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交付露出“王者之相”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ADN,Gartner,王者之相,CEOJohnMcAdam
  • 发布时间:2011-09-14 16:16
  2009年2月,Gartner发布的一份题为《负载均衡系统已死:是时候关注应用交付了》的报告,首次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ADN(ApplicationDeliveryNetwork)领域。

  经过几年的发展,ADN在互联网中所能释放的能量已远远超过了它的前辈们。

  今天,我们所访问的每一个互联网应用的背后,几乎都有隐身的ADN技术在效劳,调研机构对这一市场未来三年发展规模的预测已达到90亿美元。与云计算技术相关的各个IT领域,对ADN技术的热情更是无比高涨。

  为何一夜之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领域得以备受瞩目?ADN市场到底蕴藏着何种商机?让其高速发展的市场动力又来自何处?

  三大动力助长市场

  “导致ADN市场迅速成长的三大动力主要来自数据中心的整合需求、电信运营商智能手机应用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网络安全的强烈需求。”F5总裁兼CEOJohnMcAdam表示,从F5去年的业绩增长来看,尽管欧洲市场增长乏力,但依旧可以达到15%的增长率,北美市场实现了20%的增长,亚太区更是达到了50%的增长。这种状况足以证明,今天市场出现的这三大需求并不是区域化的,而是全球化的。它同时意味着,ADN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将会更大。

  JohnMcAdam认为,ADN中流量分级技术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对运营商的价值并不是做“管道商”,而是要能够从不同的流量中获利。但当前的发展瓶颈是,运营商无法构建起清晰的盈利模式,因为他们还无法将流量区分开,按照不同价值的流量进行收费,而这一点正是流量分级等技术的专长。而且,通过识别网络流量,对于流量的监控和管理也会成为可能,运营商在业务运营时可以采集到更为细化的用户需求,以制定自己的业务方向。

  ADN主题变奏

  被市场广泛理解的ADN,总是离不开负载均衡技术,甚至很多人都误以为ADN就是负载均衡。实际上,负载均衡技术只是ADN的基础,而ADN更像是应用与基础网络设备之间的润滑剂,主要通过各种网络优化及网络加速技术,让应用能够快速、安全、可靠地交付给需要访问的人。

  近年来,ADN所涵盖的技术开始变得越来越广泛,广域网加速、负载均衡、应用安全、应用优化等各个层面的技术均被纳入其中,ADN渐渐成为集负载平衡、TCP优化管理、链接管理、SSLVPN、压缩优化、智能网络地址转换、高级路由、智能端口镜像等各种技术手段的综合交付平台的代名词。但伴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IPv6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安全网关方案、流控方案、应用虚拟化方案、WAN优化方案都在向ADN领域融合,ADN技术领域的发展目标也已变成了交付快速、安全、高可用的网络应用。在技术融合的大趋势下,ADN市场也渐渐成为各类厂商的角逐之地。

  今天,虽然以负载均衡技术来代表ADN,确实会显得有些过时,但是在JohnMcAdam看来,这个技术依旧不会被市场所抛弃,其产品形态上的改变却在所难免。

  他告诉记者,在F5每年的营收比例中,负载均衡产品所带来的收入比例已越来越少,F5约有95%的营收来自于网络优化类的产品。但ADN技术的发展依旧要基于这一技术,所以这类产品在芯片化或模块化后成为ADN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主流厂商会在应用层展开更多的探索。

  此外,JohnMcAdam还指出,用户对于应用安全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大多只考虑“准入安全”,用户的投资80%都用于购买防火墙这类设备。但是,当应用快速成为金融、证券、互联网企业的业务依托之后,80%的网络攻击便开始转向Web应用。ADN方案对于Web应用的理解显然更为透彻,处理安全问题也更为有针对性。所以未来保障应用的安全必然是ADN平台的一大主题。

  云中的战略控制点

  ADN之所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ADN是与云服务运营息息相关的技术。Radware公司CEORoyZisapel曾将ADN形容为云中的“控制者”。而JohnMcAdam则把ADN形容为云中的“战略控制点”。

  JohnMcAdam对此的解释是:“了解流量,对所有应用进行优化,是定义云服务策略的关键。而让流量可见,并知道它们从哪里来,控制它们到哪里去,正是ADN所擅长的。云服务商的目标依旧是盈利,对于他们而言,只有借助ADN技术才可能制定出相应的盈利模式。除了控制云中的流量外,运营商还能利用ADN实现‘战略规划’,比如通过流量分级技术了解用户的需求,根据不同应用制定高价值的服务套餐等。”

  借助整合了负载均衡、流量分析、流量分级、应用识别等技术的ADN方案,人们可以从网络流量层面解决更多关于应用的问题,而且它还比过去任何一类单独从底层或是应用层实现优化的方案都更为有效。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基础架构的发展一直在被应用所引导。云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远景,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趋势———云应用所带来的庞大而复杂的流量,在缺乏高效管理机制的网络链路上,将造成一场灾难。作为底层基础设施与上层应用之间的结合点,云时代的ADN已不再是网络“疏通者”的角色,它在管理、控制网络流量方面的潜质将会逐渐被人们所发现。正如JohnMcAdam所说,当人们发现它与企业业务的关系时,ADN还能成为进行战略决策的工具。

  本报记者卜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