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ll:“中国心”不变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Attachmate,收购,Novell,中国心
  • 发布时间:2011-06-22 10:47
  2010年11月22日,私募软件公司Attachmate宣布以22亿美元收购Novell全线产品。即便是在这个IT业疯狂整合的年代,这笔收购仍然让人们大吃一惊——毕竟,这家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因网络产品NetWare而红极一时,又因与微软合作而引起争议的公司,如今即使无法延续过去的辉煌,却仍然拥有SUSE Linux这样的强势产品。而另一方面,Attachmate却名不见经传,它的产品线与Novell似乎没有太多交集,特别是它从未对Linux表示过任何支持。

  因此,收购一经宣布,用户开始担心Novell的产品支持将会受到影响;投资界则在焦虑Novell曾做出的投资承诺是否继续有效;而更多的分析机构,则纷纷忧心SUSE Linux以及整个Novell的未来前景。

  5月底,Attachmate宣布完成了对Novell收购的调整,并对外公布了新的全球管理团队,原Attachmate亚太区总经理Boris Ivancic成为新的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

  那么,整合之后的结果如何?Novell刚刚宣布不久的中国投资计划是否会因收购而发生改变?Novell的明星产品SUSE Linux以及Novell的未来又将走向何处?近日,本报总编辑许传朝与专程来中国访问的Boris Ivancic进行了深入交流。

  Novell的中国承诺不变

  许传朝:Attachmate刚刚宣布完成了对Novell的收购计划,请您向《计算机世界》的读者介绍一下,目前公司旗下的主要品牌及各自的市场定位,以及在中国的业务规划。

  Ivancic: 首先,我们的第一个品牌是Attachmate,它最主要的业务是旧资产现代化,包括安全管理、大型机的一体化,以及商务欺诈的检测等,这些业务主要关注终端管理和对传统资源现代化,这是集团最主要的一个品牌。

  第二个品牌是NetIQ,业务涉及应用、性能管理、安全及合规性。事实上,过去Novell也有安全管理产品Sentinel。我们已经看到NetIQ和Novell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产品能够产生非常好的协同效应,NetIQ的应用及性能管理等特性,可以和Novell的身份认证和安全管理进行很好的整合。

  第三个品牌就是全新的Novell,它的产品包括Groupwise、NetWare、 OES、ZENworks。Novell有长久的历史和稳定的客户源,所以我们决定将这部分业务分离出来,以便给客户更多的支持,满足他们未来的发展需求。

  最后一个品牌是SUSE,这曾经是Novell旗下的明星产品,我们当然要继续保持SUSE在Linux上的领先地位。SUSE的总部仍然地位设在纽伦堡,而在中国本地,我们也会继续给予支持,来共同开发SUSE的品牌与产品。

  以上这四个品牌就是我们在收购后的主要业务品牌。

  许传朝:这四个品牌之间是否有相互的配合与协同,以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Ivancic:刚才我也提到了,NetIQ的安全与Novell已经实现了非常好的协同效应。公司刚刚经历了收购和整合的复杂过程,我们也在思考,是不是在其他领域也可以产生这样的协同效应。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要保证公司内部有效的合作与沟通,以便更专注地服务于客户。未来,随着公司进一步整合,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决定某些产品是否进行一体化改革,并且在其他产品上实现协同效应。

  许传朝:去年,Novell在中国公布了继2005年投资计划后的一个投资追加计划,涉及增加更多的研发人员、销售人员和工程师以及市场推广,在中国增设新的区域分支机构与扩大本地团队,加深与本地合作伙伴关系等内容,目标是在2012年将中国业务收入提高两倍。而从现在的品牌结构来看,收购带给Novell的变化相当大,那么这个投资计划是否会改变?

  Ivancic:宣布这个投资计划,是因为看重中国市场,即使在经历收购之后,这个承诺也不会改变。现在公司的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意味着我们会有更好的未来,所以在整个中国地区还是会保持之前做出的所有承诺。

  去年的投资计划主要涉及云计算。目前,我们与中国最大的通信厂商已有一年多的合作,收购后合作仍将继续,并且公司内部也在考虑加大投资。

  现在,Novell的总部已经迁到了Attachmate的总部Provo,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举动,也意味着我们将会投入更多的资源,这是我们的承诺。

  把握云计算方向

  许传朝:云计算的确是非常热门的话题,您如何看待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在这个市场中Novell有多大的机会?

  Ivancic:云计算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只是现在业内对云计算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晰。我们与腾讯等中国合作伙伴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们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我们要通过了解市场而开发产品。我们在云计算方面的策略,是绝不在不了解市场的情况下独自开发产品。

  目前,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还存在着一个时间差,中国用户还在关注虚拟化及资源池等话题,而在美国和其他国家,这已经是4年前的热点了,这意味着中国与国外大概有4年的时间差。但这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比如中国在计算机的发展中,就跳过了很多阶段,直接进入到PC时代。所以,中国在云计算方面,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蛙跳”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现在已经到了中国要奋起直追的时候。这对Novell来说,也恰恰是一个优势——Novell既拥有国外发展的经验,又与国内合作伙伴拥有良好的合作,了解并贴近中国市场的需求,开发出来的产品,相较于IBM等大公司,更加灵活、更能倾听客户的需求。

  许传朝:目前,Novell对云计算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有哪些?在国内市场是否已经开始了应用部署?

  Ivancic:Novell云计算解决方案系列产品包括云管理工具Novell Cloud Manager、操作系统SUSE MeeGo、虚拟化管理工具、迁移和安全访问管理工具Identity Manager 4等。这些解决方案能够使混合式IT环境集成一体,融合协作,帮助企业安全地管理物理、虚拟和云环境下的计算服务,使企业有效地降低IT系统成本、复杂性和风险,同时充分利用现有 IT 资源。

  Novell的策略一直是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依赖于本土合作伙伴。去年7月,Novell与腾讯在深圳联合成立研究实验室,就云计算平台的开发进行深入合作。目前,腾讯已采用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及PlateSpin Orchestrate作为其自动部署系统,同时还将采用Novell的智能工作负载管理解决方案来打造架构灵活、易于扩展的IDC云平台。

  此外,在我们与腾讯的合作中,特别值得强调的是Auto dispatch技术。腾讯公司有几万台服务器,而该技术可以帮助腾讯将特殊图形一次性打包安装到数百台服务器上,大大地节省了成本与时间。在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上,亚组委也采用了这项技术。

  抓住中国机会

  许传朝:作为一个世界品牌,Novell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Novell的整体定位是怎样的?

  Ivancic:中国市场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市场。中国不仅客户多、市场大,更重要的是,中国客户对技术的渴求也很强烈。所以,我们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并在现有产品上取得进步,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客户。

  另外,中国有非常多的专业人员和开发者,以及可以充分利用的本地资源。Novell的中国办公室有超过50名开发人员,这在全球都是独特的。中国市场是亚洲的一颗明珠,也是全球的标杆。

  我们希望在中国创造多赢局面,不仅是合作伙伴,还包括最终的客户。Novell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从最初设计解决方案,到最终解决方案实施,以及之后长期的技术支持,都希望通过合作伙伴把最好的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

  不过,现在谈中国的研发中心是否会扩张还为时过早,在过去的4个星期,整个集团刚刚完成了收购工作。我想重申的是,我们对北京研发中心还是会保持最大的承诺,不管是现阶段还是将来。目前,对于整个集团最为重要的,还是了解中国市场和未来需求,并基于这些信息进一步调整研发中心。

  许传朝:未来哪些行业和市场是Novell最为看重的?

  Ivancic:在中国,SUSE Linux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市场,我们会继续开发SUSE Linux的产品,保持在这一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另外,身份管理与安全在未来将会变得非常重要,我们对整个亚太地区深入调查发现,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关注身份管理,以此防御外界对IT系统的入侵。不过。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很多组织和机构不太愿意在安全上花钱,大都是出现了严重的事故后,才会考虑安全问题。甚至有些公司在比较过风险和安全解决方案成本后,仍然决定放弃安全部署。未来,这种状况一定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许传朝:从Novell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用户在系统构建或技术选型上,与国外用户的差别在哪里?对此您有何建议?

  Ivancic:这个是一个非常宏观的问题,不同地区的客户有很大差异。不过,中国用户应该更有信心,更加大胆一些。中国用户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制造出更高级、复杂,甚至世界一流的解决方案。实际上,中国的一些解决方案和产品,比很多国家做得好。特别是现在中国用户没有受到很多老旧资产的牵绊,可以直接使用一些全新的技术。

  此外,中国用户在选择新系统时往往看重两点——快速和价格,这也是所谓的“性价比”。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安全,我们建议中国客户更加注重在安全方面的考虑和投入。

  总编观察

  中国云产业的“蛙跳”

  与Boris Ivancic和Attachmate大中华地区及韩国总经理张先民博士交流时,话题很快就转到了云计算,两位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蛙跳”,在他们眼中,中国云产业与美国有着时间差,而中国产业和中国用户没有“历史包袱”,可以轻松实现“蛙跳”。

  从产业角度看,中国没有过多的技术和产业积累,可以一切从头开始,不用考虑与既有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和兼容,少了很多羁绊,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而从用户和应用角度看,我们之前的基础投资还不够成熟和富足,接近从零开始,在迈向云计算过程中,不用考虑与原有系统的结合和兼容,新建甚至比改造成本还要低。除了企业和行业,中国既有的公共服务平台系统也很少考虑集中、共享,这也为云服务和切换到云平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我们有“蛙跳”的条件,同时需要“蛙跳”的智慧和能力。首先必须学会开放,不仅要开放市场,还需要开放技术和产业环境,吸收具有深厚技术积累的专业公司的技术和智慧,共同发展云产业、推广云应用,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分享产业利益。

  云时代的核心是资源的集中和分享,而集中的基础是开放,开放的产业环境、技术环境,可以消化、吸收、聚集更多的产业资源和技术资源,从而实现真正的云产业利益最大化。

  本报记者 李 响

  摄影记者 杨立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