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智能:国有股东蹊跷放弃暴富机会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科大智能,国有股东,放弃,暴富
  • 发布时间:2011-04-25 09:58
  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大智能”)注册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公司研发中心在上海,生产基地在中国科技大学所在地安徽合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自动化系统软硬件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营业务增长依赖于国内电力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电网建设投资。

  公司冠名“科大”,但实际上是一家民营企业,中国科技大学(下称“中科大”)仅持有5%股权,公司计划增量发行25%的股份,这样中科大的股权将被稀释至3.75%,其中2.5%将被划转社保基金。

  科技型创业公司需要经历漫长的孵化期,2008年公司度过孵化期,开始产生效益,进入高速成长,就在准备启动上市之时,这些国有股权又通过低价转手重新回到实际控制人黄明松手中。

  国有股东“共患难”而不“同富贵”,其股权转让过程颇为蹊跷。

  国有股东高风险进驻

  科大智能的母公司科大鲁能前身为合肥亚隆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历经多次股权变更,数易其名,实际控制人为黄明松,他通过代持股的方式一度控制公司98.83%股权。

  2001年为筹建科大智能,黄松明引进中科大公司、山东鲁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山东鲁能”)、临沂三力通信科技公司(下称“三力通信”)三家战略投资人,并将公司更名为科大鲁能。三家股东均为现金增资,分别持股26%、26%、16.73%。

  从三家战略投资人的身份可以看出,他们为公司带来的不光是资金,还有人力资源、技术支持,甚至电力行业的销售渠道。科大鲁能在引入新股东后的改变可谓脱胎换骨。

  此时黄明松通过代持股,仅持有科大鲁能23.58%股权。为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人,他已经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小股东。

  科大智能成立于2002年,公司原名上海中科大鲁能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时科大鲁能出资450万元,持股90%。中国科技大学实业总公司(下称“中科大公司”)出资25万元,持股5%。自然人杨锐俊出资25万元,持股5%。

  高科技公司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孵化期,初始投资往往意味着“高风险、高回报”,中科大、鲁能等国有股东2001年进驻科大鲁能,2002年通过其设立科大智能,可谓在高风险中进驻。

  国有股权两次低价转让

  经历5年孵化,科大智能的智能电网技术日臻成熟,国家在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始相关试点,公司发展即将步入快速成长期。曙光显现之时,中科大等国有股东却开始了极不寻常的股权转让之旅。

  2007年左右,中科大公司、山东鲁能、三力通信都将科大鲁能股权全部转让给杨坤峰。杨坤峰2008年初又将大部分股权转手给黄明松,由于科大鲁能直接控股科大智能,科大智能控制权因此又回到了黄明松手中。他再次选择了代持股的方式,实际控制科大鲁能71.63%股权。

  2009年科大智能IPO预期明确后,杨坤峰将科大鲁能剩余23.9%股权也转让给黄明松。黄明松再一次选择了他人代持,此时他在科大鲁能的实际持股比例已经达到95.5%。这样一来,在科大智能度过孵化期后,母公司科大鲁能的股权又回到了黄明松手中。

  中科大、鲁能等国有股东选择了“高风险进驻”,却没有选择“高回报退出”,而是在公司上市前选择低价退出。

  根据科大智能申报材料,此前母公司科大智能的国有股权转让经历“招拍挂”,出让程序合法。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2007年公司发展曙光虽现,但是在会计核算上仍处于亏损边缘,只有内部人股东才明白其真实价值。

  无形资产价值和行业地位(公司在相关行业属于开拓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不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内部人可以通过相关运作,低估公司价值,低价获得国有股权。黄明松在科大智能上市前又重新将母公司科大鲁能股权收集到手,显然并非偶然。

  现在看来,国有股东在2007年这个公司盈利转折时点转让股权,其时点选择颇为巧妙。

  2009年8月18日,科大智能召开股东大会,同意科大鲁能向黄明松等27名自然人股东转让科大智能52%股权,按照每1元出资额1.2元定价。此时公司股东合计出资额为2000万,对应公司估值为2400万,应该不低于前期间接股权转让估值,原股东中科大公司放弃优先认购权。

  2008年、2009年科大智能分别向银行借款200万元、300万元,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至4000万元,而就是在这一年公司借钱分红,两次派现1800万元。如果算上工资收入,科大智能管理层股东们已经实现了零成本持股。

  2011年3月31日科大智能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按照目前创业板70倍市盈率估值,该公司市值将达到32.4亿元,中科大再次放弃了这次135倍暴富的机会。

  关联交易做高环比增长率

  2009年科大智能购买母公司资产之前,实际上是一家研发型企业,其将生产工序外包给母公司的合肥生产基地和第三方公司,自身专注于附加值高的系统方案设计、软件开发与硬件设计,并不直接生产硬件。

  在收购母公司相关生产资产之前,科大智能与母公司存在同业竞争和大量关联交易,这就为利润操纵留下了空间。

  母公司此前对公司的硬件产品销售实行成本加价33%,这33%的利润留在了母公司。科大智能收购母公司资产,不但可以解决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还可以将这33%的利润送回科大智能的财务报表中。这样的操作颇有技巧,从公司报告期内极速提升的毛利率中才可以看出痕迹。

  2008年至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2.09%、39.25%、59.13%,特别是2010年,毛利率提升20个百分点,这主要就是母公司将硬件产品33%的加价利润装进科大智能的结果。

  同期同行业公司国电南瑞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为29.65%、30.66%、33.3%,2010年变化并不明显。另一家同行公司许继电气2010年综合毛利率甚至下降3.4个百分点,科大智能毛利率飙升背后的人为操控痕迹明显。

  这样操作可以呈现出科大智能利润增速大幅超越营业收入增速的假象,以迎合投资者对高成长公司的偏好。2008年至2010年,科大智能营业收入分别为5116万元、8431万元、1.3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64%,而净利润分别为588万元、1774万元、4916万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8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