,这和中体倍力几十家店相比风险要低得多。

  健身行业在中国始终属于“三无”行业,并没有一个成熟行业管理机制。成熟的行业都存在退出机制,盈利微薄时及时退出,避免价格战且实现企业自保。

  过时的表征

  行业缺少机制,随之就不存在协会管理,在业内出现恶劣竞争的时候,就不会有相关部门出来协调。比如,青鸟健身百盛店2002年开业,会员卡价格却从当初的6800元降到现在的3700元。

  低价吸收会员的做法并无大错,经营方收回成本的关键就是更多地吸收会员,因为只要健身卡卖到一定数量,就能收回成本;之后的再销售收入就是纯利润,哪怕价格定得很低。这也是许多健身房钟情于价格战的原因。

  目前健身市场,九成以上的健身房没有技术优势,经营理念、服务观念和运行模式都比较落后,利润只能来自会费,一旦竞争加剧,健身行业整体即面临崩盘。

  中国健身行业10年来作为服务行业除了恶性竞争外,并没有出现重要的技术革新,服务理念上也没有突破性改变。这也流失了很多高端会员。

  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健身俱乐部的运行成本却大幅增长。比如,青鸟健身百盛店2002年场地的年租金是250万元,到2011年,已经涨到了700万。

  近年来,健身行业会费不升反降,这也让很多俱乐部陷入为房东打工的境地,这也是整个行业难以突破困局的瓶颈。

  健身理念转变也是困扰健身行业的一大问题。最初,星期天是健身房最忙的时候,去晚了根本找不到车位。可是现在,周六、周日反而是健身房人最少的时候。可惜,健身行业并没有针对消费者健身理念转变采取相应的措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