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看见上海某媒体报道说,中国首个自动“饮用水包装瓶循环回收机”已安装在南京路,造价3万元人民币。它的原理很简单:喝完了罐装或瓶装饮料就扔进机器,然后机器在阅读条形码之后回收,并付给1元回收费。
但我自然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大概有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勤劳的收废品人,为什么还需要这样的机器呢?我读到的这篇报道说,城市管理部门正是想借此把拾荒者赶出去,因为后者“对于城市形象有不好的影响”。
我决定亲自去南京路看一看这台充满优越感的机器。
远远地观察了一会之后,我首先产生了两个直接的感受。第一,如果管理部门的目的在于达到“环境友好”的话,那这个电话亭大小、布满电子零件的金属设备本身就不够“友好”。第二,如果你不是凑近这个机器去仔细阅读操作指南的话,根本就不会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因为完全没有足够醒目的关于机器功用的介绍。
它又是怎么工作的呢?我找了几个塑料瓶、铝罐来试试看。
一开始,我把一个农夫山泉的瓶子塞进了这个机器的大“嘴”里。注意了,这里光“塞”还是不够的,实际上,你必须是猛地往里推,在相当于眉毛的高度用力猛推,推进去差不多6英寸,瓶子才能落在机器里的滚轴上。然后,就在我的手臂还在机器里没出来的时候,突然之间,滚轴开始转动,同时一个橙色的指示灯亮起(大约就是传说中的条码阅读器),寻找瓶子上的条码。
但这是否也是说,机器辨认不出那些包装纸上条码被撕掉的瓶子?
我找来的那个包装齐全的农夫山泉瓶子于是滚啊滚啊滚,橙灯也闪啊闪啊闪。在此过程中,我的身边也聚拢了一群人,想看看我在这个他们此前都没有注意到的机器上到底在搞什么。有人提醒我说,别老把手臂伸进去,当心受伤了。
在我左边,有一个穿黄T恤的人一言不发地看着我不成功地再循环塑料瓶的过程。随后,黄T恤把手伸进了机器,找到了我的瓶子,小声地说了声“谢谢”之后就拿着瓶子走了。过了一会,我又看见他坐在路边的长椅上,身旁是一堆未能“被循环”的瓶子。也就是说,这个拾荒人一整天都在钻机器的空子,捡那些“循环”不了的瓶子。
不过,机器似乎对我扔进去的铝瓶没什么识别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铝比塑料更贵的原因呢?呵呵。
我读到的那篇报道还提及,南京路步行街一位官员声称,循环机“在假期三天的时间里共收集了1700个瓶子”。我算了一下,这差不多相当于在三天的时间里,这台机器每三分钟就处理一个瓶子。
从我的实验情况来看,这个可能性不大。
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政府管理部门为什么要通过安装一种技术来驱赶一个庞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呢?
由于难以理解,我把“饮用水包装瓶循环回收机”称之为“又大又笨循环机”,并且决定,我自己的瓶子还是要送给那些勤劳的收废品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