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路——美国柯尔特M1911系列自动手枪

  • 来源:轻兵器
  • 关键字:美国,柯尔特,自动手枪
  • 发布时间:2011-07-25 15:11
  著名的柯尔特M1911自动手枪如今已是“百年长者”。它的设計者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结构设計更是现代自动手枪中的经典,对后来同类武器的发展影响甚为深远;它曾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以坚固耐用、动作可靠、威力较大而深受士兵的信赖,在1985年之前一直是美军的制式装备,甚至至今仍未被完全取代;目前它仍在美国的执法部门以及民间广泛使用,并拥有超级庞大的“粉丝”群,生产或仿制过该枪的厂家更是多到难以計数;它是深入人心的“王者”,它的成功没有任何一支自动手枪能够相比……

  本刊将分几部分详细呈现这支百年老枪的前世今生。本文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该枪的相关背景及在其诞生前出现的3支手枪——M1900、M1902、M1905。

  势在必行:

  M1911出现的相关背景

  美国是经由艰苦开拓直接从蛮荒迈入文明时代的新兴国家,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其民众具有持枪的传统,民间武器市场颇具规模,枪械工业相对发达,特别是在早期连珠枪械发展方面就已处于领先位置。世界上第一种性能相对完善、使用广泛的可以连续发射的手枪,便是美国人赛缪尔?柯尔特发明的前装击发式转轮手枪。当金属定装枪弹出现后,转轮手枪成为手枪发展的标杆,但它存在笨重、再装填缓慢以及发射时弹膛与枪管尾端之间漏气等缺陷。1893年,美籍德国人博查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实用化的C93自动手枪,一并研制成功的还有采用瓶形弹壳、全被甲弹头的新型自动手枪弹。该弹又渐次演变为7.63mm毛瑟手枪弹,以此为基础,1896年德国毛瑟兵工厂研制出第一支真正的军用自动手枪——毛瑟M1896 7.63mm自动手枪。自此军用自动手枪开始出现在战场上,成为手枪中的新锐。而美军此时装备的手枪还是柯尔特M1873 0.45英寸以及M1887 0.38英寸转轮手枪,其整体水平已经明显落后于欧洲。面对全新的军用手枪时代,美国军方在刚刚进入20世纪之际,就抓紧开始新型军用自动手枪的选型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自动武器舞台是美国著名设計大师约翰?M.勃朗宁的,包括M1911在内的很多闻名遐尔的武器都出自他的手笔。早在美军着手军用自动手枪选型之前,勃朗宁就已经开始设計自动手枪,并在1895年9月14日~1896年10月31日间,提出了4种不同结构和原理的自动手枪设計,它们均在1897年4月20日成功获得美国专利局批准。其中,专利号为580923的设計外形很像后来的勃朗宁M1900手枪;580924号专利则演变为勃朗宁M1900自动手枪(它和下面提到的FN M1900是两种不同的手枪);580925号专利采用枪管回转闭锁原理,并未生产出样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的580926号专利,日后成为大名鼎鼎的FN M1900自动手枪。

  随着勃朗宁对自己设計的方案枪不断改进,后来又陆续获得了很多相关专利。如1902年9月9日获批的708794号专利,即是在M1900手枪基础上改进的0.38英寸柯尔特口径的M1902自动手枪;1903年12月22日的747585号专利,诞生了发射0.32英寸勃朗宁手枪弹的M1903柯尔特袖珍手枪(即我国抗战时期俗称的“马牌撸子”)和发射9mm勃朗宁长弹的M1903自动手枪;1905年12月19日的808003号专利,诞生了发射柯尔特0.45英寸自动手枪弹的M1905自动手枪,也是M1911的最初原型;1906年4月24日获批的818739号专利,采用了枪管回转式闭锁原理,但并未实际制造;最后于1911年2月14日获批的984519号专利,才是正式定型后的柯尔特M1911自动手枪。

  从专利的顺序来看,可以发现M1911的发展实际上经过了M1900、M1902、M1905和M1911等4个大的阶段,其中在M1905到M1911之间,又有若干试验型号。也就是说,M1911的诞生道路也是循序渐进、不断探索的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百炼成钢:

  M1911的诞生之路

  奠定基础的M1900

  柯尔特M1900的样枪最早出现于1896年5~6月之间。该枪的设計基于第580924号专利,使用当时作为美军制式手枪弹的0.38英寸柯尔特转轮手枪长弹。该枪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率先使用了“套筒”结构。当时在申请专利时,勃朗宁称其为“moveable breech block or bolt carrier mounted to slide upon the frame”,意思是“可以在枪底把上滑动的枪机框”,专利中特别提到了“滑动(slide)”这个动词。而在1897年的专利中,动词“滑动”又改为名词,用来描述套筒运动的作用结果。随后,柯尔特公司在1900年4月28日向美国军方提供的报告中,又称其为“a sliding cover”,意思为“一个滑动的盖子”,后来将其简称为“the slide”,即现代手枪上广泛使用的“套筒”。勃朗宁的这一发明彻底改变了自动手枪的结构模式,后来出现的自动手枪基本上都采用这种前后滑动的套筒包络枪管的设計。

  从1896年后期到1898年的这段时间内,勃朗宁与柯尔特公司的弗雷德?摩尔合作,共同完善新枪的设計。最初,柯尔特M1900样枪是连发发射的,但事实证明,全自动手枪很难控制,所以这一方案很快就被放弃。

  1898年11月9日~11日,新型M1900样枪被提供给美国陆军部军械司,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枪管通过前后两个铰链与套筒座相连。

  柯尔特M1900的样枪从1900年2月开始参试,尽管在测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还是给评委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其可拆卸弹匣结构简单,便于快速射击和重新装填,同时具有较高的射速和较好的射击精度。军械司最终同意小批量购买该枪装备军队,并做进一步测试。

  1900年5月10日,M1900半自动手枪正式定型,军械司购买了100支供陆军试用。同年9月5日,美国海军订购了250支柯尔特M1900手枪。

  通过实战试用,用户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柯尔特M1900手枪的枪身过长、枪口部分较重这两个问题上,因而建议将握把加长,以加强对手枪的控制,同时也能增加弹匣的容弹量。此外发现的问题还包括:击针销容易断裂,套筒防滑纹太靠后,击锤头部较小、不便于扳动,保险单手不易操作等等。不过该枪最大的问题还是无法在野外快速分解结合,这对手枪的保养维护来说势必造成很多不便。

  柯尔特M1900手枪在1900~1902年间总共生产了4274支。虽然数量不多,但该枪却有多种式样。最初的试验型只有击锤保险,其套筒顶部圆弧过渡较大,防滑纹较短,该枪是勃朗宁申请专利时的设計,仅生产了样枪,至今已无实物留存。

  最初量产的柯尔特M1900手枪的套筒前端为开放式设計,这点与后来的大多数自动手枪有所不同。其采用刺形击锤,表面刻有网状防滑纹,击锤有两个卡槽,较低的是待击卡槽,较高且较深的为保险。此外,该型号还设有照门保险,这又是勃朗宁独创的一个设計,其缺口式照门可上下旋转,抬起时是解除保险,压下时则是保险状态,照门下部的突起可以阻挡击锤打击击针。该枪的击锤簧和扳机簧采用片状板簧,同时扳机簧兼做单发杆簧和弹匣卡笋簧,弹匣卡笋设置在握把底部弹匣后方。其握把护板采用光滑的胡桃木制成,枪身表面经过抛光和发蓝处理。

  随着部队的试用,柯尔特M1900手枪出现了多种细节上有所差别的改进型,如将套筒的防滑纹改在套筒前端、取消照门保险并改为固定照门、改用弧形击锤或大型刺形击锤等等改进型设計,此外还有特别生产的采用雕花胡桃木握把护板的式样。值得一提的是,后期取消照门保险的M1900基本都是在原先设計上更改的,用一个钢块堵住了原先照门保险的小孔,再在套筒顶端后方加工出燕尾槽,安装固定缺口式照门,而击针改由击针销固定。此时的柯尔特M1900手枪已经具备了现代自动手枪的主要结构模式,也为日后M1911等多种现代手枪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承前启后的M1902

  柯尔特公司在仔细研究军队试用中对M1900所提的改进意见后,于1901年底推出新型军用自动手枪。其主要改进之处有:加长握把和弹匣,使握持更加牢固,弹匣容弹量相应增加1发;套筒防滑纹由竖直条纹变成网格状防滑纹;握把左侧下部增加了保险带环,使得携行更为方便安全,防止手枪意外掉落;首次增设了空仓挂机解脱杆,便于使空仓挂机状态下的套筒迅速复位,提高了手枪的战斗射速。

  柯尔特公司原計划在1901年3月将M1902提交试验,但一直拖到当年12月16日,才被送交到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供军械司测试。M1902一共发射了6000发弹,并未出现任何故障,给使用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具有射速快、精度好、操作方便等优点。不过不少美军士兵还是认为该枪过大过重,携带不便,而且安全性能欠佳,因此最终未能大量采购。早期的M1902采用弧形击锤、套筒防滑纹在前的设計,中期产品采用弧形击锤、套筒防滑纹在后端,最后的型号又改用大型刺形击锤。

  总的来看,M1902的设計和功能已比较完善,但该枪的套筒和枪管过长,导致枪身质心靠前,平衡性不好。

  0.45英寸ACP口径的确定

  M1900与M1902手枪均配用0.38英寸柯尔特ACP手枪弹,但美军对这一口径弹并不信任。1899年,美国发动了对菲律宾的殖民战争,当时美军使用的M1887转轮手枪停止作用严重不足,其配用的0.38英寸柯尔特长弹的裸铅弹头无法有效阻挡摩洛族人的进攻,往往需要连续命中3~4发,才能让对方彻底丧失战斗力,因此在美军中要求重新启用老式0.45英寸口径转轮手枪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最终导致新型0.45英寸ACP自动手枪弹的问世。1904年,陆军部军械司要求陆军上尉汤普森牵头组织相关试验。在芝加哥,汤普森与另一名军医路易斯利用活体动物以及尸体进行了实弹测试,发现在满足当时对杀伤力要求的前提下,0.45英寸(11.43mm)是能够接受的最小的手枪口径。

  在这次测试之后不久,柯尔特公司就造出了一支0.45英寸口径的实验样枪。它以M1902军用手枪为基础,更换了重型枪管和加强的铰链系统,使用改良后的0.45英寸柯尔特转轮手枪长弹。不过该弹重达16.2g的弹头显然不利于提高射击精度,而过长的枪弹对于机构的可靠性影响很大,柯尔特公司意识到手枪和手枪弹必须都要重新设計。新型弹药和手枪的设計于当年开始,此时无烟火药技术业已成熟,为缩短枪弹长度提供了可能,即使采用较短的弹壳仍能有足够的能量推动弹头,而弹头质量则可降低到12.96g。于是柯尔特公司与联合金属弹药公司共同开发出新型0.45英寸口径手枪弹。从1905年4月开始,联合金属弹药公司开始生产采用12.96g弹头、0.324g发射药的新型0.45英寸自动手枪弹。

  1906年4月,法兰克福兵工厂(Frankford)对新弹进行改进,将火台突起位置适当加高,以提高发火率,1908年3月,又加大了抽壳钩槽上部斜角的尺寸,以进一步增强抽壳的可靠性。在经过大量实弹射击和完善之后,最终确定了一种质量为14.9g的圆头全被甲弹头,初速为260m/s。联合金属弹药公司和温彻斯特公司也改为按照这一标准生产新弹。最终该弹被美军正式采用,并命名为0.45英寸ACP弹,书写百余年辉煌历史的一代名弹自此诞生。

  M1905“杀出重围”

  柯尔特公司在对采用0.45英寸口径的新型样枪的试验过程中,发现双铰链开闭锁系统无法承受大口径手枪弹的冲力而使得铰链和铰链轴容易变形破断;另一个问题是当枪管被铰链拉到最低处后,枪管会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套筒座前部,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枪管破裂。在1905年5月25日申请并于12月19日获批的808003号专利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该专利取消了前铰链,改用一个楔形突笋与套筒座前部的缺口斜面配合,来控制枪管前部的升降。在枪管表面位于弹膛前部弧形闭锁槽的下部又增加了3个向后倾斜的弧形突笋,并且在套筒座上也相应地加工了3个弧形凹槽,这样当枪管向下运动时会受到3个弧形槽的限位,以此来承受枪管的撞击力,同时也可避免铰链损坏。采用这一专利的新枪型就是M1905,其结构和M1902基本相同,不过M1905尺寸适中,外观更加协调,人机工效也更好。另外,早期的M1905配用可兼作枪托使用的皮质枪套,因此握把背部加工有连接用的燕尾卡槽。早期的M1905使用圆形击锤,后改为刺形击锤,并且还有雕花和镀镍等特殊工艺型号。

  1906年1月31日,军械司再次组织新型军用自动手枪选型工作,军械司长威廉?克鲁歇尔(William Crozier)公开邀请枪械生产厂商和枪械发明家提供他们的产品以供测试。要求之一就是新枪必须使用最新定型的由法兰克福兵工厂生产的新型0.45英寸ACP手枪弹,此外还要求手枪的装弹量必须大于6发,扳机力不小于27N。共有8家提供了样枪,除柯尔特M1905外,还有德国DWM公司的M1907卢格自动手枪、毛瑟公司的放大型毛瑟自动手枪、美国萨维奇公司的M1907自动手枪,此外还有英国韦伯利0.455英寸M1902自动连发转轮手枪(可通用0.45英寸ACP手枪弹)、克鲁比(Knoble)自动手枪、格兰特?哈蒙德(Grant Hammond)自动手枪、怀特-梅琳(White-Merril)自动手枪和德国伯格曼公司(Bergmann)的样枪。

  在这些样枪中,除柯尔特M1905、卢格M1907和萨维奇M1907获得了进一步接受测试的资格外,其余的在初次评审中就被淘汰出局。又一轮测试结束后,陆军部通知柯尔特、萨维奇两家公司,他们的手枪设計仍需要改进,具体包括膛内有弹指示机构、自动保险装置、使用刺形击锤和能快速操作的弹匣卡笋;而DWM公司的卢格M1907在耐久性测试中彻底报废,只能黯然出局。竞争者只剩下柯尔特M1905和萨维奇M1907两支手枪了。

  1907年5月6日,陆军部军械司再次发函给柯尔特、萨维奇公司,正式通知他们将样枪按要求改进后再进行新的试验,要求提供200支供测试的样枪和10万发枪弹,并且枪弹必须采用14.9g重弹头。军械司还特别对柯尔特公司提出,M1905的马蹄形扳机需要加强以及将扳机销延长的改进建议,由此可见此时军械司的官员们已经比较偏向柯尔特公司的设計了。在军械司提出相关要求后,柯尔特公司立刻给予回应,新的改进型M1905手枪可以在4个月内提供,每支价格为25美元。而萨维奇公司却没有这么幸运,由于缺少改装生产设备所需的经费,最后勉强同意以65美元一支的价格提供200支手枪给军械司做测试使用。(待续)

  □三土 明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