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化之后,生生不息

  每当有游戏大作在PC平台上市的时候,玩家们都会翘首期盼着中文版的到来,而绝大多数的中文版游戏都和官方没什么瓜葛,都是通过民间的同人小组制作的补丁实现。回首往事,这样的故事似乎在很久之前就有过,眺望远方,同人汉化的后面是否还可以再有一番作为。

  开荒的往事

  Shike y u这个I D代表着中国游戏界同人汉化的开始。2000年8月21日,在当时国内的一家模拟游戏网站“街霸的模拟中心”上出现了一个叫做《寄生前夜》完全汉化版的东东,由于当时的网络环境并不发达,这个本该引起很大轰动的同人汉化游戏并没有引发太大的波浪。倒是无孔不入的盗版商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在当年的秋天,一张张印有“大宇资讯汉化”的碟片辗转钻入了玩家们的光驱之中,依托着B l e e m!释放出史克威尔雕琢的游戏光彩。创造这份游戏快乐的,就是施可昱,当时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人们总喜欢在开拓者上面多费上一点笔墨,因为他们确实意义非常。Shikeyu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计算机高手,但却是一个英语苦手,当年他高考的英语成绩是不及格,而在日文方面,那就是天书了。《寄生前夜》的汉化本体采用的是日版,因为日版字库中的汉字能给汉化带来不少便利,对于一个不懂日文的人来说,他只好通过比对美版来解读日版的文字,对于一个英文也不太好的人来说,他只能通过查字典来解决,就是通过这样的琐碎工作,再加上在字库突破上的一点点小运气,《寄生前夜》的汉化版得以问世,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但这份辛苦并没有白费,后来借助网络的发展和推动,Shikeyu逐渐被人了解,他的经历也给许多朋友指向了一条路,一条通往游戏汉化的路。在他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投身汉化的人,PS、SFC、MD、GBA、NDS、PSP、DC、PS2等主机上的经典作品都陆续被汉化,在一次次的开荒和奋战中,个人开始逐渐形成了团队,复制、美工、翻译、校对等工作开始细化,一个人前行的时代已然过去,团队力量被充分展现。而那个曾经第一人,正在无锡与自己的掌上明珠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偶尔也会给其他小组提供一些帮助。

  小组的狂欢

  21世纪伊始,同人汉化小组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很多老玩家的心中,狼组、勇者汉化组等名字都是那么的令人怀念。使狼组名噪天下的是对《火焰之纹章》系列游戏的汉化,这个系列对于不少从包机房走出的人们而言,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而勇者汉化组的组长屎王皮萨罗同学更是一位天才少年,当时作为勇者组老大的他只是一名高中生,却将《天地创造》、《勇者斗恶龙6》等大作从容拿下,令人刮目相看。这些完全凭着对游戏的热爱和对汉化的兴趣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创造了许多美丽的童话,却因残酷的现实被迫解散,众人各奔前程,带头人下落不明。

  值得庆幸的是,在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时候,后浪已经是波涛汹涌。有的小组继续享受着Solo的乐趣,自娱自乐的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依旧保持着那份固执的清高;有的小组依托着游戏论坛,进行自我的宣传推广来繁衍壮大,以求生生不息;还有的小组则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虽然引来了不少前辈和玩家的口水唾骂,却一直“存在既是合理”,竟也活得逍遥自在。此时的家用机和掌机的同人汉化圈又进行了一轮洗牌,玩家与小组之间的矛盾频发,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攻击不断。最终的结果,勉强可以看作是旧势力和新势力之间达成的一场无奈的妥协,依旧有人琢磨着将过去的经典中文化,还有一大群人则对新游有着快速汉化的追求,楚河汉界,互不相侵。

  而在家用电脑游戏的汉化方面,起步要稍晚于TV GAME,在发展的历程中,也没有呈现出那么多的个人领袖与小组纷争,大浪淘沙之后,主要形成了分别以游侠网和3DMGA ME为大本营的若干抱团小组,当然还有一些体系外的小组依旧从事着某些自己专长领域的P C游戏汉化。关于游侠和三大妈之间的故事,那真是剪不断,理还断,为赋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每当有电脑游戏大作面世,双方就拼了命地汉化,拼速度、拼质量、拼口碑。虽然很多玩家都希望他们能够响应国家号召,和谐为重,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来汉化更多游戏,但双方之间的矛盾决然不能化解。不过也好,这在客观上也给玩家提供了多重选择,而且竞争也的确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得陇须望蜀

  无论是TV GAME汉化,还是PC GAME汉化,在同人小组的努力下,现在的形势看起来都是一片大好,但得陇望蜀是人的本性,如何将游戏进一步本土化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除了文字汉化,语音的落地生根貌似也有可能。

  如今国外的游戏大作,语音已经成为丰富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场感的塑造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语音也替换成汉语,是否会是一种本土化发展的有益尝试?这种声音未曾不在同人汉化小组的耳边响起过,但随即而来的就是争论。KOEI官方就曾在《真三国无双2》中引入中文语音,结果多位武将的阴阳怪气确实把玩家雷了个外焦里嫩,至今不能释然。但也不要忘记,SCEI在PS平台上推出的角色扮演游戏《射雕英雄传》中采用的大量语音却很讨人喜欢,给内容一般的游戏增添了不少印象分。

  反差的态度源于配音的品质,如果能够把握住人物的性格,再加以合适的处理,语音本土化未尝没有可为之地。在这方面,国内的游戏厂商上海烛龙已经在自己的游戏《古剑奇谭》中进行尝试,反响颇佳。国内的游戏汉化组虽然没有自己所属的配音单位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一些配音社团已经开始尝试这方面的工作,怀旧配音联盟为《寂静岭2》所做的配音就获得了不少好评,月玲珑配音社近期推出的《空之轨迹F C》配音剧也反响不错。对于原本没有语音的游戏加以外挂配音确实是一件难事,但对原本存在语音文件的游戏进行替换,在技术上要比汉化还要简单得多,在游戏汉化日臻走向完美的今天,汉化组和配音社何不勇敢地结成连理,做出一些汉化与配音的结合?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下一站”天后。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很多人跳入了游戏这个圈,又有很多人跳出去,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样的情景还会不断重复播放。作为中国的玩家,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有那么多的人和小组无私地为我们奉献了一次又一次大餐,并设法变更着菜系和味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