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后地雷与水雷(下)

  • 来源:轻兵器
  • 关键字:1980年代,后地雷,水雷
  • 发布时间:2011-07-25 14:33
  反坦克地雷

  遥控反车底地雷

  这种地雷可在远距离发出起爆的指令信号,遥控转换地雷的战斗与保险状态,保证己方部队顺利通过雷场。它由受控反车底地雷、发射机、写码器及充电机等组成,于2000年列为装备。反车底地雷能击穿坦克及装甲车辆底装甲,穿甲厚度不小于20mm,并有足够的后效能量以杀伤车内人员。该雷外径160mm,高140.5mm,总质量2.82kg。该地雷适用温度为-40~+50℃,以人工方式布设,低温条件下可服役7天,常温及高温条件下可服役10天,服役期满后可自毁。采用全保险型非触发引信,设置保险时间为30分钟。遥控起爆时,有效遥控距离不小于3km。发射机以数字编码的方式遥控地雷,可控制6个雷群(每个雷群含10枚地雷)。发射机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抗雷达、无线电波干扰,且不串控,不误爆。

  GLD230型反坦克地雷

  1990年代及以前研制生产的反坦克地雷尽管在威力、打击坦克部位、使用安全系数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均属被动式武器,智能性不高。后将反坦克火箭筒技术运用于地雷,于1990年代末研制出GLD230型反坦克侧甲雷,并于2001年列为装备。这是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的炸侧甲智能型反坦克地雷,其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反侧甲地雷领域的空白。

  该侧甲雷主要由雷弹、发射装置、探测装置(含震动探测器、红外探测器、定时自失效装置、锂电池和简易光学瞄具)、火控处理器等组成,另配有瞄准标示杆。该雷总质量16kg,由2人携带和设置,在瞄准标示杆方向上的打击距离为5~60m。设好后的地雷服役期限为1~30天,服役期限过后的自失效率为96.4%。白天布设时间只需2分20秒,夜间约6分20秒,布设安全时间为15±2分钟,以确保布设时的安全。

  侧甲雷设置后,打开电源,电子计时电路开始工作,7分钟后解除保险,震动探测电路与自失效定时电路开始工作,火箭发动机和引信保险器的电点火具由短路状态转为接通状态,并对点火电容器和引信储能机构电容进行充电,使侧甲雷进入战斗状态。

  当震动探测器接收到逼近的目标震动信号后,经电路放大、滤波、检波和自适应处理的信号被输入火控处理器。此时火控处理器可智能判定目标是否是所需攻击的目标。

  如果火控处理器判定是所需攻击的坦克信号时,红外探测器开始工作,其探测到目标诸元后,将数据输入火控处理器。火控处理器计算出目标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距离等参数,确定最佳发射时间,并对执行电路发出点火指令。执行电路根据指令点燃火箭发动机点火具,同时点燃引信电保险点火具,引信电路保险解脱,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当雷弹飞离发射装置5m时,解脱惯性保险。一旦雷弹碰击到坦克侧甲,引信起爆并引爆战斗部聚能装药,产生高速金属射流,击穿敌坦克侧面装甲。

  如果火控处理器判定不是所需攻击的坦克信号时,则红外探测器不进行目标诸元的探测工作。此时震动探测器仍处于探测状态,不断探测震动信号。

  该雷服役期满后,自失效装置切断点火电容器与点火装置的连接线,火箭发动机和引信保险器的电点火具转入短路状态。此时,面板上有明显的失效标志,以便侧甲雷的回收。

  抗登陆水雷

  抗登陆水雷作为特种地雷的一种,主要装备陆军,用于江河、海岸浅水水域防御作战,阻炸小型登陆船艇、水陆两用坦克和装甲输送车。我国于1970年代末开始研制采用非触发引信的新型水雷,至今已定型了多种型号,主要包括采用电感引信的85式/GLS220型抗登陆水雷、采用磁梯度引信(该引信利用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而控制发火)的85式/GLS111型抗登陆水雷、采用相关极性重合声引信(该引信利用声信号获得目标信息而控制发火)的GLS112型抗登陆水雷、采用智能复合引信(该引信利用微电子技术获得目标多种信息而控制发火)的GLS410型抗登陆水陆两用雷。

  85式/GLS220型抗登陆水雷

  这种水雷由雷体、电感引信、保险器、机械延时器、解脱机构、锚、锚绳及电池等组成,用于布设在近海和江河作战水域,阻炸200吨以下的敌登陆艇、水陆两用坦克、装甲输送车及封锁航道。

  该水雷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便等特点,不仅适于各类船只布设,也适于人工携带布设。

  该水雷总质量10kg,内装梯恩梯(TNT)、黑索金(RDX)炸药各50%,总装药质量3.2kg。采用全保险型电感引信,作用距离0~8cm,在流速为一节的海水内使用。采用机械延时器,船艇布设落水后延时40分钟~2小时进入战斗状态。该水雷抗干扰能力强,能抗4m远处水雷的爆炸、雷电和各种通信电台信号的干扰。服役期为7昼夜,期满后能自毁。

  85式/GLS111型抗登陆水雷

  这是一种设置在近海浅水地带的水雷,用于破坏、迟滞敌水陆坦克、登陆艇和装甲输送车。该水雷为沉底水雷,是根据近海浅水滩头实战需要和不同水深情况而设计的,采用磁梯度非触发引信。整个雷体由大、小两个圆柱体组成,分别为装药仓和仪表仓,最大直径320mm,全长1110mm,壳体由3mm厚非磁性铝合金冲压而成,内装梯黑铝炸药(由梯恩梯、黑索金、铝粉混合而成),装药量40kg,总质量达到95kg,适用最大水深为7m。保险器保险时间1~12小时,可分档装定,每档1小时。当船艇、装甲车辆等通过水雷上方时,爆炸控制电路接通,使水雷爆炸。战斗服役期6个月,期满后自动失效。

  GLS112型抗登陆水雷

  该水雷于2000年列为装备。其由雷体、引信、火箭发动机、保险器、雷锚、电池组、尾翼等组成,以人工形式从船上布设于近海浅水地带,能摧毁中小型登陆艇、150吨以下的运输船只和水陆两栖车辆;也可用于封锁港口、航道等,迟滞敌登陆行动。

  该水雷总质量47kg,外径230mm,高763mm,内装TNT、黑索金、铝粉混合炸药10kg。适于在水深3~12m,温度-10~+40℃,海底坡度不大于15°时使用。采用相关极性重合声引信,引信内装有相关极性重合声电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所需目标的声信号与海水等干扰声信号之间的特性差异,来提高所需声信号的强度,具有抗噪声性能好、功耗极低、运行准确可靠等特点,而普通的模拟滤波器或数字滤波器无法全面满足这些要求。

  该水雷的定时保险时间在0~30天内分档可调,分档间隔为1天,解脱保险时间为1~9天分档可调,分档间隔为1天。自毁时间在15~80天内分档可调,分档间隔为15天。水下最大服役期为175天,上浮后服役期为5天。

  GLS410型抗登陆水陆两用雷

  该水雷于1996年列为装备。其由雷体、智能复合引信、保险器、发动机、减速伞、锚定机构等组成。它能击沉或破坏150吨以下的气垫船及水陆装甲车辆,能击沉或破坏200吨以下登陆舰(艇),使其失去登陆能力。可布设在水深5~15m(变换锚定机构后可达50m)的泥沙或岩礁地段以及沿海陆地。

  该水雷呈圆筒形,直径292mm,高265mm,塑料外壳,内装TNT、黑索金混合炸药4kg。采用全保险型智能复合引信,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风吹浪打、雷电干扰、弹片飞过时不误爆。其战斗服役期可在使用时装定,分为30天、15天和5天。自毁时间可调,服役期满后的自毁率不小于95%。水雷的工作温度为-20~+50℃,可储存10年。布设方式可采取人工布设、小型船艇布设、直升机或79式火箭布雷弹快速机动布设等。小型船艇布设时的总质量14.25kg,用火箭布雷弹布设时的总质量为14.77kg。

  各雷种特点呈现

  1980年代以后,我国研制生产了多种新型防步兵地雷、反坦克雷、抗登陆水雷。这些雷种的发展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科技含量高,采用多种先进技术,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安全性都有很大提高;二是战术用途多样,打击部位广,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三是既可人工布设,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快速机动布设;四是具有定时自毁能力,服役时间长。

  此外,我国的防步兵地雷、反坦克地雷、抗登陆水雷依据作战目标的不同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防步兵地雷因用于杀伤人员肢体软目标,故具有体积小、质量小、防探测性能高(塑料雷壳)等特点。

  反坦克地雷因用于毁伤坦克装甲硬目标而采用多种新型高聚能炸药,以增大破甲威力并减小地雷质量和体积。而且这一时期的反坦克地雷多数采用非触发引信(如磁、震-磁、声-磁、震-红外、激光等引信),目标无需直接触及反坦克地雷的引信,即可由其通过雷场时所形成的磁场、红外线、噪声和震动等信号引爆地雷而被摧毁,并且非触发引信的采用,可使单位面积内的布雷数量大大减少。

  抗登陆水雷因用于阻炸登陆艇、水陆两用坦克和装甲运送车等水中大型目标,受水流及风浪的影响,其质量和体积设置得较大,因而爆炸威力较大。

  □孟德广 杨建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