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虚胖症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画廊,虚胖症
  • 发布时间:2011-05-09 13:15
  农展馆“艺术北京2011·当代艺术博览会”(下称“艺博会”)的展厅,两边参展画廊林立。窃窃谈价声让人感觉这里更安静。

  宋丹丹一直戴着墨镜。她相中了成都本土画家何多苓1992年的代表作品《舞》,几分钟就决定以350万元成交。当场签字,并再三嘱咐画廊老板“这幅画谁也别卖”。

  该作品曾在2006年北京翰海春拍中以60万元起拍,价格随后一路飙升,最终以105.6万元被买家卷走。

  在艺博会的现场,这样的成交不在少数,还有些画廊之后还会接到陆续订单。据一位画廊总监介绍,在此地买作品比在画廊便宜,因为他们同艺博会有合作,九折之后还会九折,算下来,价格谈到八折不成问题。

  在798艺术区,1985年出生,且技法纯熟的年轻画家,作品价格能谈到4000元,但是在这里,至少是2万开外,甚至直逼4万。一位艺术评论家说,这就好比是商场里卖衣服,先抬价再打折。

  它们代理的往往不止一位,比如北京秀瓷当代画廊,仅国内的艺术家就有十位;而桥舍画廊,仅师从石冲的艺术家就有两位,王岱山作为80后的新锐画家技法确实不错,其风格将石冲、周春芽和何多苓进行了综合。但是另一位肖芳凯,在清华大学研究生里,一抓就是一大把。

  对于艺术家,画廊并没有是否新锐的标准。价格能上去的则扶摇直上,不能上去的则奄奄一息。他们到底拿什么走出去?

  对于画廊的发展,北京市文化局动漫及网络文化发展处处长林增伟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文化产品是入超严重,比如美国文化进入中国靠的就是三骗文化,一是署骗(麦当劳的薯片),二是芯骗(英特尔芯片),三是大骗(美国大片),因此美国靠文化产品来输出市场。

  而画廊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分支,同样需要依靠文化产品的实力作为输出工具。其所经营的每一件艺术品渗透着艺术家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画廊一直以大件作品和艺术家的数量为荣,那它只能是虚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