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打响终端战役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微软,终端,云计算
  • 发布时间:2011-10-21 15:05
  “与其说这是一场IT技术人员和开发者的技术夏令营,不如说这是微软打响终端战役的开端。”分析人士指出。

  10月11日,微软每年最大规模的技术盛会Tech·Ed 2011在北京拉开帷幕。尽管与往年一样,大会特邀200多位海内外知名讲师,提供180多场技术课程和演示,为近5000位来宾提供动手参与微软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机会,但今年的Tech·Ed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不同于以往的“技术流”演讲,微软几乎不谈具体开发,而是更多地强调未来的战略重点——云技术、终端和开发者,并特别将目光聚焦在终端和应用。

  “在微软看来,云计算更是一个‘云+端’的应用,不仅要有强大的云,还需要有强大的终端。‘云+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更多的PC软件应用平台拓展上,智能手机应用平台也不可或缺。”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念坚强调,在未来云计算的竞争中,微软将提供从操作系统到客户端应用,再从开发工具到虚拟化解决方案的全线技术和服务,而终端就是这些技术落地的“惟一出口”。

  聚焦终端产品

  在Tech·Ed 2011的开幕演讲中,梁念坚为现场上千名观众播放了一段Build大会上Windows 8的演示视频——这是Windows 8在中国首次亮相。尽管微软没有针对Windows 8做进一步说明,“但这已经足够表明微软将在终端上加强力度。”业内人士表示。

  “IT消费者化是现在整个IT产业的大趋势,这意味着消费者正越来越多地驱动IT产业的发展。”梁念坚表示,在未来微软的战略中,云终端将是非常重要的领域。

  对此,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也表示:“消费者对IT的使用越来越具有个人特色,与IT人员的交叉性也非常高,企业为此做战略调整,只能通过云平台与终端结合实现。”

  因此,在今年的Tech·Ed开幕式上,微软分别按照Windows手机、Windows嵌入式产品和Windows PC三个部分,全面展示“云+端”战略和解决方案。

  据了解,基于微软Windows Phone 7.5即“Mango”系统,微软为香港TVB开发了香港小姐选美的互动应用,同时还展示了在Windows Phone中才有的微博特别应用;微软联合戴尔、东芝电脑、惠普、海尔、宏、三星电脑等多家合作伙伴推出了一系列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云终端”和应用,其中既包括最薄处仅有两张信用卡厚度的笔记本电脑,也有基于Windows 7多点触摸而开发的3D楼盘展示等。

  “任何一个应用或者在线服务,一定会通过一种客户端,直接跟消费者,或者商业用户做衔接。”谢恩伟表示。

  此外,大会现场还展示了一张数字医疗的病床,通过用平板电脑二维码扫描,医生就可以快速获得用户病例,据介绍这是微软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基于微软嵌入式技术开发的应用。

  Marketplace进中国

  “本月下旬我们将向中国的开发者开放 Windows Phone应用商店(Marketplace)。届时中国的开发者可直接通过注册和提交Windows Phone应用,构建他们的品牌并实现盈利。” 梁念坚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了一片掌声——这是今年Tech·Ed宣布的最让开发者兴奋的消息。

  据谢恩伟透露,微软应用商店将采取业界普遍的三七分成模式,通过微软的渠道,帮助开发者把应用推广到消费者层面。同时,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的付费意愿偏低,微软还将向开发者开放微软的广告平台,允许开发者通过自主植入广告模式,推出免费应用。“了解开发者的兴趣和需求,我们将采用灵活的合作方式。”

  据悉,2009年上线的微软应用商店目前拥有超过3万个应用,仅占苹果App Store、Android Market约30万应用规模的1/10,活跃程度也远不如竞争对手。“中国的开发者在苹果和Android系统中都是非常活跃的,Marketplace正式在中国上线对微软来说是一件好事。”国内一位移动应用开发者表示,目前移动互联网领域因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和乔布斯去世等原因充满变数,而这也许是微软拉拢开发者的好时机。

  不过,也有一些iOS的开发者认为,国内不少应用开发团队都是只由三、五或十个人组成,技术、资金实力都有限,是否会加入Windows Phone平台,还取决于微软提供的支持,以及开放程度。

  对此,梁念坚表示:“我们Windows Phone不是全封闭的,也不是全开放的,而是在中间。”他表示,这种“半开放半封闭”的模式,是提供一种开放的平台,让开发者的应用不仅能够在不同品牌的手机中运行,也可以在PC、笔记本电脑、手机中以同样的界面和用户体验呈现。“这对于我们所有的伙伴,无论是OEM、ODM,还是开发者和软件开发商,都是最好的合作模式。”

  本报记者 李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