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从“心”出发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郝蕾,摄影
  • 发布时间:2012-03-19 15:42
  3月10日下午,演员郝蕾和摄影师畏冰合作的《如是》摄影展在北京798映画廊揭幕,展览由两位创作者在印度和尼泊尔拍摄的26幅摄影作品和一部纪录片组成。该展在北京映画廊持续至3月27日,之后会进行巡展。

  如是成行

  2010年夏天,在50摄氏度的高温里,一位明星演员、一位知名摄影师在冥冥之中结缘成行,在佛陀成佛讲经之地,用镜头聆听寂静,用舞裳感知自己与内心的距离,共赴一场未知的修行之旅,又似在达成一个永不会了结的心愿。

  酷热的天气,发烫的相机,他们抛弃了原有的摄影经验,让每次拍摄都失去惯性的快感,试图由不确定来决定瞬间,成就不需要寻找亮点的影像。

  “不想去设想、去构思一个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甚至不想有任何准备。想多了,会带有更多的主观色彩;准备多了,就想着要派上用场。尽管内心早已顽固地存留了很多经典,还是想尽可能地分裂那些内容和画面。”畏冰说。

  没有一个女人是所谓的烈女,而每个女人都会有刚烈的一面。这一次,郝蕾剃掉了多年的长发,以素颜拍摄照片,希望摆脱自己身上的标签,她说这样的“符号化”干净、自由。“随心而起,走朝圣路,找感觉、找自己,我们甚至没有相互限制或商量要什么,但是郝蕾剃光了头发,她很快进入状态,我后来甚至有点后悔,我也应该剃个光头去!”畏冰笑着说。

  “在演艺圈,郝蕾和别人不太一样,她是一位敢想敢为的艺术家,勇敢而有追求,一点也不商业化。”认识郝蕾多年,畏冰坦言,两人的合作并非偶然,“就是想做一件艺术的事儿,没有计划一定要拍出什么,算是机缘巧合吧,基于大家对佛法的共同情结,我们想去释迦牟尼走过的地方看一看、感受一下,如此成行。”

  自1995年正式从事摄影工作以来,作为中国当代摄影实践艺术家,畏冰一直致力于人像摄影,在业内外颇受好评,从电视栏目到时尚大片,但是,在踏上摄影事业的巅峰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畏冰开始质疑时尚行业。

  时尚更像一场华丽的骗局。“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和虚假有时难以辨别。某件事物告诉你,它是超越物质的精神,可是最后发现它其实无法超越,仍与物质有关。干摄影的年头太长,思考未来的时候,我更期待寻找一种归属,这个展览策划了两三年,《如是》就是我的开始。”畏冰说,“沉淀两年之后,我不太去想我是什么摄影师,在工作之外,我希望留给自己一个纯粹的创作空间,表达想表达的,拍想拍的作品,如是艺术,如是出发。”

  自拍与自拍

  在《如是》微访谈时,一位网友向郝蕾提问:“在国内女星扎堆去巴黎骚秀的时候,你跑印度剃光头披白纱了。我总觉得像你这样的女演员在中国真是没法儿活。你觉得艰难吗?”郝蕾写道:“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你应该更加关心自己是否开心。他人即是你的镜子,世界也是经由你内心状况投射而成。没法活,我就不可能坐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了。”

  在《如是》的每幅作品前,看着观众们流连驻足,说着不同的感受,两位创作者亦被感染。“相信每位欣赏《如是》的观众,也能够从照片中寻见自己,寻见内心。”郝蕾说。

  尝试与人合作影像作品,尝试不确定的摄取,摄影可以不由一个人来完成。这更像一个自拍与自拍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共同创作的关系,我需要一个不把自己当模特的创作者。一方面,她像自拍,没有人,很自我,想拍的时候就摁一下快门,我是相机;另一方面,我也会觉得那个人在那儿,像是另一个我,我想要的时候就留下。”

  畏冰最喜欢的是恒河系列中的一张,郝蕾双手合十低头朝向一个卖蜡烛的小男孩,“那一瞬间就是我一回头,看见了就拍了。一旁停泊的船上坐着导游,孩子是在那儿卖着许愿蜡烛,郝蕾刚从水里上来,两人在那儿说话。”

  这些记忆曾经被搁置,在一个心情平静的夜晚,郝蕾与畏冰将拍下的一张张照片仔细观看,重新回忆那些难忘的瞬间,让各种感触与留恋、各种设想和判断呈现在面前,顿时有所感悟。

  一层纱的纪念

  当代艺术家萧昱在微博上这样形容展览中一幅纱的画面:“这张照片中贴在墙上的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设计师设计的裙子,之后他离世了。一位个性十足的青年女演员与它肌肤相伴,在游历天竺之国所留下的影像中彻底放空自己,这是极罕见的模特表达。”

  出发前,好友、国内著名服装设计师樊其辉将郝蕾叫了去,现场给郝蕾裁剪了四块纱,没有款式,教了几种可能的穿法,如是成衣。

  “他的感觉是对的,任何一件衣服也不及这四块布的感觉。他当时说,人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这块布可以是被子、是衣服,可以用来遮羞、取暖……他的想法跟我们是契合的。”郝蕾说。

  就在《如是》修行之旅结束后几个月的一天,《如是》的创作者却与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设计师天人永隔。2010年10月12日,资深媒体人李孟夏在微博上转载了樊其辉在家中自杀的消息。

  “修行的一路,我们从头至尾都离不开这纱,回来一段时间后,突然听说那位设计师离世了。展览中有一张彩色的,纱脱下来放在树上的照片。设计师走了,照片却留了下来,算是一种纪念吧。”畏冰说,虽然不认识樊其辉,知道其人正是透过那层纱,感觉却在心里。

  “不要让周遭的环境扭曲了你的心,应该让你的心去看世界,然后改变世界。”提到恒河的感觉,郝蕾回答,“恒河不如描述中美好。第一天去的时候,旁边飘过羊或牛的尸体;第二天飘过去一个女尸,其实是当地的水葬;河里有人在洗澡,有人在朝圣,做什么的都有,就像我们所处的世界,找自己就好了。”

  “越是糟糕、嘈杂、浮躁的环境,就越能考验人内心的能量。大家从照片中看不出那儿很热,也看不出那里的环境其实非常糟糕,反而你会感觉到有一种宁静,这是一种修行。”

  “那么,未来呢?”记者问。“没有目标,随心而走!”郝蕾答。

  《投资者报》记者 占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