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巴菲特:股神沃伦·巴菲特之子,拥有音乐家、作曲家、慈善家和作家等多重身份。
我父亲认为,如果财力允许,做父母的应该在资金上当子女的后盾,支持他们做任何事。赢在起跑线上当然好,但免费的午餐往往最终都帮了倒忙。
我19岁那年,父亲卖了一个农场,全部所得都归我支配,父亲给我换成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当时市值大约9万美元。
我该怎么处置这笔钱呢?目睹了哥哥姐姐们把继承的钱财挥霍一空,我不想再走他们的老路。我也可以什么都不做,把股票留在账户里不去管它。假若当时我那样做了,那么那些股票现在市值可达7200万美元。但是我没有那样选择,也从未后悔过。人们会认为我这么说是在撒谎,要么就是疯了,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我用那笔钱买了更贵重的东西——时间。
继承那笔钱时,我还在斯坦福大学读书,刚刚做出毕业从事音乐创作的决定。我是个务实的人,资金又不是很充足,我得想办法把自己的创作冲动变成谋生的手段。我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怎么才能为自己的作品找到买家呢?我毫无头绪,但很明显继续待在大学里永远也不会有头绪。于是,我决定离开斯坦福,弄清楚自己能否在音乐这一行干出点儿名堂。
那笔钱让我能维持生计,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做了一个预算,以便让有限的资金多维持一段时间。我搬到了旧金山,在那里,我过着节俭的生活——住简陋的房子、开破旧的车,惟一的奢侈品是添置录音设备。我弹钢琴、写曲子,实验电子音乐。后来我在《旧金山纪事报》上登了一个分类广告:免费为所有来我的工作室的人录音。
就这样,我等待着,直到1981年的一天好运降临了。那天,我正在路边洗我那辆破车,一个点头之交的人碰巧路过,问我以什么为生。当告诉他我是一个勉强糊口的曲作者时,他建议我跟他的女婿取得联系,他是一个动画师,常常需要音乐。我那样做了,他确实有工作给我。当时,他正接受委托为一家新创办的有线电视频道制作一段十秒钟的品牌推广动画,需要一段音乐。我接下了这个活儿,我们的作品让那个频道一飞冲天,它被叫做音乐电视(MTV)。没多久其他电视台也想要音乐电视那样的视听效果,于是我再也不用做没有报酬的工作了。
我继承的钱不算太多,但和大部分年轻人相比还是好了不少。如果我一开始就得自食其力,为生活奔波,那么我可能不会走上现在的音乐道路。
如果一开始我就选择在华尔街工作,父亲会帮我吗?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会。如果我要求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就职,他会答应吗?我想一定没问题。但是如果我选择以上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我就有责任去展示我确实有在这些行业出人头地的禀赋。父亲从来不会帮我走捷径,因为那对我而言不是优势,而是拔苗助长。
文/彼得·巴菲特 编译/王启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